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跟齒,向來是鐘表品牌跟鐘表雜誌的關係。唇亡齒寒,如鐘表市道不濟,營運鐘表雜誌也肯定舉步維艱……始創於1999年的《名錶論壇》,是香港鐘表雜誌最歷史悠久的翹楚,究竟在疫情肆虐的環境下,營運總監Timothy如何把雜誌好好「營運」下去?

沒新表可寫?
早在疫情初期,雜誌管理層已下達指令,同事們可以home office,也可以自由時間返工放工,總之最後能如期交稿如期出版便是了。Tim哥笑言自己是上一代人,習慣了每天上班:「我會避免最繁忙時間乘車,有時朝早7時便回到辦工室了。公司也對同事很好,例如投資了NAS網絡儲存,方便大家用家中電腦遙距工作。」
同事們沒躲懶,倒是擔心不夠題材。「今年的表展不是取消就是延期了,新表資訊銳減,就算我們是雙月刊也煩惱著內容的豐富度。我現時找牌子,第一件事已不是傾生意,而是問他們何時才有新表到港?暫時只有IWC及Piaget有新表preview,其餘九成牌子也說等通知。事實上,品牌如要從瑞士帶新表來,首先要隔離14天,已經是一大問題。」
採訪當日,消息傳來Rolex及PP都因疫情影響而要關廠,市場再掀起一陣恐慌,Tim哥認為,關閉十天八天,應不是太大問題:「今年新貨應該只是剛剛研發好,尚未或正準備生產。現在停廠會影響舊型號的出量貨,不過現時環球市道不好,讓市場消化一下舊貨也不壞。相信十天生產量對品牌整年的生意影響不大,我們關心的,反而是十日後如何呢?」
不節流唯有開源
Tim哥在疫情期間不斷跟品牌保持聯絡,牌子紛紛表明暫時不會再作新投資,cut budget是基本,有些甚至會freeze半年,雜誌賣出封面、封面內雙頁、封底廣告已算不俗:「公司表示盡量不會節流,唯有多從開源方面著手,例如我們新拓展了一個二手表買賣平台。無論是實體或網上店,二手表買賣坊間的確已有不少,但市況有點雜亂無章,我們覺得可以做得更好一點……既然我們本身有不少人脈,認識不少collectors、潛在買家、愛表人士、維修師傅……等等,倒不如自己也試試做,希望二手腕表交易能更年輕化、系統化、信心化。現階段是網上形式,客人可相約在中環鑑別貨品,不排除日後會做實體店舖。」
如疫情延續下去
直至寫稿當前,新型肺災沒有冷卻跡象,疫情延續下去,Tim哥會作何打算?「宏觀點看,每當世界有嚴重事故發生,之後都會出現汰弱留強情況,現實是近年來鐘表出貨量太多、資訊也太多,如果時代要經歷一次洗牌過程,也是不能避免的。我們辦雜誌的也一樣,如果我們實力不夠,要被市場淘汰,也只好認命了。」
《名錶論壇》當然不會認命,Tim哥表示,雜誌正好趁這段時間upgrade:「既然現階段call生意難,我們便趁機會把雜誌增值好了。幸好我們的同事很年輕,他們都有變革的心態及魄力,於是落力把擁有二十年歷史的雜誌年輕化,我們找來設計師Joe Kwan(同時是香港腕表品牌Anicorn的負責人)協力,把版面重新設計;現在無論在書本尺寸、layout簡潔度,都給人更modern更年輕的感覺。我們相信,當市況終有一天逆轉,機會一定是留給有準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