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拆機芯:淺嚐RM 50-03追針計時

資深鐘表收藏家、獨立製表師及維修師傅表殼:Graph TPT石墨烯碳纖維 尺寸:44.5 x 49.65mm 機芯:Calibre RM50-03手上鍊 功能:小時、分鐘、追針計時、陀飛輪、動力儲備顯示、扭矩顯示、功能選擇顯示 表帶:橡膠 防水:50米 限量:75枚由於Richard Mille RM 50-03價值過千萬,加上這款表其中一個設計有別於其他型號,所以今次John只拆些少給大家淺嚐一口它的內部造工,有機會再拆散給大家看。 2017年,Richard Mille在SIHH推出全球最輕機械計時表RM 50-03 Tourbillon Split-Seconds Chronograph McLaren F1,整枚腕表連同布製彈性表帶的重量不多於40克,當中機芯重量更只有7克。儘管今次John手上的這一枚RM 50-03所配搭的是橡膠表帶,總重必然超過40克,但以其Graph TPT石墨烯碳纖維製酒桶形表殼並不算細小的44.5 x 49.65mm尺碼和16.1mm厚度計,即使重量多了10克8克,也依然改變不了腕表本身超乎想象的輕盈程度。 RM 50-03另一令人震驚的地方是它的實則街價。以其全球最輕機械計時表的身份、Graph TPT石墨烯碳纖維表殼的高科技、擁有雙秒追針計時、陀飛輪、70小時動力儲備、扭矩和動力儲備顯示、功能選擇器等複雜功能,以及只限於品牌專門店發售計,於2017年推出時定價約820萬港元其實算有點過低,或許因為它的產量達到75枚才會如此相宜。所以當腕表推出市場後,其實際叫價已瞬即向上攀升。事隔5年後的今天,全新RM 50-03在市場上絕對是一表難求,戴過屬於二手的叫價高達1,400萬港元也絕不為奇。據聞假如是全新未戴過的,叫價更超過1,700萬,比不少香港樓還要貴。 由於表殼是以石墨烯混合600層TPT碳纖維後再以傾斜45度角方式切割而成,每一枚RM 50-03的表殼紋理都不盡相同,除了令腕表更顯獨一無二,表殼的紋理走向也同樣沒有一部份是完全對稱的,再加上將三件式表殼拆下後,可更仔細觀察每一片表殼的正面和底部的紋理,單是研究這一部份已足夠玩上一整天。不要忘記的是,機芯是以TPT碳纖維和鈦金屬來製造,假如連同機芯TPT製零件的紋理也全看一片,花兩日時間應該算快了吧。 至於之前提過RM 50-03其中一個設計與其他型號不同,John指出是機芯專用螺絲的大小並非一般Richard Mille機芯的3種而是意料之外地有4種,John霎時間也找不到適合的螺絲批可用,所以今次只能簡單觀看機芯的造工而不能繼續拆下去。想再進一步,就要等他自製工具,或者嘗試在市場找找有否適合的螺絲批買才可以了。縱使如此,仔細看機芯還是可以看到Richard Mille所下的工夫是非常出色的,尤其整個機芯的結構所選用的材質都經過慎重考慮,在TPT碳纖維和鈦金屬製的夾板和搭橋之間有一個兼顧到強度與視覺對比的平衡選擇,令機芯有更豐富的層次,而不會只顧及輕量化而盲目採用全TPT碳纖製。另外所有鈦金屬部份都經過極細緻的人手倒角拋光打磨,只有極幼細的彈弓才因顧慮其脆弱程度只以極精準的機械打磨,其工藝之好,值得一讚。拆去表圈12顆螺絲拿走表圈和分鐘圈之後,就能進一步看清楚表殼和表盤的結構。表圈上下4顆螺絲是供裝拆表帶,其餘8顆螺絲則用來固定表殼。為防止螺絲鬆脫,所有螺絲都有採用俗稱戒指的墊圈來加強栓緊程度。由於底蓋的窗口面積十分大,通過藍寶石表鏡其實幾乎已可看清整個機芯背面的設計。拆去底蓋後,可見中殼兩邊供安裝螺絲的位置都加裝了鈦金屬製絲帽。如此設計,是為防止扭螺絲會扭爆TPT表殼。因為是追針計時,所以機芯總共有兩個導柱輪分置於機芯的上下部份。位於12:00位的導柱輪是供計時之用,另一個則供追針之用。6齒式導柱輪經過精細的鏡面拋光,既美觀也有助減低操作時的動力損耗。採用6齒而非8齒設計,是為了加強其堅固度。用來制停追針的夾鉗,由傳統單件式彈弓改為4件活動式,幾何造型充滿高科技感。仔細看可見夾口設有密麻麻的齒牙。

