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度專題

TAG Heuer 百六年萬象

無論是全球第一台自動計時機芯的研發、第一個方形防水表殼的製作、第一枚超高級智能腕表的誕生,抑或是破天荒以碳複合材質突破常規的游絲技術,以上種種都意味着 TAG Heuer 始終如一的獨創精神。踏入一百六十周年,品牌不但為 Carrera 系列推出多款非一般的復刻傑作,緊扣與賽車密不可分的輝煌歷史,更不忘從中展現製表新動力,展望將來。

若說歷史的底蘊是要人永不止步,百六年粹煉,高瞻遠矚,每一階段也是萬象更生。
歷史最後才跟大家重溫,不如先看看為周年誌慶而來的腕表作品……

CARRERA HEUER

Montreal Edition

非一般復刻

有人會說,復刻版不夠創意,可說法卻絕不適用於這一枚 Carrera Heuer 160 Years Montreal Edition 計時表之上。作為品牌慶祝一百六十周年的重頭戲,這枚限量版時計並不單純復刻 Carrera 以往的任何一個款式,反之是與 1972 年初度問世的 Heuer Montreal 系列互相結合,取兩者精髓,成就出眼前這枚Carrera 39 mm限量版腕表。

上世紀 七十年代的蒙地卡羅,乃各地運動精英夢寐以求的比試競技場,先有奧林匹克運動會(1976 年),後來更成為一級方程式格蘭披治大賽的常規場地(自1978 年),而 Heuer Montreal 的誕生,正正就是品牌時任行政總裁 Jack Heuer 為開拓加拿大北美市場的一項重大品牌策略。其原版腕表有四個不同型號,分別按藍、白,黑及塗金色表面劃分,無論是枕形的表殼,抑或是色澤鮮明的表盤設計,均瀰漫着屬於當時的年代特色。

誕生於1972年的白色Montreal 表款。
誕生於1972年的白色Montreal 表款。

全新的限量版設計,白色啞面表盤上設有三個奪目的藍色夜光計時器,透過弧形的「Glassbox」式凸面藍寶石水晶表鏡,呈現與別不一的視覺質感;3:00位置的分鐘計時器以三條曲線劃分 1 至 5 分、10 至 15 分和 20 至 25 分,上面飾有黃色 Super-LumiNova 夜光塗層,這種塗層亦被應用在時針和分針之上,中央指針則用上與別不同的鮮明紅漆,整體色彩組合參考了當年白色的 Montreal 表款(White Heuer Montreal,參考編號 110503W)。據品牌文化傳承總監 Catherine Eberle-Devaux 表示,以此型號作為是次周年限量腕表的參考選材,是因為這款計時器單純簡約的美態,加上比例完美的紅黃藍獨特色調,令表盤玩味感十足,正好體現品牌突破常規的精神和風格,打破復刻予人的刻板印象。

當然,參考不等同將設計搬字過紙。儘管這款 Carrera 周年限量版銳意將兩款傳奇腕表的設計與概念融合,卻沒有將原版的「Montreal」字樣白紙黑字寫進表盤之上,僅形而上地以鮮明色彩叫表迷輕輕意會。由於換上了品牌自製的 Heuer 02 機芯,有些來自 Montreal 的原版細節在限量版中不被保留,最明顯的,莫過於本來在 6:00位置、現已「被偷走的」日期顯示窗;原先置左的表冠亦被重新設置在右邊;最初兩個計時盤也都進化成眼前的「熊貓面」表盤佈局,而枕形表殼如今則改以圓殼示人。

TAG Heuer Carrera 160 周年 Montreal 限量版不可多得,搭配獨特表盒,全球限量發行 1,000 枚,香港限售 30 枚,已於 7 月在 TAG Heuer 專賣店作獨家發售。($54,300)

CARRERA

Sport Chronograph

一門四傑旗艦表之上集

介紹這頁新表之前,聞說,經重新演繹的 Carrera Sport Chronograph 有續集,並將以叫人驚喜的風格,分階段推演系列的經典歷史鉅作。雖然煞有介事,卻不代表上集一門四傑平平無奇。

