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針一針縫上巨嘴鳥

路,係一步一步咁行;線,係一針一針咁縫,急不了。 這枚愛馬仕 Arceau Toucna de Paradis腕表的表盤,要花上一星期「縫製」,同樣也急不來。愛馬仕的工藝腕表,今年稱得上大放異彩,隨便一數,便有結合大明火琺瑯和麥稈鑲嵌工藝的Slim D'Hermes La Source de Pegase、微繪砂金石表盤的Arceau Space Derby、鑲金琺瑯工藝的Slim D'Hermes C'est La Fete等等(可參看 https://bit.ly/37ZmBpO),而最新登場的,是這枚結集微繪琺瑯與絲線工藝的 Arceau Toucna de Paradis。主角,是一隻七彩繽紛、來自亞馬遜叢林的巨嘴鳥。大家比較熟悉微繪琺瑯,愛馬仕的微繪琺瑯大師首先找來一片白金表盤,然後把混合玻璃粉末與天然油劑的釉料,慢慢地細緻地以放大顯微鏡逐筆逐筆勾勒出圖案。過程中要反覆放入高燒窯中燒製,以呈現最滿意的晶瑩效果;大家未必知道,高溫燒製很容易引起裂紋或瑕疵,出現這情況的話,只能將它丟掉,絕不能協妥。完成眼睛,右下及左上部分的微繪部分,便輪到下一項工藝⋯⋯下一項工藝是愛馬仕獨家的絲線技術,這既繽紛又極細緻的技藝,靈感來自日本的和服編織工坊。要填滿這塊三十多平方毫米的小小表盤,需要動用約500條獨立絲線,工藝師非要用上一星期時間不可。 一如其他愛馬仕工藝表的圖騰,往往來自品牌的絲巾圖案創作,這枚也不例外,主角亞馬遜叢林巨嘴鳥來自插畫家Katie Scott的創作,這位年輕英國藝術家對動植物充滿熱情,並於去年以巨形繽紛彩喙的熱帶鳥禽為題材,創作了Toucans de Paradis絲巾圖案。由Henri d’Origny設計,於1978年誕生的Arceau腕表系列,今次以微繪琺瑯與絲線工藝作出新演繹,38mm表殼以白金製,表圈鑲了82顆鑽石,內搭品牌自製的H1912自動機芯。在signature的不對稱表耳下,配上自家縫製的Zanzibar藍色小牛皮帶。(限量24枚,$613,200)

Continue reading

五萬以下:小複雜功能腕表

三針日曆表屬基礎款,亦被視為入門表,想要多一點功能的話,大都會選擇計時表,然而機械表世界可供選擇的功能表還有很多,如全曆、月相、GMT、世界時等小複雜款,一般人未有留意,或是因為「價錢」,以為它們都屬貴價款,但實情是可以比一枚計時表還相宜。大家不妨多選擇不同類型,享受更多腕表的樂趣。這是經典的全曆設計,同時備有日、月、星期及月相顯示,一般會用到的日子資訊都包羅其中,有人只把月相顯示視為裝飾,但也可用作農曆參考,滿月之時大約就是「十五」了。鋼殼藍面是近年主流配搭,Arceau Grand Lune也走上此道,然而它還是走出了自己的味道。腕表的鴛鴦表耳是Arceau系列標誌設計,仿馬鐙而製,與品牌背景相呼應,襯藍色鱷魚皮帶。藍色表盤外圈是放射紋,內盤是同心圓紋,多層次的藍調使畫面更豐富。日期盤設於6:00位置,內裡還有月相窗,以星星點綴更為浪漫;星期及月份皆以視窗顯示,以英文簡寫清楚標明。整個表盤顯示的資訊不少,但閱讀起來沒有困難,加上用色和諧,看起來自然順眼。腕表直徑43mm,由自動機芯驅動。(HK$49,800)以功能表款計算,除計時款外,可顯示兩地時間的GMT款可能最受歡迎,不少品牌都有推出相關款式。Ball Roadmaster Pilot GMT採用了典型的多時區顯示方式,首先以大三針及日期顯示本地時間及日子,再加入一支24小時制指針顯示家鄉時間,配搭印有24小時刻度的旋轉表圈後,還可額外多報一個時區,達到三地時間顯示。腕表更設有快速調校時區功能,透過左側的兩顆按鈕操控時針,以一小時為單位直接往前或退後,無需轉動分針,並以表冠調校日期,時間校正十分方便。腕表採用40mm鈦金屬表殼,紅黑雙色陶瓷表圈,藍色表盤鑲有微型氣燈光刻度,已通過瑞士天文台認證。(限量1,000枚,HK$22,500)GMT功能還可以與其他功能組合出現,Hamilton Converter Auto GMT便是一例。腕表不單配上24小時指針顯示第二時區,還加入了雙向旋轉滑尺表圈,透過轉動表圈對應表盤邊緣的刻度尺,便可進行多樣換算,包括航行速度、距離及時間計算,距離及重量的單位兌換,以及進行乘除換算。旋轉滑尺是十分精密的功能換算表,初接觸時要花點時間學習及理解其運作,明白後便會由衷佩服構思這換算表的人。由於腕表設有旋轉滑尺,故尺碼較大,直徑達44mm。表殼以不鏽鋼製,配藍色表圈及表盤,有鏈帶及皮帶款可選。(皮帶款HK$11,400、鏈帶款HK$12,050)Baume & Mercier走affordable luxury路線,品牌旗下特別多價錢相宜的多功能表款,去年的Clifton Baumatic Day-Date Moon-Phase便備受注目,在我們之前的「五萬好表」專題中亦曾介紹,在此不再多贅。Clifton系列以外,品牌還有其他選擇,例如Hampton Large Dual Time Zone,它同樣是一款雙時區腕表,不過它以額外副盤顯示第二時區,設於6:00位置,由於指針為12小時制,故盤內多還有日夜顯示窗標示他鄉日夜,此外,表盤12:00位置還有大日曆顯示,讓日子顯示更加清楚。Hampton屬長形表款,尺碼為48 x 31mm,比較適合手腕粗大的人。(HK$31,200)在腕表世界還有一種比較少見,但又十分特別的功能,那就是「世界時」,顧名思義,就是能讓你一次過看到世界多個時區的時間。據載,首個世界時機芯生於1935年,由Louis Cottier發明,巧妙地利用一個城巿圈(對應24個時區)配24小時刻度圈報出全球時間。這個聰明的設計很快便受到大牌青睞,Vacheron Constantin首先與Louis Cottier合作推出懷表款,而Patek Philippe則在1937年推出首枚世界時腕表。事實上,現在製作世界時腕表的都以大牌居多,定價自然較高,但偶然也有一些中階品牌會推出此類作品,如去年的Montblanc Star Legacy Orbis Terrarum。 腕表採用不鏽鋼表殼,直徑43mm,表盤為雙層設計,底層是雙色24小時轉盤,面層是鏤空地圖,邊緣設有對應24個時區的城巿圈,兩者重叠後,各時區的時間及日夜一目了然,表主還可利用8:00位置的按鈕快速轉換時區。雖然腕表定價略高於五萬,但表盤設計具心思,使用亦方便,故這仍然是一個具吸引力的定價。(HK$52,900)

