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計時職人,才有揀搜好表!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揀搜好表
Chronomen.com
  • 評論鐘芯
  • CHRONOSHOP
0 Wishlist
0 比較
Menu
Chronomen.com
0 Wishlist
0 比較
Click to enlarge
首頁 揀搜好表 男裝表 Corum
Corum 約售HK$36,000
Back to products
Hublot

Corum

Admiral 42 Automatic

約售HK$61,000

表殼:不鏽鋼(玫瑰金表圈)
直徑:42mm(厚10.3mm)
機芯:CO 395自動
功能:時、分、小秒、日期
動力儲備:42小時
表帶:鱷魚皮
防水:100米
年份:2022

*售價為建議零售價,只作參考。

比較
Add to wishlist
貨號: A395/04299 分類: 男裝表, 藍面表 標籤: Admiral, Corum
Share:
  • About Corum
About Corum
崑崙表

Corum

創立:1955年
創辦人:Rene Bannwart及Gaston Ries
產地:瑞士La Chaux-de-Fonds
網址:www.corumwatches.hk
查詢:2275 3737

相關腕表

比較
簡介
Add to wishlist

Corum

Admiral 42 Automatic 約售HK$61,000
比較
簡介
Add to wishlist

Corum

Admiral 42 Automatic 約售HK$36,000
比較
簡介
Add to wishlist

Corum

Admiral 42 Automatic 約售HK$37,000
Sold out
比較
簡介
Add to wishlist

Corum

Admiral 45 Openworked Automatic Luminescent Carbon 約售HK$298,000
Sold out
比較
簡介
Add to wishlist

Corum

Admiral 45 Automatic Chronograph 約售HK$83,000
Sold out
比較
簡介
Add to wishlist

Corum

Admiral 45 Automatic Chronograph 約售HK$83,000
比較
簡介
Add to wishlist

Corum

Admiral 42 Chronograph 約售HK$48,000
比較
簡介
Add to wishlist

Corum

Admiral 42 Chronograph 約售HK$49,000
比較
簡介
Add to wishlist

Corum

Bubble 47 X Ray 約售HK$34,000
比較
簡介
Add to wishlist

Corum

Golden Bridge Automatic
比較
簡介
Add to wishlist

Corum

Golden Bridge Automatic
比較
簡介
Add to wishlist

Corum

Golden Bridge Automatic

相關文章

27 五月
芯度專題

36枚歐米茄經典 | Omega Speedmaster 除了月球表與Snoopy,重要表款還有……

  • 27/05/2022
  • 作者 author-avatar Sherman Wong
Omega Speedmaster於1957年誕生,於今年迎來65周年,這些年來系列不曾中斷(另有詳文介紹Omega Speedmaster發展史,在此不贅),而隨著時代發展,經典款式也越來越多,最為人所知莫過於月球表,由月球表衍生出的Snoopy及紀念款更是不少人的心頭好;然而Speedmaster的經典豈止月球表與Snoopy,還有以下多款: 1960年代:Omega Speedmaster 月球表誕生 1963年 - Third Generation 獲NASA認證成功通過11項嚴謹測試的第三代Speedmaster ST105.003。1965年太空人Ed White進行美國史上首次太空漫步時佩戴的亦是此表。1965年 - The Moonwatch 1969年登月的Speedmaster,也是參與最多次登月任務的腕表。首度採用不對稱表殼,為表冠和按鈕提供額外保護,表盤首度印上“Professional”字樣。1968年 - The Moonwatch 首款採用861機芯(早期款式採用321機芯)並首款刻有獲NASA認證和登月等經典字樣的第四代Speedmaster ST105.012,成為了日後Moonwatch的標準。1968年 - Racing Dial 採用橙紅雙色分鐘刻度、橙色指針和標誌與及兩級設計的“Racing dial”。2004年推出過日本市場限定的復刻版,惟並未採用兩級表盤。1968年 - Ultraman 曾於1971年的《歸來的超人》(The Return of Ultraman)中出現,有着十分醒目的橙色計時秒針,2018年時以 #SpeedyTuesday 之名復刻回歸。1969年 - Commemorative Edition 慶祝太陽神11號成功登月的首款18K金Speedmaster,搭配酒紅色表圈。2019年的復刻版以Moonshine Gold表殼重現。1969年 - Mark II 首款重新設計的Speedmaster,採用拉絲太陽紋酒桶形表殼,另有Racing Dial版本。1969年 - Alaska I (Prototype) “Alaska”是Omega專為與NASA有關的項目而取的機密代號。這款原型表設有可拆除的鍍鋁外殼,以應付太空的極端溫度,是鐘表史上首款採用純鈦金屬的腕表。 1970-80年代:Speedmaster 自動表、電子表先後面世 1971年 - Mark III Omega首款自動上鏈計時表,搭載1040機芯,採用“Pilot”式表殼、十字形的60分鐘計時針,9時位設有24小時日夜顯示。1972年 - Alaska II (Prototype) Omega將Moonwatch的風格與Alaska I的部分特色結合,包括特大的鍍鋁紅色外殼,製作出Alaska II。2008年曾推出復刻版本。1973年 - Speedsonic 首款超霸電子表,因其鏈帶的設計,又有「龍蝦」之稱。內置電子機械機芯,表冠經刻意縮小,以強調無須經常調校時間或日期。1973 年- Speedmaster 125 為慶祝Omega創立125週年推出,全球首款獲COSC認證的自動上鏈計時表,共推出2,000枚。1978年,俄羅斯太空人曾佩戴此表在太空進行長達145天16小時的任務。1975年 - Apollo-Soyuz 專為1975年俄羅斯與美國太空人在太空會合時佩戴而製作。這歷史時刻象徵了冷戰步入終結。腕表限量500枚,12時位置飾有任務徽章圖案,是首款帶徽章的Speedmaster。1978年 - Alaska III Alaska III計劃的目標是要改良經典的月球表,特別採用磨砂不銹鋼表殼以防反光,小表盤上亦採用特大放射式數字刻度,更為清晰易讀。NASA於1980年代在太空穿梭機上採用這款腕表。1979 年- Alaska IV (Prototype) 以商用表款為基礎,為美國太空總署研製的石英原型表,以創新BETA燈光系統取代傳統燈泡。1980 - Apollo 11 系列是為紀念1969年的太陽神11號登月任務,這款黃金版是Omega首款內置861L機芯(“L”即“Luxury”,修飾份外華麗),並首款採用透明藍寶石水晶底蓋的腕表。共生產約300枚。1983年 - Bicolor Speedmaster首個雙色表款,以不銹鋼表殼襯14K金鋼鏈帶,金色表面襯銀色小表盤。生產數量不明,但現存數量稀少。1985年 - “Speedymoon” 在Speedmaster成為太陽神計劃指定腕表的20年後,首枚備有月相顯示的Speedmaster終於面世,部分罕有版本月亮更飾有人臉。共推出1,300枚。1987年 - Speedmaster Automatic 首款採用Moonwatch表殼的自動上鏈Speedmaster,生產期只有兩年,極之稀有,因而有“Holy Grail”之稱。 1990年代:復刻紀念Speedmaster 1992年 - Skeleton 這表是為慶祝321機芯的前身27 CHRO C12機芯誕生50週年而推出,其機芯經人手全面鏤通並雕花,工藝超卓,配備透明底蓋,限量僅50枚。1992年...