剛在 7 月上架,驟眼看全新推出的運動型計時表,玩色彩層次,然而魔鬼在細節。直徑 44 mm的不鏽鋼表殼經拋光與緞面打磨,令外形更見俐落纖薄,裝配上較短的表耳,即時提升腕表舒適度,內外兼修。常言道,看不見的東西重要。經改良整合的藍寶石玻璃表鏡恰如其分地以斜面設計,令表面時刻乍現飽和光感,感覺低調卻畫龍點睛。

除此之外,表盤採用了環形打磨飾面,備有深藍色表盤配同色陶瓷表圈、橄欖綠表盤配不鏽鋼表圈,以及兩款黑色表盤搭配亮澤同色陶瓷表圈選擇。凸緣表圈同樣採用了斜角的設計,以使刻度朝表盤中心傾斜,將佩戴者的視線導向時間,暗藏玄機。三個計時盤及設於 6:00位置的日曆框清晰分明。9 :00位置的小時計時盤上顯現 4、8、12 三個數字,呼應 3:00位置的分鐘計時盤,平衡視覺效果。新式不鏽鋼 H 形表鏈比以往更見纖薄,令腕表更輕巧、更切合人體工學。

黑色配玫瑰金表款大概是整個系列的焦點之作,皆因品牌以往從未嘗試如此配搭,以此慶祝創牌百六周年,更添意義。為使整體配色更見和諧,表冠和按鈕亦選用了 18K 玫瑰金鑄造,正好與表圈相映成趣。機芯擺陀由覆有黑色 PVD 塗層的黃銅製成,上有玫瑰金印花,在透明藍寶石表底蓋下一覽無遺。

外在盡見細節,腕表所搭載的,是品牌自製的 Heuer 02 自動機械計時機芯,於透明表背下可見其上乘的精密製表技術。這款複雜的創新型自製機芯由 TAG Heuer 在瑞士舍沃內(Chevenez)的表廠中完成製造。機芯由 168 個零件組成,當中包括了導柱輪和垂直離合裝置,兩者均能提高腕表的精準度,加上每小時振頻高達 28,800 次,能提供驚人的 80 小時動力儲存,相比起較早面世的 Heuer 01 機芯,足足增加了 30 小時。一門四傑新作品,全都備有 100 米防水深度,足夠有餘了。(黑面玫瑰金約售$52,700,其餘3款約售$46,100)

CARRERA HEUER

160 Years Silver Edition

心動之作

本刊早前已介紹過這枚頭砲之作,今日再看,依然心動。

作為慶典之年的頭砲,這枚 Carrera 160 周年銀色限量版殊不簡單。被復刻的表款出自 1964 年,人稱「2447S」的經典款式當時採用了著名的銀色單色表盤,搭載三個夜光計時器,同樣是銀色的計時器小表盤飾以輻射螺紋,今日統統透過廿一世紀的先進技術再次閃亮登場。

這款全新不鏽鋼計時表承襲了初代時計的眾多設計特點,例如表盤、拋光表殼和按鈕都盡可能保持原貌。無論是所搭載的弧形藍寶石水晶表鏡,抑或高辨識度的 Carrera 字樣和原版的 Heuer 盾牌標誌,都一下子讓人聯想起 Heuer Carrera 的開初型號。然而,周年限量版的形狀卻比前作略有不同,尺寸也從最初的 36 mm改為如今的 39 mm。由於 1963 年搭載的 Valjoux 72 機芯和現在的 Heuer 02 機芯結構不同,秒鐘顯示器如今由 9:00改到 6:00位置。另一個變化在於中央時針和分針的形狀,限量版採用的是琢面設計,並塗有米色 Super-LumiNova 夜光塗料。與前作相比,復刻新作更見簡潔亮麗,摒棄了分鐘刻度,改以圓點刻劃,令整體佈局不失摩登現代。

為向 Heuer 的創立之年致敬,腕表限產 1,860 枚,底蓋同時鐫刻「One of 1860」和「LIMITED EDITION」字樣,擺陀亦飾有漆面雕刻,彰顯周年紀念版的與眾不同。($51,900)

160年實用功能粹煉

在鐘表界,萬象更生是一個怎樣的概念?觀乎品牌創辦人 Edouard Heuer,以至其往後幾代的家族接班人,如 Charles-Edouard Heuer 和 Jack Heuer 敢於回應時代的卓識遠見,總能得一大概。