Continue reading

John拆機芯:受盡苦難的RM 003-V2

資深鐘表收藏家、獨立製表師及維修師傅表殼:石英TPT及碳纖維TPT 尺寸:39.7 x 48mm 機芯:RM 003-V2手上鍊 功能:小時、分鐘、秒、兩地時間、陀飛輪 表帶:橡膠 防水:50米John對於香港製表師一直被人看不起,連香港人自己都只稱他們為「整表師傅」甚至「整表佬」感到很無奈,除了因為很多師傅都沒有受過正統訓練,還因為行內存有不少學藝未精且不長進的害群之馬,使行業未能達到世界級水準。例如今集主角Richard Mille RM 003-V2便被上手師傅摧殘過,情況慘不忍睹。假如該位師傅在接收這表後轉介給其他懂得維修此表的師傅而不自己強行出手,這枚街價超過500萬的腕表便不至於受到如此殘酷對待,壞了修不好要John出手相救之外,還受到不必要的額外損傷,實在替表主感到傷心。 這枚RM 003-V2在未拆開之前,單憑肉眼已可見腕表的狀況不算好,尤其表殼螺絲和表冠齒牙積聚了不少污漬,連表底的品牌標誌和刻字都有,而污漬顏色黃黃的,似乎並不只是腕表本身有否妥善保存或日常清潔的問題,而是很大機會浸過水,最差清況是浸過海水,所以外觀才會如此差,並且上鍊後機芯也不行。細心留意表盤和表底所看得見的夾板和搭橋螺絲也幾乎生了鏽,只有兩三顆得以倖免,情況惡劣,叫人擔心。 拆開底蓋螺絲,即可見碳纖維TPT製的中殼內沿以至中殼表面布滿了白點和黃色污漬,相信就算不是浸過海水,也一定浸過極不乾淨的水才會有如此恐怖的情況。其實腕表擁有50米防水性能,究竟為何會連中殼內沿都積滿污垢也很令人費解。再細心逐顆機芯螺絲看,螺絲除了生鏽更有刮痕,腕表明顯曾經被人維修過不特止,更是被粗暴對待過,有些連螺絲側的夾板都被刮花。再仔細從不同角度看,還發現固定陀飛輪和指針軸心的夾板上亦印滿指紋,而石英TPT表殼內也是爆開了的。 將機芯從中殼取出後再觀看機芯側面,可看到碳纖維夾板的外圍黐著很多白色粒狀物。原本以為是塵,用放大鏡看真其實像乾了的海水後所遺留下來的鹽粒,和去過沙灘後沙粒會黏在衫褲上的情況相似。差不多可以肯定這枚RM 003-V2一定浸過海水,而且曾被其他師傅粗暴對待過,因為連夾板側邊理應被表殼遮蓋的地方都有刮痕,甚至表盤上的分鐘刻度也有些已被刮掉,百分百是人為造成的了。 John對於如何修理這枚腕表還未有定案,看來需要將整個機芯拆散大清潔後,重新上油再看到時機芯會否行走再行決定。另外生鏽了的螺絲要再重新拋光,單是這工夫已非常費時。至於機芯上其他被上手師傅弄花的地方則沒救了,在不影響運作下也只能繼續保留。由於指針需使用特定工具才能拆走,在時間有限下,今次拍攝也只能到此為止。John語重心長地說:「維修是不可以亂來的。」這枚RM 003的問題嚴重得就算未拆殼和不看機芯都看得到,表殼螺絲和表底刻字都塞滿污漬。第一眼看機芯,最驚訝是不少螺絲都生了鏽,但諷刺的是這種天然鏽漬紋都幾有風格。拆除石英TPT底蓋,單看表殼邊沿的狀況已慘不忍睹,積聚了很多又黃又白的污漬。居然還有2顆螺絲尚算完好。John表示,單是為所有生鏽螺絲重新拋光就要花很多時間了。某角度看夾板發現印滿指紋及有污漬。看夾板凹槽及柱位邊角可見Richard Mille精湛的打磨工藝。仔細看碳纖維夾板可見有不少刮痕,佈滿白點有可能是鹽。這表極可能曾經浸過海水。拆除表圈,污漬問題似乎不及表底嚴重,但有幾個分鐘刻度明顯已被刮甩了。除了搭橋螺絲生鏽,幸運地陀飛輪和整個擒縱系統似乎沒大問題。