Continue reading

Hermès 最新工藝表:野性加拿大

工藝表向來是小眾玩意,一來產量不多,二來售價高,而且尤其講眼緣,就像看畫一樣,如果你對北極熊、雪鴞等自然題材有偏愛,這兩款Hermès Arceau Into the Canadian Wild或會合你意。Hermès創作工藝表有個習慣,就是從品牌絲巾取材,Arceau Into the Canadian Wild便是以英國藝術家Alice Shirley於2017年設計的Hermès同名絲巾為藍本。該絲巾把加拿大的自然風光與動植物共冶一爐,由海洋、湖泊至河流,由冰山、樹林至花叢,上至飛鳥,下至走獸,三文魚至大鯨魚,都一一收錄,一塊絲巾變成了加拿大的自然寶鑑。不過,如果要把這些都放到小小的表盤中,也著實太過,於是Hermès只選了絲巾當中的局部影像,讓雪鴞及北極熊當主角,用色也重新調配,創作了兩款Arceau Into the Canadian Wild腕表。北極熊款以北極熊及其幼崽為主角,站在高山眺望星空,遠處是連綿冰山,下方有虎鯨在海中暢泳;雪鴞款畫下了雪鴞在夜空飛翔的英姿,低處還有幾隻白鳥飛過,本來的月亮圖案更直接化成了10:30位置的月相窗。這兩幅旖旎風光也得來不易,一塊表盤便花上工匠一個多星期的時間才能完成。腕表的表盤其實是砂金石,故那片星空並非由人手塗畫,而是來自了砂金石的閃爍效果。技師直接在砂金石表盤上以彩漆描繪圖案,並放入窯中進行烘烤乾燥,製作一塊表盤便要進行多次的彩漆上色與烘烤乾燥程序,讓遠近景觀和野生動物漸漸成形,成為眼前的這兩款精緻作品。Hermès Arceau Into the Canadian Wild腕表採用38mm表殼,表圈鑲有82顆鑽石,北極熊款由H1912自動機芯驅動,雪鴞款則內置H1837自動機芯。兩款腕表各限量24枚,北極熊款售$477,100,雪鴞款售$520,500。

Continue reading

Hermes 愛馬仕式的神秘鏤通

愛馬仕最討人喜歡的地方,是玩味是詩意是藝術,一匹駿馬落在他們手上,可以用不同工藝展現於表盤;一個簡單的功能,可以像Temps Suspendu般被他們賦予跳脫創意。那麼,很多品牌都在造的鏤通表,又會呈現怎樣的愛馬仕特色?這枚愛馬仕鏤通表,沿用1978年由Henri d’Origny創作的Arceau表殼,圓形設計帶有不對稱表耳,概念源自騎士腳踏的馬鐙,慢慢建立起愛馬仕獨有風情。大家不可能忘記去年愛馬仕的Arceau月相表,兩片月亮在表盤上猶如恆星運行,機械強勁,詩意也無敵,得到日內瓦製表大賞的最佳日曆和天文表獎項,實至名歸。 要是2020年有一個鏤通表大獎,愛馬仕也有力一爭,因為,腕表又顛覆了傳統想法,鏤通表不一定中門大開,像愛馬仕般一邊露、一邊藏,才是高手。其實愛馬仕一直也有創作Arceau鏤通表,利用相同的自動機芯,但表盤外緣就有藍或紅色選擇。新作表盤外緣採用深邃的黑色,上面的阿拉伯數字時標同樣有鏤通效果。原本取材自馬鐙設計的穿孔內圓卻消失得無影無蹤,被煙熏色藍寶石水晶表盤掩蓋,由周邊的全黑,發展到中層的矇矓,直至中央的澄明清澈,是不是有點偷窺機芯秘密的況味?之前Arceau Squelette的直徑為41mm,現在微減至40mm,鋼殼內藏每小時28,800次震頻的自動機芯,42小時動力儲備。為了呼應煙熏色漸變表面,搭橋和齒輪以碳灰色處理,和昔日金光閃閃的造型截然不同。表殼:不鏽鋼 尺寸:40mm 機芯:自動 功能:時、分 表帶:鱷魚皮帶 防水:30米 約售:$78,500