沒有這位創辦人 Edouard Heuer,今天大家就欣賞不到Carrera一系列精采作品了。
沒有這位創辦人 Edouard Heuer,今天大家就欣賞不到Carrera一系列精采作品了。

1860 年,年僅 20 歲的 Edouard Heuer 白手興家,在瑞士侏羅山區小鎮 Saint Imier 創立了一所製表公司,除了自設工場修理、製作,更積極研發改良各種功能時計,是為品牌的前身。正當大部分製表工匠均着眼於傳統報時工具,當時還不過 30 歲的 Edouard 卻專注從顧客角度出發,決心以實用功能為製作重心。1869 年,他針對鐵路、工業化與體育競技等功用,開發出一款可以同一表冠上鍊調時的計時表。一直到 1887 年,由他一手研發的「振動齒輪」更獲得了專利,進一步奠定品牌在計時表生產商的特殊地位。其後,Charles-Edouard Heuer 接掌家族生意,甚至大膽以「創新科技」自居,不但將表匠、數學家與物理學家劃一連結,更推出全球第一款儀錶板時鐘「Ti me of Trip」(在 1933 至 1957 年為 Autavia 的前身)、第一款能達百分之一秒精確度計算的 Mikrograph 和隨後面世的 Ringmaster 秒表等,為當時還稱作 Heuer 的品牌開拓陸空軍事市場,業務發展遠達美國。

全球第一款儀錶板時鐘「Time of Trip」,亦正是 Autavia系列 的前身設計。
全球第一款儀錶板時鐘「Time of Trip」,亦正是 Autavia系列 的前身設計。

Carrera 揭賽車歷史序幕

創立將近一個世紀,品牌於 1958 年正式由家族第四代 —— Jack Heuer 接手經營。本身極具國際視野與商業頭腦的 Jack,上任後仔細研究品牌存檔,認定「Time of Trip」的當代收藏價值,於是劈頭便以此為藍本,並於 1962 年發表了首枚專為賽車而設的 Autavia 計時表。雖然 Autavia 的出現最初只用作賽車領域開發(直至 2019 年才擔正成為常規系列),卻為品牌確立了賽車計時表的發展方向。同年,這位掌舵人受被譽為世界上「最危險公路賽」之一的泛美越野大賽(Carrera Panamericana)所啓發,以 Carrera(西班牙文意解道路、賽車、職業、路線等)命名的計時表系列最終便於 1963 年橫空出世,並聯同以摩納哥一級方程式格蘭披治大賽命名的 Monaco 系列(1969 年),一度成為法拉利(Scuderia Ferrari)及 McLaren 車隊成員的指定腕表,甚至為著名職業賽車手如 Jo Siffert、Steve McQueen、Ayrton Senna 等所熱烈追捧,承先啓後。

能隨時轉換計時刻度單位盤的Ringmaster 秒表,一表多用。
能隨時轉換計時刻度單位盤的Ringmaster 秒表,一表多用。
計時精準度達百分之一秒的 Mikrograph,品牌早已製作了。
計時精準度達百分之一秒的 Mikrograph,品牌早已製作了。

時至今日,即使家族品牌已收歸 LVMH 集團擁有,與 TAG Heuer 合作無間的賽事或車隊依然有增無減,其中最為人熟悉的當數電動方程式錦標賽(Formula E World Championship)、泰格豪雅保時捷電動方程式車隊(TAG Heuer Porsche Formula E team)、Aston Martin F1 紅牛車隊(Aston Martin Red Bull Racing team)等等,不計其數。

誠然, TAG Heuer 以 Carrera 系列的全新復刻版本迎來品牌的160周年,先後推出同樣搭載自家 Heuer 02 機芯以上介紹的腕表,絕對有跡可尋。Carrera 是 Jack Heuer 最引以為傲的作品,多年來以不同的設計佈局推演品牌與賽車歷史淵源,同時承載着品牌幾十年來的冒險精神。其大膽、自信的設計,均反映出這位熱愛運動的品牌掌舵人對計時表的要求。唯一不變的,是其簡潔與勻稱的比例特性,有利車手在緊張賽事中一目了然地查看時間,體現品牌一貫以用家角度為先,實用與創新肩並的理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