Continue reading

John拆機芯:de Grisogono扮鏡頭最緊要有光圈葉

資深鐘表收藏家、獨立製表師及維修師傅表殼:玫瑰金 直徑:43.6mm 機芯:手上鍊 功能:時、分、活動光圈、教堂鐘聲三問 防水:30米 限量:50枚市場上有不少為攝影愛好者設計的腕表,例如近年冒起的TACS喜歡將腕表扮成單鏡或雙鏡相機,索價數千元抵玩又過癮。不過TACS只是扮,機械上與相機毫無關係。將相機相關機械應用在腕表上會想到Valbray,表盤有可動式鏡頭光圈葉,扭動表圈可控制光圈開關以展露底下被隱藏的表盤。他們曾在2014年夥拍Leica推出EL1 Chronograph慶祝Leica百周年紀念,哄動一時,可惜品牌最終在2018年消聲匿跡。 Valbray將光圈葉套用在表盤這設計看似創新,其實早有前人玩過,玩法更有過之而無不及,就是早兩年宣布破產且在今年中賣了給杜拜Damac集團的de Grisogono,2005年推出的Occhio Ripetizione Minuti便很完美地將光圈葉與三問報時機制結合。 平常看表,一環一環逐層縮小向內凹的表圈,配合拱形藍寶石表鏡以及由12片鈦金屬光圈葉組成的黑色表盤便十足十相機鏡頭一樣。想打開光圈葉?拉動表殼左側的三問推桿,待內置報時機制啟動一刻光圈葉便會瞬即打開,敲出悅耳教堂鐘聲報時音效同時展露出隱藏在光圈葉底下機芯的精密結構。報時完結,光圈葉會隨即關上回復原貌。這種由三問推桿帶動光圈葉開啟,報時完結後又將之關上的一連串動作,很像相機啟動自拍時間掣作長時間曝光,手感也差不多,非常有趣。 想看光圈葉的結構不難,只要拆走十分厚的表圈和表鏡就會看到結構如三文治上面有12個洞的深灰色光圈環。將光圈環取出反轉,可見其構造與相機鏡頭所用的沒大分別,環上有12個弧形軌道供12片光圈葉開合之用。而負責推動光圈葉的,就靠環上一支裝了彈弓的C形圓桿。拉動報時推桿,機芯內近8:00位的鋼板便會推動這個C形圓桿來打開光圈葉。報時完畢,又會有另一撥桿剔起C形圓桿的扣環使之彈回原位將光圈葉關上,結構其實不算複雜。 John很欣賞此表的報時音量。拆去光圈環後可見到表殼內壁被挖空外,還被鑽了8個圓孔幫助擴音。另外是連接音簧的底座頂部額外以一個刻了音符的金屬部件加高,使其高度剛好緊貼藍寶石底蓋,令音簧的震動可傳送至藍寶石水晶兼同時擴音,所以此表的報時聲特別響亮。腕表造型如相機鏡頭,表盤設有12片活動式鈦金屬光圈葉。啟動報時,光圈打開,直接展露出機芯的精密結構。拆去表圈和表鏡後即可見到結構如三文治的光圈環。取走光圈環後可見中空表殼和底下用來連動光圈環的活動裝置。反轉光圈環,構造與鏡頭用的設計差不多,以一支C形圓桿與報時系統連動。通過透明底蓋,由Christophe Claret製作的三問機芯清晰可見。拆去底蓋可見三問推桿的彈簧、三音鎚和教堂鐘聲報時用的特長音簧。刻有音符的零件以非固定方式放在音簧底座上方,與藍寶石底蓋緊貼來傳音。