Continue reading

七星伴月 最美月相全集

農曆八月十五日,中秋佳節,全年月亮最圓最亮的一天,你除了可以昂首賞月,亦可以低頭望月。七款不同造型的月相腕表,七輪明月,伴隨良辰美景,讓人沉醉其中。 Hermès Arceau L’heure de la lune 這枚絕對是今年最優美的月相腕表,由Jean-Francois Mojon為愛馬仕打造的獨特月相顯示方式,讓南北月球的轉動比起時間的流逝更為顯眼。與固有的月相顯示不同的是,這款腕表的月相是被固定於表盤上,Jean-Francois Mojon以品牌原有的H1837自動機芯為基礎,加上一個擁有117塊部件組成的模組,使到時分和日期小盤,如同兩個懸浮衛星轉盤,可以同時自轉和公轉,並且無論轉盤移至任何方位,皆會自行調節,讓時間及日期一直向上,同時它們又會以59天為周期公轉,以遮蓋月亮的角度來顯示出南北方向的月相盈虧。 正常而言,南北月相顯示,主要是上北下南,但這枚表卻是調轉了方向,12 :00位置是南半球月亮;6 :00位置是北半球月相,這純粹是品牌的一個小幽默,刻意讓大家迷失方向,只能沉醉於迷人的夜空之中。品牌還在南半球上飾以多年前插畫家Dimitri Rybaltchenko為品牌繪製的Pleine Lune(滿月)中的飛馬圖案,與北半球那真實的月球表面形成夢幻與真實的對比。腕表直徑43mm,白金外殼,備有砂金石及隕石表盤,各限量100枚。 Bovet Recital 26 Brainstorm 每枚晶瑩剔透的Recital 26是品牌首次以藍寶石水晶物料打造表殼的腕表,同時擁有品牌獨創的「書寫斜面」表殼,因此製作起來比起一般表殼形狀難度更高,另外為因應表殼的特殊弧度,機芯部分亦改以傾斜梯形結構呈現,可說非常考功夫。腕表配置了大日曆顯示、品牌獨家的雙面飛行陀飛輪及南北立體月相,擁有10天動力儲存,搭配專利上鍊系統,可令上鍊時轉動表冠的次數減半。此表共有三個款式,其中兩款備有如汽車推進器的渦輪狀時分盤,由鋁或純銀製成,另一款的表盤則以藍色石英製作,通透如水晶。 IWC Big Pilot’s Watch Constant-Force Tourbillon Edition “Le Petit Prince” 如果最美的的月相是Hermès,那最夢幻的月相肯定是IWC這枚小王子。品牌今年新發明了一種名為「硬金」(hard gold)的材質,這種金屬的本質仍是紅金,但合金的微結構在複雜的製作過程中有了些改變,從而使其比傳統的紅金更為堅硬,抗磨損能力亦提高5至10倍。而這枚擁有恆定動力的小王子版陀飛輪腕表,便是首枚硬金表殼腕表,這亦是Pilot’s Watch首枚配有陀飛輪的腕表,具有雙重意義。 腕表的主角原是那9:00位置的特大恆定動力陀飛輪,但有著小王子座鎮的1:00位置月相顯示卻吸引了所有視線,佩戴者不單是能在月球上清晰見到小王子的身影,這更是一個577.5年才有一天誤差的萬年月相,精準度很高。腕表除了硬金之外,還備有鉑金表殼款,各限量10枚。表殼直徑為46.2mm,搭載94805型手上鍊機芯,具有兩個發條鼓,可透過表盤4:30位置看到96小時動力儲備。 Speake-Marin One & Two Academic Full Moon 去年,品牌造了表壇首款小秒針盤安置於1:30方向的One & Two Academic小三針腕表,趣味十足亦極為簡約。今年,品牌沿用這項特色,並在7:00至8:00之間安裝了一個特大的月相,品牌以一銀一橙的色澤交替出現,而這兩個用鈦金屬及K金製成的月亮,原來是參考了當月球靠近地球時,大氣中的微粒子會使其呈現出紅橙色而特意製成。而表盤本身採用兩層式設計,中央拋光使心形指針具有有鏡面反光效果,而外圍啞光,營造出立體效果,再加上四個鏤通的羅馬數字時刻,層次豐富。腕表備有38mm及42mm,紅金外殼,搭載SMA03自動機芯,各限量20枚。 Glashütte Original PanoMaticLunar 品牌今年的Pano系列一共推出兩個款式,同樣是紅金外殼,直徑40mm,藍色表盤,大日曆顯示。但一枚是動力儲備顯示,另一枚則是這款極為雅緻的月相顯示腕表。工匠使用鑽石刀具切割出兩個金色月亮,讓它們呈現優美的凸圓形和獨特光彩,再以精密的電鍍過程創造出滿佈星辰的銀色天空。而新作的表盤都在品牌德國佛茨海姆(Pforzheim)的自家表盤廠製造,需要多達40 道獨立工序方能成就錶盤的獨特細節與精美修飾。電鍍過程的每個方面皆遵守嚴格的標準,避免產生微小的顏色差異。腕表搭載90-02 型自動機芯,具有42 小時動力儲存。 RJ Arraw 6919   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首次將人類送上月球,今年正是人類登月的50周年,似乎只關Omega的月球表事,但RJ卻早其一步造了一枚別具意義的月球腕表──Arraw 6919。這是繼10年前推出的Moon Dust DNA系列之後,再次以登陸月球作為主題,並採用了全新專利的獨特月球顯示機芯,讓這枚腕表更具特色。 品牌特意採用阿波羅11號太空船的碎片,但一改以往造殼的方式,改用高性能丙烯酸玻璃裝載著這些碎片,再加上陶瓷表圈,使其有著太空船指揮艙的感覺。內裡搭載著RJ-2180自動機芯,加設了專利的月相專置,月相顯示盤能在表盤上按29.5天的速度旋轉一圈,而中央的指針除了有指示時間的功能,亦代表著地球的角色,而3:00位置有個日期顯示,所有功能都可通過表冠來設定。腕表備有鈦金屬、陶瓷及紅金三種外殼,直徑為45mm,各限量100枚。 Omega Speedmaster Moonphase Platinum-Gold 論月球與腕表的關係,應該沒有任何品牌比得上Omega,其旗下的Speedmaster系列更是公認的「月球表」。今年是人陸登月五十周年的大日子,品牌為此造了數款限量版款式,但卻沒有一枚是「月相」表。這款以鉑金製作的Speedmaster Moonphase腕表正好填補了空缺,除了表殼與表扣採用了鉑金之外,表圈更以光面藍色陶瓷鑄造,並綴飾磨砂鉑金Liquidmetal™液態金屬測速計刻度;表面的指針經黑化處理,18K白金小時刻度底座上鑲飾長方形切割鑽石,整個造型極盡典雅貴氣。品牌更特意製作綴飾兩個鉑金Liquidmetal™液態金屬月亮的藍色陶瓷月相盤,與整個表盤及色澤都配合得天衣無縫。腕表直徑44.25mm,搭載9905 Co-Axial Master Chronometer自動機芯,並獲瑞士聯邦計量科學研究所(METAS)認證,而自動擺陀及擺輪板橋均以18K Sedna™金鑄造。

