芯度專題

Tudor計時表:50年里程碑

50年不是短日子,要把帝舵計時表劃分,大致可分6個時期。

1970年首枚Tudor計時表Oysterdate面世,7000系列「本壘板」是首階段。由於表盤上12時的五角形夜光時標,很像打棒球的本壘,所以Homeplate「本壘板」便成了腕表的暱稱。

但Tudor要連繫的,不是棒球而是賽車運動,所以宣傳上都跟拉力賽扯上關係,而腕表本身搭載7734型Valjoux手動上鏈機芯,設有測速計,刻在雙向旋轉的表圈裡,分鐘累計盤是45分鐘,表鏡則採用當時流行的Plexiglas塑膠玻璃。

1
1970_TUDOR Oysterdate Homeplate_ 7031
誕生於1970年的Oysterdate計時表,暱稱「本壘板」,因12時時刻像棒球的Homeplate而得名。
品牌於七士年代刊登的廣告,都是跟賽車運動拉上關係。

第二個階段為7100系列「蒙地卡羅」(Montecarlo),看看表盤跟輪盤的相似程度,就明白名字的由來。腕表於1971年推出,手動機芯為內設導柱輪與計時離合輪的234型Valjoux,品牌的signature藍色,就是由這個時期開始。

有「蒙地卡羅」之稱的7100系列腕表,奠定了Tudor的經典藍色。
Tudor於八十年代刊登有關Oysterdate的廣告

再下來就是9400系列的Big Block「大塊頭」,為甚麼身軀突然健碩起來?因為品牌終於迎來自動計時機芯Valjoux 7750,多了一片自動擺陀厚度也增加了1.5mm(其實也大不了那裡去);1976年推出的Prince Oysterdate,設計布局因而有了大改變,例如新增了累計小時盤,日期曆改於3時位置。這稱號一直持續至1989年的79100系列。

終於加入Valjoux 7750自動計時機芯的Prince Oysterdate,因機芯厚了1.5mm而有「大塊頭」稱號。

踏入九十年代,第四個時期是屬於「藍水晶」的。品牌於1995年推出79200系列,除了採用更多藍寶石水晶作表鏡,主要是加入更多圓潤及細膩的設計,從一枚1995年推出的Prince Oysterdate可以看出,腕表採用了更多弧形及曲面,看起來就少了一份硬繃繃感覺。

加入更多圓潤及細膩設計的79200系列,誕生於1995年,把美藝帶到另一高度,有「藍水晶」之稱。

到了2010年代,表壇興起復刻熱(到今天依然未停止),Tudor也乘Heritage Chrono把70年面世的原型表及71年誕生的「蒙地卡羅」帶來復刻,味道依舊,唯細微處還是花了不少心思改良,例如表耳經斜面拋光,例如表冠護肩也拋了光等等。

潮流興復刻,Tudor也於2010年把第一及第二代的計時作品,微微調整而推出復刻版。
千禧年代的品牌廣告

Tudor計時表的近代里程碑,定是在2017年迎來一枚相當不簡單的MT 5813機芯。它建基於Breitling的B01機芯,經過品牌自家改良、調校、修飾,搭載於Black Bay系統。記得當Black Bay Chrono誕生後,瞬間就贏得「日內瓦鐘表大賞」的8,000瑞士法郎以下級別獎項。

改良自Breitling B01機芯的MT 5813機芯,內置矽游絲,備70小時動力儲備,也獲得COSC瑞士官方天文台認證。

這兒特別推介去年推出的Black Bay Chrono S&G,記得前年勞力士跟帝舵一齊推出紅藍圈,去年也各自推出金鋼Sea-Dweller及Black Bay Chrono S&G,可謂有心合力創造潮流。Black Bay Chrono首次換上金鋼殼,黑色表面配上兩個金色圓盤,還配有招牌雪花針(推出時也正是Snowflake雪花指針50周年),鋼圈上有測速,表殼大小是41mm,黑圈上是金色刻度,紅字下是兩行金字,再加金色按鈕和表冠,對比效果相當鮮明。腕表既懷舊又帶點潮味,除了傳統金鋼鏈帶,以及黑色織布帶,還設有bund strap軍事皮帶選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