Continue reading

John拆機芯:萬年曆陀飛輪看出Gerald Genta大師功架

資深鐘表收藏家、獨立製表師及維修師傅表殼:黃金 直徑:36mm 機芯:GG24自動 功能:時、分、小秒、萬年曆、月相、陀飛輪、教堂鐘聲三問除了職業所需,John本身也算是一名表癡,幾乎任何表種都喜歡儲喜歡拆喜歡研究。不過他明顯對高複雜腕表情有獨鍾,功能愈複雜他就愈愛拆。所以就算已經拆解了兩枚百達翡麗三問表,他今期的選擇依然是三問表。又是百達翡麗嗎?不是了,是在九十年代初推出時,連百達翡麗總裁Philippe Stern都讚不絕口的Gerald Genta Ref. G4010.4,一枚結合了萬年曆、陀飛輪和教堂鐘聲三問且採用藍寶石透明表盤的高複雜腕表。 論複雜性,這枚集三大功能於一身的Gerald Genta是不會令人失望。將腕表拿上手,看看表盤看看表底,會很清楚看到機芯零件有多密集、造型有多複雜和精密,所有橋板都經過雕刻裝飾,所有零件都經人手打磨,修飾工藝以至機芯的設計水平等等,全部都是大師級數。尤其表殼直徑只有36mm,相比現今一般普通三問表都有39mm實在算小得緊要。能夠在如此有限的空間集結如此多零件,Gerald Genta製表實力之強、天份之高,可想而知。 儘管這款表的黃金表殼只有36mm直徑,Gerald Genta仍然可以為之配上較佔空間的教堂鐘聲三問音簧。一如上期介紹過的設計,這兩條長長的音簧比傳統音簧撓多一圈,而且每圈直徑和角度都不盡相同,調音難度極高。拆去表冠、自動擺陀和音簧後將機芯拿出,可看到表殼內部多個弧形空間。John解釋,這樣做可保留表殼堅固度,在擴散報時音效加強音量的同時也能潤飾音質。 不過John認為這枚Gerald Genta最令人佩服的並不只在於機械設計上的複雜性,還在於腕表的設計能夠兼顧美感和觀賞性。其一,是Gerald Genta大膽採用藍寶石水晶表盤來透視底下萬年曆系統的複雜結構,這在九十年代初是極之大膽又具創意的前瞻性設計;其二是陀飛輪搭橋的造型演變自大師的名字縮寫,兩個「G」字形設計比傳統柱狀實在美觀太多,而這個設計亦在之後的Cartier Pasha和Diabolo上得到繼承。Gerald Genta擅於處理多邊形設計,這款表有八角形表殼、六角形表冠和按鈕、T字形表耳和圓形梯級式表圈。拆開底蓋可清晰見到自動擺陀和機芯橋板全部都有精緻的手刻花紋,與拋光零件產生對比又互相輝映。兩個「G」字搭橋既實用又美觀,而搭橋的拋光倒角手工亦堪稱完美。表殼雖細,但都採用需要撓兩圈的教堂鐘聲三問音簧,在調音上更考工夫。將陀飛輪拆下,可見其特長和特幼用來貫穿機芯在表盤顯示小秒的軸芯。John表示製作這支軸芯的難度極高。表殼內部經挖空的部份是圓弧形,可保留表殼的堅固性而又能潤飾報時音質。在九十年代初期採用藍寶石水晶表盤是相當前衛大膽的事。拿走表盤後,可清楚看到原來連萬年曆系統底下的夾板都有手工雕刻裝飾。

Continue reading

John拆機芯:Richard Mille RM35-01 Rafael Nadal

資深鐘表收藏家、獨立製表師及維修師傅「John拆機芯」這欄目顧名思義由製表師John Ng為大家裝拆機芯,看機芯的結構,看機芯設計的特色,看一些獨特功能的活動原理等。不過今次John為大家找來的Richard Mille RM 35-01,無論是腕表的設計或是機芯的結構和特色,根本不用拆都看得到,那還有甚麼好拆呢? 告訴大家答案時,先講講這款表不用特別拆來看的原因。RM 35-01的3件式結構表殼,從其顏色和紋理,一看便知是以品牌著名的碳纖維TPT製造,利用厚度平均不超過30微米的碳絲以45度角互相交錯層疊後再切割而成。由於紋理是隨機自然混成,所以每一枚RM 35-01的紋理都不盡相同,在提供超輕且堅硬的結構之餘,也令腕表更顯獨一無二。 至於所搭載的RMUL3手上鍊機芯,高度鏤通得有如X光透視人體後只餘下骨架可見一樣,即使不用放大鏡,都可輕易見到機芯不設傳統底板改以鈦金屬搭橋來支撐所有零件的獨特結構,可提供高達5,000G的防震能力之外,也使機芯重量減輕至只有約4克,而兩個發條鼓則提供共55小時動力儲備。至於看不到的,是因為不設透明底蓋而看不到機芯背面,看不清擺輪的模樣,也看不到平衡砝碼的式樣。所以就算真的拆這款表,能夠看得更多的,也只有機芯背面。 至於John拆這枚RM 35-01的原因,是發現腕表看來總感覺怪怪的。其一,是表冠居然設於9:00位,而記憶中,Richard Mille可沒有推出過RM 35-01的右手版,即使拿度是將腕表戴在右手上;其二,為何機芯上的文字會倒轉了的呢?原來答案很簡單,是上手維修的師傅錯誤地將表盤外圍的分鐘圈倒轉了來安裝,所以驟眼看腕表才像變成了表冠設於9:00位的右手版。 John對於上手師傅居然會犯這種低級錯誤實在感到很無奈,慨嘆這行業良莠不齊,作為消費者,在揀選原廠以外的維修鐘表師時,確實要小心謹慎。犯上這種錯誤,基本上只要拆除表殼上蓋即表圈部份後,將分鐘圈調回正確方向再安裝便可,但假如是其他涉及機芯零件安裝上的錯誤,就有可能會對機芯做成永久的損傷了。由於分鐘圈9點位的黃色牌最搶眼,所以驟眼看會以為腕表屬於右手版。三層式表殼看似簡單,但結構設計實則應用了建築原理,既堅硬也堅固。扁平的底蓋呈弧狀的造型令腕表佩戴十分舒適,切合手腕形狀。更換表帶必須拆除螺絲,每顆螺絲都有墊片加強穩固程度,是腕表中較少採用的設計。拆除表圈後便可拆除分鐘圈,移開分鐘圈已可見到整個機芯。三層式表殼就真的是以三個部件組成,說簡單其實也很不簡單。將機芯上磅,原來比官方公布的4克略重0.5克。機芯背面的銀黑布置,正好是正面的相反。