Continue reading

【日內瓦表展】:十大之最

2019日內瓦表展曲終人散,看過幾百枚表,有甚麼表令人印象最深?不妨再欣賞一下十款今年必定要識的矚目新作。這是今年最有意思的複雜表,具萬年曆功能,而且極長氣,可破天荒自選高低頻,選低頻standby mode的話能自行運作65天,是目前動力儲備最長的腕表。如何做得到?全靠機芯內有兩組不同速度的擺輪和齒輪組(Twin Beat System),高頻(5Hz)低頻(1.2Hz),按按掣就可隨意自選。平時戴表選高頻,準確度毋庸置疑,並可運行四天;脫下腕表後可選低頻standby mode,可以走足65天。超低頻準確度自然會略低,但跟高頻相比,每星期差別約一分鐘,兩個月多些累積下來的誤差約十分鐘。重新戴上它時,稍為調一調就可以,最功德無量之處是省卻了戴萬年曆表最麻煩的負擔,就是重新調校所有日期星期月份。3610手上鍊機芯設計複雜之餘具實際作用,裝成腕表也不是甚麼巨無霸,鉑金殼直徑42mm,沒有刻意造成限量版,不過只在江詩丹頓專門店發售,約169萬港元。十多年前,積家的Gyrotourbillon球體陀飛輪出場時已所向披靡,今年來到第五代,複雜功能更加嚇人,彷彿將一生的功力都傾注在內,雲集重量級複雜功能:球體陀飛輪之外再有萬年曆與西敏寺三問。球體陀飛輪施展了進一步的微型化工程,體積比上一代縮小兩成;萬年曆也非等閒之輩,首次造到可隨意向前向後調校;三問裝置更萬害,時分報時的靜音間距進一步改良了,令四鎚四水晶音簧合力敲出的悅耳西每寺鐘聲,節奏更短更緊湊。儘管超複雜,但白金殻直徑只43mm,有藍色琺瑯機刻或銀色表盤兩款,各限量18枚,售800,000歐元起。平時月相表見不少,像這枚又有趣又浪漫又富詩意的,極少。愛馬仕每年都會跟著名製表師合作炮製只有愛馬仕獨有的別緻玩味機械表,試過將時間收藏起來,也造過將時間靜止的設計,這回則與獨立製表師Jean-Francois Mojon合作,將星空換到表盤上,展現出南、北半球兩個月相。用一個時分盤和一個日曆盤,兩者一起按59天轉一圈的速度在表盤上轉圈,便能展示出月相盈虧。月球用貝母製成,一個印有愛馬仕著名的飛馬圖案,一個呈現月球真實面貌,表盤有充滿夜空感的砂金石和隕石兩種選擇。白金殼直徑43mm,售約22萬港元。LVMH集團的腕表品牌近年密密獻新猶,Zenith創造了無游絲沒擺輪的Defy Lab,Tag Heuer今年也從游絲著手,但不是放棄不用,而是改用碳製作游絲,以求提高其性能。用碳造表殼早已成潮流,用碳造游絲卻是前所未見。經過他們長達四、五年研究,發現碳纖維複合物造的游絲又輕又堅硬,抗磁和防撞表現甚至比矽游絲更優勝,形狀上能做到更好的等時性,有助提升準確度。它是用機器以“Isograph”技術一體成形模印出來,已由TAG Heuer取得專利,應用在有65小時動力儲備的02T自動機芯裡,計時功能結合陀飛輪。45mm鈦金屬表殼配碳纖維表圈,表盤滿布六角形圖案,約售20萬港元。實在完全想不到,一向以運動、賽車、航空做主題,設計又注重硬橋硬馬機械結構線條的Richard Mille,今年竟然甜蜜如軟糖,但魅力又確實沒法擋。整個collection開宗名義叫Bonbon(即糖果),有波板糖、棉花糖、軟糖、硬糖;味道有奇異果、士多啤梨、櫻挑、茘枝......又紅又橙又黃又綠又藍,極盡繽紛甜美之能事。超過3000粒彩色糖果造型全是手工繪製,再加琺瑯碎硝造成。腕表總數多達10款,有酒桶形的RM07-01和RM37-01,也有方形的RM16-01;有彩色陶瓷殼,黑色Carbone TPT夾彩色Quartz TPT殼也吸睛。前衛、機械、童真共冶一爐卻又出奇地沒有半點違和感。難怪每款限量30枚即共300枚、價錢由100至120萬、5月才正式推出,表展首兩天亞洲市場反應極好,已賣出七七八八。最有型最多人喜歡的飛行員表,IWC的Pilot’s Watch計時表必然是三甲之內,尤其黑陶瓷殼款式。不過雖然它是黑殼黑帶黑面,但原來並非全黑,表冠和兩個計時按鈕仍是銀色的。