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面都吹得熱烘烘,Rolex今年勢必推出新款Submariner。過去幾年無論Daytona還是GMT-Master II或多或少都有向vintage款取經,Submariner真的出新款,又會欽點哪些經典元素?不妨先看看過去60多年Submariner每一代有甚麼變化,看看有甚麼啟示。
1953:第一枚 Submariner Ref. 6204

第一枚Submariner Ref. 6204在五十年代誕生,當時正值勞力士在斯文表款以外開拓運動表的年代,因為有點試驗性質,所以很多細節跟往後以至今天的Submariner已大不同。其防水性能是100米,但未在表盤列明,只印有Submariner一字;仍用斯文修長的pencil hand,沒有表冠護肩,表圈首15分鐘也沒有細分格。6204主要有兩種表款,一款是split logo,”Osyter”與 “Perpetual”兩字分得特別開(如上圖),另一款就是平常距離。黑色表盤有啞面和honeycomb紋理兩種。
1954:Benz針初現 Ref. 6205

一年後勞力士很快又推出了Ref. 6205,它的6mm表冠比6204的5.3mm微微增大,但仍算是細表冠。這型號主要又分成兩款,一款名為clean dial,6:00位置沒有任何字體,仍沿用修長指針;但同時他們又為Submariner換上Benz針,秒針圓點夜光亦變大了並稍移向上(設計沿用至今),在6:00位置有”Submariner”字樣,少部分款式在”Submariner”字體下會出現一條横線。
1955-56:大表冠Ref. 6200

1955年出現的6200有King Sub的稱號,主要是直徑達8mm兼旁邊印有Brevet字樣的表冠比前輩6204和6205大得多,表殼亦較厚身寬大;它同時有漂亮又少見的Explorer 369表盤,防水性能也是較高的200米,是大表冠款式中最受歡迎的一款,2019年更在Phillips日內瓦拍賣會上創下596,000瑞郎的6200新高價。它有分大logo和小logo兩種款式,前者沒有”Submariner一字”。
1956-57:紅色三角Ref. 6536/1

Ref. 6536/1在6:00位置開始出現兩行字,列明防水100米,Benz針亦變得較短小。在短短一兩年的生產期就有三個不同款式,最初表圈仍沒有15分鐘細刻度(hask marks),後來出現12:00紅色三角形,並將分針上的夜光點縮小了;到最後期,表圈首15分鐘再加入細刻度,但這時一樣會出現沒有紅三角但表圈有hash mark的設計,款式開始愈來愈複雜。
1956: 占士邦表Ref. 6538

6538這個型號名未必人人熟悉,但說占士邦表就無人不識。6538因Sean Connery在1962年的Dr. No中曾戴著亮相而聲名大噪。它是第一款擁有天文台級的Submariner,按6:00位置的字體可分成兩大類,分別是有齊200m=660ft/Submariner/Oficially Certified/Chronometer的四行字款式,以及沒有天文台級別而只有頭兩行字的設計。它依舊有8mm大表冠,大分鐘格和紅色三角表圈,外觀與大表冠前輩十分相似,而生產年期較長,由1956至1959年。
1959: 加入護肩Ref. 5512

來到5512,Submariner開始蛻變成現代Submariner的模樣,它跟前輩最大的分別是表冠旁多出一個護肩,鋼殼也增大至接近40mm,防水效能是200米,表盤下方四行字之中,天文台表的描述變成Superlative Chronometer, Officially Certified。 由於5512的生產期由1959至1980長達20年,期間勞力士仍不斷改變不同細節並換不同機芯,所以款式變化可以說是多如繁星,單是表冠設計就已經有最初期的方形、鷹嘴形、直尖形到最普遍的圓形;以表盤計又有早期的金字面(gilt dial)和後期的啞面(matt dial)之分:而因為表盤不同,6:00位置水深字數亦有meter first和feet first的分別,更有較大顆夜光刻度Maxi Dial的版本,可謂琳瑯滿目。
1962: 5512兄弟版Ref. 5513

5513跟5512的編號很相近,實質兩者外觀也幾乎沒分別,5512有的細節和特色5513也齊備,兩者最大不同是機芯級數。後三年面世的5513並非天文台表,表盤下方因而只有防水深度和Submariner兩行字而已。它跟5512一樣有很多不同款式,也跟6538一樣曾在占士邦電影裡亮相,時維1973年由Roger Moore主演的《Live and Let Die》。
1969-75: 日曆窗Ref. 1680

接近七十年代,Submariner又出現了一次頗大轉變:加入放大鏡日曆窗,更接近現代Submariner的模樣。經過十多年不斷進化,Submariner的設計和路向已大致成熟,1680的變化遠較上一代5512和5513小,主要分兩大派:早期的紅字Submariner(俗稱單紅)和後期普遍的全白字體,其中只生產至1973年的單紅會複雜少少,有說多達六、七個不同款式。另外,Rolex也替1680推出黃金殼版本,正式將工具表提升至luxury watch的層次。
1978-88: 由膠鏡轉水晶鏡Ref. 16800

1680生產了大約十年後,勞力士推出性能再上一層樓的Ref. 16800,表鏡由膠鏡換成更堅硬的藍寶石水晶,防水度由200米升至300米,鋁圈改為單向旋轉,可更安全計算潛水時間;機芯亦換上3035型號,日期可快速調校(quick-set)。早期表盤仍是matt dial,後期轉為光面和金屬框刻度,可以說正式蛻變成現代Submariner。在尾段大約1987年,曾出現過轉用904L鋼的168000,生產期不足一年,便退下迎接新一代16610。
1988-2010: 綠圈降臨Ref. 16610

經過極短期的168000,現代版Submariner已成型,用904L鋼殼的16610在外觀上與1680沒有太大分別,最主要是換上新一代3135機芯,夜光改用現代LuminLova上陣,並在表圈內圍刻上serial number和品牌名稱。其中最矚目的必然是綠圈的Submariner 50周年款式(16610LV),到今天身價仍在十萬港元以上,尤其早期出現過俗稱平頭4「Flat 4」款式,身價比2005年後的所謂尖頭4價更高。
2010: 陶瓷圈Ref. 116610


來到116610的現役款式,編號前面多加1字,代表它身上有新一代的3135機芯,更表明它配備Cerachrom陶質字圈,尺碼則仍保持40mm。它跟上一代一樣有黑圈和綠圈(116600LV)兩個款式,但綠圈更進一步配一個綠面,比之前的黑圈綠面更搶眼,市價一樣超過十萬元。
2012: 簡約大三針Ref. 114060

新裝Submariner大家已習慣了有放大鏡日期的設計,但舊裝Submariner都是沒有日期的。九十年代勞力士就推出了呼應舊款沒日期的Submariner Ref. 14060 ,同樣40mm大小,沒有maxi dial,味道更純粹,有舊裝Submariner神韻但又配備水晶鏡和防水300米的現代性能。1999年14060換上3135機芯,變成Ref. 14060M,然後在2012年再跟隨大隊換上陶瓷圈變成114060。
自此之後,Submariner一直未有新動作,事隔8年,今年至少跟大隊換上32xx新機芯的機會極大,會同時再有甚麼改款,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