Continue reading

John拆機芯:Gerald Genta Mickey Mouse的逆跳與跳時

資深鐘表收藏家、獨立製表師及維修師傅最出名的卡通表首當米奇老鼠表,尤其已故製表大師Gerald Genta在九十年代所製作、結合跳時和逆跳分鐘顯示的米奇老鼠表最令人懷念。貝母表盤中央印有走路姿態的米奇老鼠,右手兼具分針功能,以其手指指示分鐘。腳下6:00位置是面積特大的跳時顯示,如此編排,表盤格局呈現完美的對稱設計。隨著時間的流逝,米奇的手臂從表盤8:00位的0分開始,慢慢畫弧形地走至4:00位的60分,然後瞬跳回8:00位重新開始,配合跳時設計,比傳統的顯時方式跳脫得多。能夠如此自然地將卡通人物的肢體動作結合自家腕表的跳轉特色,就是Gerald Genta米奇老鼠表的魅力所在。 縱使顯時獨特,米奇老鼠表所採用的機芯卻並不複雜,且是普通不過的ETA 2892-A2自動機芯。經過Gerald Genta稍作改裝,在走時輪系加上一系列槓桿、齒輪,以及跳時顯示所需要的特大轉碟,便成就這款經典的逆跳分鐘加跳時顯示的腕表。也因此,打開腕表的底蓋,只會看到常見的ETA機芯布局,想知米奇老鼠表的機械設計,就要從表盤方面著手。 反轉機芯,映入眼簾是覆蓋整個機芯的小時轉碟,轉碟一如自動擺陀,透過中間三顆細小如針頭的螺絲安裝,其轉動為結構極簡單的走珠軸承。反轉小時轉碟,可見底部裝有特大如鯊魚鰭造型的12齒齒輪,其轉動就是靠機芯近3點位置的鎚形扣板以每60分鐘一次的方式推動。至於逆跳分鐘,主要靠分鐘輪底下一個如逗號的螺旋凸輪和一個鈎形觸輪所控制。當凸輪隨著分鐘輪轉動,帶動米奇老鼠手臂以順時針方向轉動,亦會同時推動觸輪沿著凸輪外緣不斷被向外推開。當米奇老鼠手臂走至60分鐘,觸輪就會在凸輪最高位跌回至凸輪的最低位,而整個與觸輪連接的槓桿也會隨即跳回原位。就是這個動作,既帶動米奇老鼠手臂由4:00位逆跳回8:00位,亦使槓桿一邊的鎚形扣板推動小時轉碟順時針向前跳動一格,完成跳時顯示的跳轉動作。 用文字解說整個逆跳機制好像很複雜,或者拍影片給大家看會更易明白。可惜今次John發現機芯的逆跳裝置出現問題,需要時間復修,沒能將底下的凸輪及其結構拍照給大家看。John指出,Gerald Genta這個逆跳裝置存在不耐用的缺點,因為逆跳一刻純靠觸輪以物理方式回彈至凸輪低位,容易因撞擊得多而變形外,觸輪需要帶動整組槓桿郁動,這對觸輪所構成的額外重量負擔可想而知,這也是Gerald Genta這類腕表維修率高的原因。米奇老鼠的右臂實則是逆跳分針,以其手指指示分鐘。特大跳字小時顯示,就算有老花都一樣看得一清二楚。與機芯同等直徑的特大小時轉碟。小時轉碟以底部一個帶有如鯊魚鰭的12齒齒輪帶動跳轉。三顆固定轉碟的螺頭,細小如針頭,打個噴嚏就會吹走了。拆除小時轉碟後,便可見整個以多支槓桿、扣板和不同造型凸輪構成的逆跳分鐘和跳時顯示的結構。如鎚形的扣板會在60分鐘時到達頂端,並瞬即向下回彈,從而推動小時轉碟向前跳動一格。整個逆跳及跳時機制就是靠分鐘輪底下的螺旋凸輪和鈎形觸輪控制。