今年全黑化過程終於實現了,這枚新一代的Pilot’s Watch追針計時表,表殼表圈表底之外,連表冠、按鈕和表扣都是一身黑,配色刻度和指針,黑白對比前所未有的強烈;設計也比以前簡約,指針末端不再有飛機圖案,只低調地在秒針末端和追針按鈕上加了一點點紅。留意這次一身型黑不是純黑陶瓷,是IWC新研製的Ceratanium物料,由陶瓷及鈦金屬混合而成,有陶瓷的堅硬防刮,又有鈦金屬的輕盈堅韌。腕表直徑44mm,內有軟鐵防磁內殼,搭載79230自動機芯,追針計時功能外還有實用的日期和星期顯示,約售12萬港元。用藍寶石水晶造表殼,比造金屬表殼困難,但也愈來愈多品牌嘗試,播威今年這枚Recital 26就是換了藍寶石水晶表殼。相比其他透明殼腕表,Recital 26帶來的透明感最震撼。一來機芯是鏤通設計,當中位置下半部份的雙面陀飛輪最夢幻,像懸浮在半空之中,換上透明殼,飛輪在半空懸吊感覺就更強烈;二來表殼本身是writing desk造型,從側面可看到上層鏡面像書寫桌般向下傾斜,連十日鍊的手上鍊機芯亦呈斜體,用透明殼最能讓人欣賞到這個非常考功夫的機械結構。腕表直徑47.8mm,略偏大,但用了藍寶石水晶表殼,比鈦金屬還輕兩倍,戴起來不算負擔太大。時分盤分別有三色選擇,黑色是鋁製、藍色是石英,銀色的是純銀,售約240萬港元。今年有不少複雜之作都相當精采,積家以最頂級複雜稱皇,芝柏這枚也不遑多讓,將宇宙奧妙收納在表殼裡,用極立體方式呈現出來,為星空主題打出了漂亮一仗。。最搶眼是兩個藍圓球,右邊是24小時轉一圈的地球儀,左邊是黃道十二宮星宿圖,轉一轉需時23小時56分鐘04秒;兩球下方是用鈦金屬框架盛載的陀飛輪,輪上是招牌弧形搭橋。表盤立體精采,腕表造型也相當有趣,沒有表冠,整個47mm鈦金屬表殼就像一1個大型渾圓球。沒表冠怎上鍊?一切在表底進行,底蓋有四個拉環,分別負責上鍊及時間、地球、星辰調校工作。搭載的機芯屬手上鍊模式,動力儲備60小時,定價約270萬港元。Panerai今年以潛水表Submersible為主打。戴住它,不一定要去潛水,但會有一次難忘體驗,確實是真的,因為今年他們從潛水、軍事、冒險三個範疇找來三個單位合作,不但推出聯乘腕表,還送額外體驗。先說綠色的PAM00961,它有很吸引的黑色Carbotech殼,配迷彩紋碳纖維表盤,亮點是綠色刻度和指針再配綠色帶;留意圓點刻度是沒有金屬外框,是Panerai第一次新嘗試。直徑47mm,搭載P. 9010三日鍊自動機芯,限量33枚,售約31萬港元。買家可跟隨意大利海軍潛水突擊隊Comsubin進行特訓。第二枚PAM00983,本身有第一次在Panerai身上出現的漸變藍表盤,配綠松石色指針和刻度,47mm黑色鈦金屬殼,搭載P. 9100三日鍊自動機芯,限量15枚,售29萬餘港元,主人翁可獲邀與世界自由潛水冠軍Guillaume Néry一起深海潛行。最右面一枚是PAM00985,它身上一樣有亮點,是非常光亮的強勁藍夜光,47mm環保鈦金屬配三文治表盤,藍色表帶亦由回收膠樽製成,限量19枚,售約31萬港元。喜歡它的環保概念和海洋氣息,當然要買,之後還可跟名探險家 Mike Horn前往挪威進行極地探索。愛彼今年最令人意想不到,是廿年來他們第一次浩浩蕩蕩推出全新系列,一出就有13個款式 :四枚大三針日曆、四枚flyback計時表、一枚萬年曆、1枚第一次造的Flying Tourbillon自動表和一枚open work陀飛輪,最頂級是一枚報出教堂鐘聲的三問,金殼大小一律是41mm。腕表驟眼看是圓形,配一個極纖幼表圈,實質中間內層表殼是八角形來的,表耳是鏤通設計,上下層分別連接纖幼表圈和表底,從側面看可清楚感受表殼構造絕不簡單。就連表盤上的24K金品牌標記也花了三年時間研發,是用3D方式打印而成,字母間有極纖幼線條連接,用人手壓在表盤上要非常小心以免弄斷,所以單單字體大小都經過不斷屢試屢敗才造到現時大小剛好的效果。大三針售約21萬港元,配自家製機芯的計時表約售33萬港元,鏤通陀飛輪約售175,000瑞郎,太明火琺瑯面三問售約295,000瑞郎。

