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拆機芯:淺嚐RM 50-03追針計時
資深鐘表收藏家、獨立製表師及維修師傅表殼:Graph TPT石墨烯碳纖維
尺寸:44.5 x 49.65mm
機芯:Calibre RM50-03手上鍊
功能:小時、分鐘、追針計時、陀飛輪、動力儲備顯示、扭矩顯示、功能選擇顯示
表帶:橡膠
防水:50米
限量:75枚由於Richard Mille RM 50-03價值過千萬,加上這款表其中一個設計有別於其他型號,所以今次John只拆些少給大家淺嚐一口它的內部造工,有機會再拆散給大家看。
2017年,Richard Mille在SIHH推出全球最輕機械計時表RM 50-03 Tourbillon Split-Seconds Chronograph McLaren F1,整枚腕表連同布製彈性表帶的重量不多於40克,當中機芯重量更只有7克。儘管今次John手上的這一枚RM 50-03所配搭的是橡膠表帶,總重必然超過40克,但以其Graph TPT石墨烯碳纖維製酒桶形表殼並不算細小的44.5 x 49.65mm尺碼和16.1mm厚度計,即使重量多了10克8克,也依然改變不了腕表本身超乎想象的輕盈程度。
RM 50-03另一令人震驚的地方是它的實則街價。以其全球最輕機械計時表的身份、Graph TPT石墨烯碳纖維表殼的高科技、擁有雙秒追針計時、陀飛輪、70小時動力儲備、扭矩和動力儲備顯示、功能選擇器等複雜功能,以及只限於品牌專門店發售計,於2017年推出時定價約820萬港元其實算有點過低,或許因為它的產量達到75枚才會如此相宜。所以當腕表推出市場後,其實際叫價已瞬即向上攀升。事隔5年後的今天,全新RM 50-03在市場上絕對是一表難求,戴過屬於二手的叫價高達1,400萬港元也絕不為奇。據聞假如是全新未戴過的,叫價更超過1,700萬,比不少香港樓還要貴。
由於表殼是以石墨烯混合600層TPT碳纖維後再以傾斜45度角方式切割而成,每一枚RM 50-03的表殼紋理都不盡相同,除了令腕表更顯獨一無二,表殼的紋理走向也同樣沒有一部份是完全對稱的,再加上將三件式表殼拆下後,可更仔細觀察每一片表殼的正面和底部的紋理,單是研究這一部份已足夠玩上一整天。不要忘記的是,機芯是以TPT碳纖維和鈦金屬來製造,假如連同機芯TPT製零件的紋理也全看一片,花兩日時間應該算快了吧。
至於之前提過RM 50-03其中一個設計與其他型號不同,John指出是機芯專用螺絲的大小並非一般Richard Mille機芯的3種而是意料之外地有4種,John霎時間也找不到適合的螺絲批可用,所以今次只能簡單觀看機芯的造工而不能繼續拆下去。想再進一步,就要等他自製工具,或者嘗試在市場找找有否適合的螺絲批買才可以了。縱使如此,仔細看機芯還是可以看到Richard Mille所下的工夫是非常出色的,尤其整個機芯的結構所選用的材質都經過慎重考慮,在TPT碳纖維和鈦金屬製的夾板和搭橋之間有一個兼顧到強度與視覺對比的平衡選擇,令機芯有更豐富的層次,而不會只顧及輕量化而盲目採用全TPT碳纖製。另外所有鈦金屬部份都經過極細緻的人手倒角拋光打磨,只有極幼細的彈弓才因顧慮其脆弱程度只以極精準的機械打磨,其工藝之好,值得一讚。拆去表圈12顆螺絲拿走表圈和分鐘圈之後,就能進一步看清楚表殼和表盤的結構。表圈上下4顆螺絲是供裝拆表帶,其餘8顆螺絲則用來固定表殼。為防止螺絲鬆脫,所有螺絲都有採用俗稱戒指的墊圈來加強栓緊程度。由於底蓋的窗口面積十分大,通過藍寶石表鏡其實幾乎已可看清整個機芯背面的設計。拆去底蓋後,可見中殼兩邊供安裝螺絲的位置都加裝了鈦金屬製絲帽。如此設計,是為防止扭螺絲會扭爆TPT表殼。因為是追針計時,所以機芯總共有兩個導柱輪分置於機芯的上下部份。位於12:00位的導柱輪是供計時之用,另一個則供追針之用。6齒式導柱輪經過精細的鏡面拋光,既美觀也有助減低操作時的動力損耗。採用6齒而非8齒設計,是為了加強其堅固度。用來制停追針的夾鉗,由傳統單件式彈弓改為4件活動式,幾何造型充滿高科技感。仔細看可見夾口設有密麻麻的齒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