Continue reading

John拆機芯:F.P. Journe Tourbillon Souverain Boutique Edition

資深鐘表收藏家、獨立製表師及維修師傅創立於1999年的F.P. Journe,憑當年首作Tourbillon Souverain世界首款恆定動力陀飛輪腕表打響名堂,更贏得同年GPHG日內瓦製表大獎的金針獎。至於今次John所拆解的,是這款名作的boutique edition,是只供自家品牌專門店發售的特別版,以40mm玫瑰金表殼配襯黑色表盤,比普通版的銀灰色表盤擁有更大的色彩對比,輕易令視線集中於表盤上的4個主要元素,包括3:00位置的偏心時分盤、9:00位置的恆定動力陀飛輪、12:00位置的動力儲備顯示,以及6:00位置會於動力儲備在24小時或以上時以跳秒方式走動的小秒針。 Tourbillon Souverain boutique edition的產期由2007年至2016年,這10年究竟生產了幾多枚,我們不知道,只知這款特別版與採用鉑金表殼的Black Lable版一樣,在二手市場都屬於極罕見的珍品,假若有興趣而又有幸在二手店或拍賣會上看到,千萬不要錯過。說回此表的一些技術特點,正是9:00位置的恆定動力陀飛輪,當Calibre 1403手上鍊機芯的動力充裕時,6:00位的小秒針便會以跳秒方式走動。雖說比一般機芯多了恆定動力裝置,結構卻比預期簡單,整個機芯零件數量只有193個。 此表採用名為Remontoire擺錘均衡鍵的恆定動力系統,其實是十五世紀時代應用於鐘樓的發明,F.P. Journe為了向前人致敬而將之縮小放在腕表上。此系統設於走時輪系和陀飛輪之間,透過彈簧片作為動力調節器,在積存每一秒動力後,將動力經軸承桿上的恆星齒輪傳送至陀飛輪和擒縱裝置上。由於發條與擒縱系統之間有恆定動力系統作為緩衝,所以無論發條是滿鍊還是差不多沒鍊,發條扭力是強是弱,所傳送至擒縱系統的動力都是一樣穩定不變,令走時保持精準。想打開腕表的底蓋,就要有形狀獨特的螺絲批。對於經常自製工具的John來講,這難不到他。拿開底蓋,可見F.P. Journe採用的機芯固定器(圍繞機芯的花形不鏽鋼環)的設計有別於一般腕表。沒有表盤的遮擋,Calibre 1403機芯的頂級人手修飾以及機芯本身的玫瑰金材質同樣引人入勝。有如大鐘形狀的陀飛輪,採用了上下不同的框架設計。框架和擺輪表面都經過鏡面拋光,手工一流。用來支撐陀飛輪的L形搭橋,造工同樣一絲不苟。從十瓣輪的齒牙拋光可看到F.P. Journe製作水平之高,而且齒牙拋光也有助減少齒輪間的摩擦,提升動力傳輸效率。在恆定動力系統中負責釋放動力並使小秒針以跳秒方式走動的恆星齒輪。拿開了陀飛輪後,可看到它的底座以及驅動其旋轉的齒輪組。