Continue reading

Pre-SIHH總動員參見

Panerai的專業潛水系列Submersible,今年會推出色彩新口味,首度新增藍色陶瓷表圈款式。以往的Submersible腕表若配有陶瓷表圈,通常只以黑色示人,連帶表盤也是以黑色相襯,今回這款Submersible計時新作,不但擁有鮮明的藍色表圈,就連配搭的帶顆粒狀的淺灰色表盤亦是前所未見,因此整枚作品出來的感覺,無論新鮮感和搶眼度都比原有款式提升了不少。除了表圈部分,計時指針和橡膠表帶亦是以不同深淺的藍色呈現,令作品倍添海洋氣息。表殼直徑是Panerai經典的大尺寸47mm,其鈦金屬物料可確保腕表輕便易戴。這款新作更是Panerai與法國自由潛水健將Guillaume Nery首度聯名推出的特別版,這位新任Panerai形象大使,曾兩度奪得世界自由潛水冠軍並打破四項世界紀錄,因此品牌特別在腕表背面鐫刻了他的深潛風姿,並注上他的簽名和手寫的「126m」,來紀念他個人深海下潛的最深紀錄。IWC最經典的飛行員計時表在九十年代面世,它的鋼版Ref. 3706固然吸引,黑色陶瓷版更令表迷醉心不已,九十年代推出時無聲無色,大家都只知鋼殼款存在,不為意原來還有黑色陶瓷版Ref. 3706。據資深收藏家所說其產量甚少,不足二千枚。今天黑陶瓷Pilot’s Chronograph仍是最有型的黑色計時表之一。但說到黑得最徹底,則是這枚即將推出的Top Gun Ceratanium。第一次將黑陶瓷引用到整枚表所有部份,表殼表圈表底之外還有表冠、按鈕和表扣。那個黑色Ceratanium物料也是他們新研製的,用陶瓷及鈦金屬混合而成,有陶瓷的堅硬防刮,又有鈦金屬的輕盈堅韌。表殼物料用啞面打磨,主要讓飛行員佩戴時不用擔心反光,對一般人來說,就是既親膚又有型。腕表直徑44mm,內有軟鐵防磁內殼,搭載79230自動機芯,具追針計時功能,還有實用的日期和星期顯示。 去年11月,愛彼於杜拜表展中曾展示過這三款迷彩版的Royal Oak Offshore Chronograph腕表,並宣布會在今年的SIHH正式推出。這三款計時腕表分別配以啡、藍、綠色陶瓷表圈,加上同色系的「Mega Tapisserie」超大格紋裝飾表盤,以及同色系迷彩橡膠表帶,比起品牌以往的ROO更具新鮮感。腕表直徑為44mm,是品牌表迷一向喜歡的大尺碼,當中藍色及綠色版本採用不鏽鋼表殼,而啡色陶瓷款更是首次配搭玫瑰金外殼,讓表圈顯現得更為出色。腕表搭載的是3126/3840自動機芯,具有50小時動力儲備。除了迷彩橡膠表帶外,品牌另外還附有淨色橡膠表帶,方更大家替換。今年江詩丹頓以代表品牌最高工藝的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系列新表為2019年打響頭炮,大曬品牌在超複雜功能方面的開發能力,和世界頂級的雕刻工藝。叫得Grand Complication,當然擁有多於一項的複雜功能,而這枚超複雜腕表則總共擁有15項複雜功能,包括三問報時、陀飛輪、萬年曆、時間等式、日出和日落時間、星空圖、季節指示、星座顯示、月齡、月相、二至點、恒星時和恒星分、報時裝置力矩顯示,以及動力儲備顯示等。由於功能眾多,所以表面表底都有十分豐富的資訊顯示,加上47mm紅金表殼帶有手工精心雕刻的鳳凰浮雕圖案,其功能之豐富、雕工之精細,目不暇給。大家都會接受,Pre-SIHH只是小試牛刀,最厲害的款式還是會留給日內瓦。積家也不例外,到時自會嚇你一跳,現在他們用上一把雕刻刀和機刻刀,做了一枚很不錯的預展作品,以超薄月相表為藍本,輪廓大致和上一代相若,仍然是39mm表殼,仍然很薄,白金殼只厚10mm左右,比例大小剛好。若然只是從上一代銀面、灰面換上藍面,它沒甚麼值得介紹,但它表盤以guilloche和雕刻修飾便有趣了,表面先以guilloche刻出放射紋理,再塗上藍色琺瑯釉彩,是第一重若高若低的層次;然後品牌再改良了月相盤外緣的日曆刻度,數字經由雕刻而成,再豐富了立體效果,心思值得嘉許。作為造型腕表(shaped watch)的表表者,卡地亞的酒桶系列Tonneau更是早於1906年就問世,僅比品牌史上首枚腕表Santos遲兩年出世,而來到2019,此歷史悠久的表款將強勢回歸。市面常見的酒桶形表,外形大多較闊身同碩大,相比之下,卡地亞Tonneau系列的「酒量」明顯小巧得多,其對比強烈的長寬比例,賦予腕表修長優雅的身段,或許少了大型酒桶腕表那份豪邁霸氣,但意態卻更醉人。目前卡地亞已公佈了兩款全新型號Tonneau,包括兩針款式及圖中的雙時區款式。後者設計借鑒自停產已久的CPCP系列的一款舊作,利用其頎長身形之便,在表盤上下劃分出均等區域來展示兩地時間。為實現此顯示方式,舊作動用了兩個機芯,如今新作只用上單一機芯,通過在機芯12點和6點來安裝齒輪組,令兩個地區的時間可同時雙雙呈現。表盤的鏤空處理,令人可欣賞到機芯的垂直佈局,另外若仔細觀察,更可發現部分機芯零件為適應表殼弧度而做了拱形處理。此款新作會發行玫瑰金和鉑金兩版本,各編號限量100枚,另外亦有限量20枚的鑲鑽鉑金版本。Lange 1銀禧大壽,朗格為Lange 1推出250枚周年紀念版,輪廓依然,只是粉飾了一抹藍調。當年被認為離經叛道的不對稱格局,今天早已成為大眾喜愛的模階,紀念版當然不會貿然改動,偏心式時分盤、大日曆、動力儲備顯示等繼續在陣,但表面換上全藍班,不是朗格有過的藍面或藍針,而是指針、刻度、日期、品牌標記統統改用藍色,一新耳目。元祖Lange 1採用L901.0機芯,後來在2015年轉用L121.1機芯,改良為瞬跳大日曆,午夜時分變成欣賞朗格的良辰美景。這次紀念版規格上如出一轍,但擺輪夾板呼應主題換成藍色雕刻。如果要選紀念版和元祖版本的最大分野,應該是紀念版增設了表底揭蓋,上面雕刻了1873年的朗格表廠外貌,旁邊刻上兩位沒有他們朗格不一定能重生的名字:Walter Lange和Gunter Blumlein,向當年鞠躬盡瘁把朗格帶回現代表壇的兩位重要人物致敬。與林寶堅尼達成合作夥伴後,Roger Dubuis來年將推出雙方聯乘的第二款作品。新作以Lamborghini Huracan超跑為創作靈感,跑車的V10 引擎,彷如被微縮重組在全新製作的新機芯RD630之內。腕表採用開放式表盤設計,以V10 引擎的「引擎室拉桿」為藍本的X 形橋板頓成視覺焦點,並將機芯劃分成上、中、下三大部分。上部可見配置了12度傾斜擺輪的擒總系統,中部左右兩側重現了Huracán超跑的六邊形進氣格柵,而通常位於機芯上部的發條盒,這次則被安排在下方出現,並且一次過打孖上,為腕表提供60 小時動能儲備。