Continue reading

John拆機芯 : Cartier Tortue Monopoussoir Ref. 2396

今天John為大家解拆的是Cartier在1998年推出的Tortue Monopoussoir Ref. 2396,屬於Collection Privée Cartier Paris系列的單按鈕計時腕表,採用白金表殼,尺寸43 x 35mm,以現今男裝表的尺碼潮流來講,算是比較小型的款式,但因為表殼為酒桶形,線條也較粗闊,搭配的表冠相比Cartier其他系列如Tank顯得特別大,而表盤採用雙小盤格局,又只有12:00一個特大羅馬數字時刻,為表盤帶來充裕的空間感,所以戴上手的視覺效果比實際尺碼要大一點,配西裝特別斯文大方。John特別揀選這枚Cartier來拆,是想告訴大家這款表的一些獨特設計。資深鐘表收藏家、獨立製表師及維修師傅反轉表殼,可見底蓋是以8顆螺絲安裝,但11:00位的一顆螺絲卻非普通一字形設計而是五角形,基本上市面上是沒有工具可以拆開,假如腕表出問題,必須回廠修理,不能假手其他人。John表示,這原是廠方為防止外人胡亂裝拆腕表的保安設計,但後來因為不想麻煩顧客連一般檢查都必須拿回廠,所以當腕表在第一次回廠檢查後,這顆五角形螺絲就會被更換回普通螺絲。也因此,假如買二手表的話,只要看這顆螺絲便可知腕表曾否回廠檢修。表殼:白金 尺寸:43 x 35mm 機芯:Cal. 045MC手上鍊 功能:時、分、小秒、單按鈕計時此外,腕表搭載的Calibre 045MC手上鍊機芯,並非卡地亞自家出品,而是由瑞士THA Ebauche機芯廠提供。這機芯廠由三位製表師Vianney Halter、 Denis Flageollet和Francois-Paul Journe於1996年創立。Francois-Paul Journe相信無人不識,創立De Bethune的Denis Flageollet名字也是響噹噹。Vianney Halter相對名氣沒這麼大,也已創辦自己品牌廿多年,擅長玩複雜多軸陀飛輪,作品獲獎無數,在10年前已獲GPHG頒贈Best Watchmaker Prize,來頭不小。今年新作Deep Space Resonance更將擁有雙擒縱系統的三軸陀飛輪放在表盤中央做主角,複雜得驚人。有這3位大師合作,難怪Calibre 045MC機芯不但打磨工夫到家,夾板的organic造型也引人入勝,更可在表底窺看單按鈕計時的整個操作過程,設計實在非常出色。雖是三位大師的結晶,Calibre 045 MC的設計其實存有缺點,就是與計時系統操作有關的三條銅製彈弓不但剛性不太足夠,外觀也不好看,後來廠方將之改為不鏽鋼spring bar來改善機芯的設計。所以,只要看這三條彈弓,便可知腕表究竟屬前期還是後期款了。通過透明底蓋,可以清楚看到Calibre 045MC手上鍊機芯的運作。8顆底蓋螺絲中,11:00位的一顆以獨特五角形設計,防止腕表被廠方以外的人員裝拆。打開底蓋後,可見機芯實則為圓形,安裝在酒桶形托架中再裝上表殼。沒有了表鏡的阻礙,可以近距離看清Cartier在表盤上的精美製作。Calibre 045 MC手上鍊機芯的全貌,幾塊明顯可見的夾板均雕滿了品牌標誌,並帶有弧形飾紋。機芯上方可見大形計時槓杆,近末端1:00位是高級計時必備的導柱輪,導柱輪的8:00位置是水平離合器的槓杆。相片中央的黃色彈弓是此機芯設計的一個弱點,剛性不足,耐用性成疑,也不算美觀。後期廠方將彈弓改為不鏽鋼spring bar,剛性有改善,用料和設計也更合乎機芯應有的級數。

Continue reading

John拆機芯:精工2220的黃金套筒

資深鐘表收藏家、獨立製表師及維修師傅談到黃金套筒,最先想到是德國朗格,因為在寶石軸承的外圍加裝一個黃金外圈,是德國製表傳統之一。今次John為我們拆開精工一款七十年代的手上鍊機芯2220,驚見原來一樣有黃金套筒。 作為Vintage Seiko,2220系列是十分抵買的一類,現時二手價最平100美元就買到,質素極佳的則會叫價至700美元。價錢平,不是因為2220系列的級數低,觀乎它的定價在七十年代與其他精工頂級系列差不了多少,只是因為精工當代的潛水表和計時表實在太受歡迎,所以屬於dress watch的2220系列在現今就淪為冷門表,就算二手市場供應少,價格也高不到哪裡。 根據1975年的精工小冊子,2220系列的售價為18,000至24,000日圓,與現時二手價最平$3,500的6138/6139計時表的售價一樣,但6138/6139是自動計時表,又一律搭配不鏽鋼鏈帶,由此可以推斷,屬簡單兩針款的2220手上鍊系列,用料和機芯級數比6138/6139還要高。再看當年Grand Seiko和King Seiko之外屬於精工頂級的Lord Marvel系列,搭載Hi-Beat 36000 5740C自動機芯,就算是鍍金殼款式的售價也只是17,000日圓而已,甚至比2220系列不鏽鋼款還要便宜。 2220是一款主要供男裝dress watch及女裝表用的高級機芯,手上鍊,直徑17.2mm,厚3.3mm,24石,震頻為每小時28,800次。機芯用料不馬虎,夾板帶有弧紋裝飾之外,24石比一般大三針的17石還要多。原因是有3個軸芯位置都採用了成本較高的黃金套筒和Diashock避震,既利用紅寶石軸承的低摩擦力來提高傳動輪系包括擒縱輪、第三和第四輪的動力傳輸,還以Diashock避震系統提升輪系的運作穩定性。以每個diashock裝置採用2顆紅寶石計,單是這3個軸芯便使用了6顆紅寶石,另外發條鼓也有採用紅寶石軸承,可見精工對此機芯的製作不惜工本。對了,John仔細研究過,2220採用的黃金套筒應該是包金來的,雖不是純金製造,統稱叫黃金套筒其實也沒錯,硬要說是包黃金套筒反而更彆扭呢!表底刻有機芯及表殼型號。雖說是表底,其實是Monoblock設計的表殼。腕表的結構相對簡單,Monoblock底蓋有較佳的防水性。經過四十多年狀態仍然極佳的2220手上錬機芯,直徑只有17.2mm。金黃色擺輪十分搶眼,採用精工自家研製的Diashock防震系統。機芯厚度其實只有3.3mm,在七十年代算是比較薄的精工機芯。拆下機芯夾板,3顆擁有黃金套筒和Diashock避震的紅寶石軸承變得更搶眼。2220機芯的不計成本,是為確保擒縱輪、第三和第四輪有更佳的動力傳輸和穩定性。2220機芯的震頻與當年的56GS一樣為每小時28,800次。由於潤滑油已乾,所以整個機芯都需要拆開清潔及重新上油做保養。