當然,Lamborghini Huracan跑車對此表的美學影響遠不止這些,例如腕表的灰色鈦金屬表殼與黃色細節的結合,則來自林寶堅尼來年新版跑車的配色,新款表冠形如跑車的車輪螺母,機芯的鏤空橋板造型則參考自車上的雙桶式「燃料箱」及多材質「擾流板」,另外背面可見的上鏈擺陀,則與Huracan車輪的輪輞設計同出一轍。新作僅推出88枚。獨立製表品牌H. Moser & Cie.,一向有自己一套簡約優雅美學,旗下的Pioneer系列,算是品牌中最具運動風格的款式,因此2017年品牌首次推出的不鏽鋼表款,亦是誕生自該系列(這亦自然令到Pioneer成為品牌最為入門級的系列)。最新發佈的Pioneer陀飛輪,同樣採用不鏽鋼表殼,42.8mm直徑結合10.8mm厚度,加上陀飛輪表少見的120米防水性能,令它即使作為日用表佩戴來返工做gym都無問題。腕表採用品牌標誌性的藍色煙燻表盤,時分針和圓點刻度均帶有夜光塗層,簡潔的表盤設計,更襯托出飛行陀飛輪的奪目搶眼。此陀飛輪配有品牌自主研發的雙層游絲,其成對組合的結構,可將單層游絲常出現的摩擦效應大為降低,從而加倍提升腕表精準度。另外值得一提,亨利慕時採用的陀飛輪為可換式模組機制,可獨立於機芯來組裝和調整,因此腕表他日若進行保養維修,亦會比一般陀飛輪腕表更為方便。在六十年代流行的Panda熊貓面在近兩年復甦,Montblanc即將也會為TimeWalker Chronograph推出兩款採用黑面襯白色小盤的Reverse Panda湊熱鬧,除了搭載自家機芯的43mm Manufacture Chronograph有反轉熊貓面外,計時小盤採用垂直排列的Chronograph Auto都一樣有,表殼更由43mm縮小至41mm,有更濃烈的vintage feel,分別約售4,990歐元和5,450歐元。繼今年的孔雀石及青金石表盤後,伯爵來年再度運用天然材質,替其Altiplano超薄陀飛輪腕表換上全新面貌。今回打造表盤的物料,是近年在表壇愈見流行的隕石,這些來自星星的碎片,穿越光年最終墜落於地球之上,而當中只有極少數碎片才會幸運被人獲取。隕石需經過一系列酸浴步驟,才能再現隕石原本如緞帶似的不規則晶體結構。這種被稱之為「魏德曼花紋」的晶體結構,在每塊隕石碎片上不盡相同,因此令出來的製成品變得獨一無二。隕石通常呈灰色或褐色,伯爵這次特別替隕石表盤電鍍上色,令作品展現出迷人的深邃藍調。表盤的偏心設計,令時分盤與陀飛輪形成代表幸運的「8」字形態,由鈦金屬製作的陀飛輪框架僅重0.2克,「飄浮」於僅4.6mm厚的機芯內更顯空靈美態。玫瑰金表殼直徑41mm,表圈鑲嵌一圈圓鑽。限量28枚。2017年重出江湖的Laureato,短短兩年間已發展成芝柏表中最「當打當紮」的系列,從最入門三針款,到進階的計時款及鏤空款,再到高階的陀飛輪型號,目前已在系列內一應俱全。表展前率先曝光的新家族成員,有這款Laureato萬年曆。不鏽鋼表殼和鏈帶結合藍色巴黎釘紋表盤是Laureato的常見配搭,今回配上複雜的萬年曆機芯,仍維持在42mm直徑和11.84mm厚度的規格,用來作為日用表佩戴可說相當合適。市面不少萬年曆腕表,其各項曆法顯示通常會安排在表盤上的三個副盤之內,這款Laureato萬年曆雖同樣採用「三眼」設計,但不對稱的表盤佈局,卻令它比起同類型表款多了一份跳脫個性。2:00位置的最大副盤為月份顯示,旁邊較小的圓盤為星期顯示;6:00位置的最小副盤是閏年顯示,下面設有一個可顯示連續三個月份的弧形窗口,當前月份由改成了紅色的5:00時標來指示。另外乍看之下,這樣一款格局新鮮的萬年曆,會否更似一張趣怪鬼臉正向你咧嘴一笑呢?於2014年誕生的Horological Machine N°6,今年步上了HM2、HM3及HM4的後塵,迎來最終篇章。今次與前年的Legacy Machine N°1 Final Edition一樣採用最普及的不鏽鋼作為外殼,過去四年來這枚腕表從太空海盜船到未來外星船艦都與外太空有關,故此品牌選用了藍色作為主要用色,原因是星體的顏色由溫度決定,溫度最高的星體因高輻射頻率而呈現亮藍色,故此球體形小時與分鐘上的數字經過了藍色夜光塗層處理;表底藍寶石水晶下的鉑金擺陀亦是PVD成藍色。腕表內搭載的機芯由品牌與David Candaux Horlogerie Creative一同研發,立體的自動機芯共有475枚零件、耗時三年研發,除了那兩個能垂直旋轉的球體小時及分鐘外,位處中央的飛行陀飛輪更是品牌首枚飛行陀飛輪,並且具有伸縮式防護罩裝置。整枚腕表採用了10塊藍寶石水晶,包括安裝在時分、渦輪及陀飛輪的9塊球型鏡面,以及一塊透明底蓋,使這艘太空船能隨時觀賞太空景象。去年Parmigiani為慶祝品牌首款腕表誕生20周年,推出Toric Chronometre將該款腕表來個重新演繹。事隔年多,品牌再次推出這款紀念腕表,在表盤上新增如松果一樣的手工機刻螺旋圖紋,展現品牌高超的手工技藝。表盤上的螺旋圖紋就如松果上的鱗片型布局一樣,是基於黃金比例設計而成,在中心部份能夠看到斐波那契(Fibonacci)螺旋曲線,展現出在自然界中無處不在的和諧和平衡。這兩年大表潮流不再,新表尺碼已開始有所縮減。繼9月的全新44mm潛水表後,雅典再將表殼縮細一點,推出尺碼較中性的42mm大三針潛水表,設計源自品牌1964年推出的Diver Le Locle潛水表,造型復古,採用內凹單向旋轉表圈、懷舊米色刻度、不反光啞面噴砂表盤,日期設於6:00位置,表盤格局左右平衡。與傳統潛水表不同,雅典不在6:00位置標示腕表的300米防水深度,而是印上品牌誕生地Le Locle的地理坐標,有趣兼新鮮,備有黑和藍兩色表盤,各襯以同色表圈。藍面襯藍色織帶,黑面則襯小牛皮帶。另有不鏽鋼鏈帶款式,以及雅典首次推出、材質較厚的不鏽鋼米蘭織帶,舒適度較一般米蘭帶高。繼為女士而設的兩款Cape Cod珠寶表,愛馬仕的另一新作是Arceau 的兩針日期款式。Arceau誕生於1978年,由服務愛馬仕超過半世紀的設計師Henri d’Origny創作,其最大特色,來自圓形表殼配襯形狀有如馬鐙且上下不對稱的表耳,另外表盤上的數字時符亦設計跳脫,有如馬匹的跳躍步伐。新作Arceau 78的亮點落在質感獨特的炭灰色表盤之上,其有如瀝青般的微粒紋理,令作品在優雅基調上滲入一絲粗獷味道,與之匹配的啞光微粒噴砂表圈則進一步提升腕表格調。小時刻度和指針選用了奶白色而非純白呈現,再結合棕色的小牛皮表帶,賦予作品淡淡的懷舊氛圍。直徑40mm的腕表不只適合男士,相信女生們也會被這款有型有格的作品所吸引。

Continue reading

【Pre-SIHH 2019: Hermès 炭灰格調】

繼為女士而設的兩款Cape Cod珠寶表,愛馬仕在表展前夕再有新作公佈,是一枚Arceau 系列的兩針日期款式。Arceau可說是愛馬仕腕表家族裡出鏡率最高的表款,除了日用款之外,不少高階的複雜作品又或者是極限量的藝術款式,都是出自Arceau系列。Arceau誕生於1978年,由服務愛馬仕超過半世紀的設計師Henri d'Origny創作,其最大特色,來自圓形表殼配襯形狀有如馬鐙且上下不對稱的表耳,另外表盤上的數字時符亦設計跳脫,有如馬匹的跳躍步伐。新作Arceau 78的亮點,落在質感獨特的炭灰色表盤之上,其有如瀝青般的微粒紋理,令作品在優雅基調上滲入一絲粗獷味道,與之匹配的啞光微粒噴砂表圈則進一步提升腕表格調。夜光小時刻度和指針選用了奶白色而非純白呈現,再結合棕色的小牛皮表帶,賦予作品淡淡的懷舊氛圍。直徑40mm的腕表不只適合男士,相信女生們也會被這款有型有格的作品所吸引。Arceau 78 表殼:不鏽鋼配微粒噴砂表圈 尺寸:40mm 機芯:石英 功能:時、分、日期 表帶:原色 Barénia 小牛皮 防水:30米 售價:約$26,6000

Continue reading

【Pre-SIHH 2019: Hermès 黑白雙輝】

Cape Cod向來是愛馬仕的明星表款,方形表殼結合錨鍊式的表耳設計,讓人一眼即可辨識。來年,Cape Cod系列將會與愛馬仕的珠寶系列Chaîne d'ancre來個內部聯乘,推出一黑一白兩款女裝珠寶腕表。Chaîne d'ancre即英文的「anchor chain」,與Cape Cod本身的錨鍊主題可謂一脈相承,今回愛馬仕將品牌第四代傳人Robert Dumas在1938年創作的錨鍊圖案移植到腕表設計之中,在黑色或白色漆面的表盤上,裝飾上兩個緊扣的錨鍊環。錨鍊形狀本身予人的感覺較為硬朗,因此品牌在兩個錨鍊環內,特別鑲嵌上黑色尖金石與砂金石,又或是鑽石與白色珍珠貝母,賦予作品剛柔並濟的氣質,再配以單圈或雙圈的愛馬仕皮革表帶,更增添了腕表的時髦指數。表殼:不鏽鋼 直徑:29mm 機芯:石英 表盤:砂金石與尖晶石 (黑面)/ 貝母與鑽石鑲嵌(白面) 功能:時、分 防水:30米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