Continue reading

John拆機芯:Audemars Piguet Royal Oak Offshore

資深鐘表收藏家、獨立製表師及維修師傅愛彼在1972年推出的Royal Oak,憑藉獨特刻意外露螺絲的八角弧形表圈,配襯硬朗扁平酒桶造型表殼和一體式鏈帶,成為了品牌最標誌性的腕表系列。其後,愛彼在1993年推出造型更粗壯碩大的Royal Oak Offshore系列,透過更厚實的表殼提供更堅固的結構,進一步在高級運動表中佔一席位。時至今天,Royal Oak Offshore已不只是一般運動表,更厚更大的表殼實則還提供了更大的創作空間,讓愛彼能夠更盡情發揮無限創意,設計出一枚又一枚造型前衛如現代建築般立體具深度的高複雜運動表,例如今次John揀選的玫瑰金Royal Oak Offshore Tourbillon Chronograph Ref. 26288就在2011年面世,集計時、陀飛輪和長動力於一身。 作為一枚擁有複雜功能的運動表,計時按鈕和表冠護肩又比較闊大,所以Royal Oak Offshore Tourbillon Chronograph的44mm直徑所能提供的表盤面積其實不算特別大,但因為腕表整體厚度為16.6mm,這就足夠讓腕表配上具有一定深度的開放式表盤,12:00和6:00位置透視了兩個透過串聯方式提供長達237小時動力儲備的雙發條鼓,9:00位置是主宰了走時命脈的陀飛輪,利用表盤與部件之間的垂直距離,透過光影的光暗變化來突顯腕表的立體感。此外,愛彼還刻意將幾個重要的搭橋以黑色陽極處理的鋁合金製造,並設計成線條比較平直的幾何形狀,包括兩個發條鼓搭橋、陀飛輪搭橋,以及表底用來支撐固定整個計時輪系和槓桿的橋板,來呼應鍛造碳表圈、黑色陶瓷表冠和計時按鈕所呈現的現代感。 今次John拆機芯主角所搭載的Cal. 2912手上鍊機芯,除了給大家看愛彼在機芯打磨和修飾的工藝有多完美,還想看清幾點品牌在運動表上所做的特點。其一,是所有夾板和重要搭橋都很厚,視覺上既展現出強烈的立體感,功能上則有助加強部件的穩固和防震程度。例如陀飛輪,除了在表盤上看得到的黑色搭橋非常厚之外,反轉夾板還可看到其底座的結構也是非一般的粗壯。由於Cal. 2912機芯實則是以走時模組與計時模組結合而成,而兩個模組分別設於表盤和表底,加上夾板十分厚,所以幾個計時輪的中軸都比一般設計長,這亦是愛彼在表底以獨特形狀的橋板和搭橋來固定計時輪系的原因,並非單純為好看而來的。John表示,機芯設計的高手,就是懂得將美與功能作完美的結合。陀飛輪以特粗的搭橋作支撐,對穩固其位置有一定的強化作用。想看清陀飛輪底部的基座和粗闊搭橋,只有拆開機芯才看得到。機芯上造型充滿幾何風格的黑色部件,是以鋁合金加上陽極處理而成。AP 2912機芯中用來固定計時齒輪軸心的橋板,在後來的AP 2933機芯中得到進一步改良。兩個發條鼓的全貌,可見採用了源自袋表的馬爾他十字形蛓停裝置。左邊是計時秒輪,右邊是計時分鐘輪,靠上面的桃形部件來重設歸零。兩個計時齒輪均擁有少見的特長中軸,而計時秒輪下還有一個加強操作反應的彈弓裝置。上層採用8柱式雙層導柱輪,其設計在實現計時動作的流暢和同步方面起決定性作用。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