Continue reading

25 五月
昔物珍藏

Vintage Rolex | 10枚精選新舊裝二手勞力士

  • 25/05/2022
  • 作者 author-avatar Gordon Chan
勞力士近年炒價強勁,二手 Rolex 市場更是蓬勃,但近日竟然有回落的跡象。馬上精選十枚新舊裝二手勞力士,為大家分析市場概況。勞力士新表尤其運動表款在近兩年炒賣得有幾瘋狂,幾乎連街邊從不買表的阿伯都知得一清二楚。當大家一窩蜂見表即買將價格一再推向高峰的時候,近月可能因為勞力士生產線逐漸回復正常而終於出現回塘現象。 例如作為指標之一的陶瓷圈熊貓 Daytona,炒價便由「癲」峰 45 萬回落至 32 萬左右,跌幅差不多達 3 成。對於在這兩年來不斷追高的投機人士來講,價錢回落當然蝕到入肉,但不少業內人士均認為,現時炒價仍然高於未瘋狂前相對穩定約 28 萬的價位便未算真正跌價。 如今情況下說勞力士跌價其實並不足以反映真正市況,例如今年最新左手版綠黑 GMT 便炒至 40 萬兼且已有成交,這又代表甚麼呢?跌?升?1962 年是勞力士贊助 Daytona 24 小時耐力賽的第二年,也在這年推出專為賽車而設的 Cosmograph Ref. 6239。與上代計時表 Ref. 6238 的最大分別,是 Ref. 6239 首次將測速計從表盤移至表圈,和採用與表盤呈對比顏色的計時小盤。而這兩項改動,也大大增加了腕表的辨識度。最早期的 Ref. 6239 有幾項特徵,包括未有「Daytona」字樣,測速計以「300」起跳,第二格寫有「275」等。前者於 1963 年出現在表盤上,後者則於 1967 年改為「200」起跳。PnF 這一枚 Ref. 6239,於 1965 年出廠,可見 12:00 位已增加了「Daytona」字樣,測速計沒有「275」刻度。而最難得的,是表盤已經從銀白變成帶些少淡黃的奶白色,3 個黑色小盤亦變成很多人都喜愛的 Tropical 啡色,整體 vintage 味更濃。價錢連 7205 鏈帶,直徑 39mm。約售 $980,000。(PnF)雖然勞力士出名以不變應萬變,每次推出新表的改變都不大,但經過數十載幾代表型的演進,其實 Daytona 的改變也著實並不小。今次剛好有兩枚屬於新舊裝的 Daytona 放在一起,即使表盤上依舊有三個計時小盤,但直徑的加大、表冠護肩的增加、計時按鈕變粗兼增加上鎖的防水設計、表耳變粗等等,已令新裝 Daytona 變成了完全另一個樣。至於貴族名錶的這一枚 Ref. 116599 的改變更明顯,表盤、表圈、表耳冚都鑲上不同大小的鑽石,表盤更採用密鑲方式,加上小時刻度改為阿位伯數字,與 12:00 位皇冠標誌一起轉為藍色,整體的華麗程度可謂蓋過了 Daytona 本身作為計時運動表的強悍氣色,少了點剛陽味,反而還增添多幾分溫柔的感覺。對了,看相片可見表殼還包著原裝膠紙,因為這枚 Daytona 是 2010 年出廠的全新貨,未戴過的。約售 $1,100,000。(貴族名錶珠寶)雖說黑色襯金色容易令人感覺俗氣,但正如金色有黃金、玫瑰金、粉紅金等多種黃金色,黑也一樣可以有深有淺,不一定黑襯金就必定是老土,還要看腕表本身的設計和顏色的深淺配搭。例如這枚 Datejust Ref. 1601,先不理物料是甚麼,單看造型和顏色的配搭已有很古典的感覺,尤其鑽石形指針配以十足鋼筆筆嘴造型的刻度,典雅得來還多幾分書卷味道。至於材質,表殼是紅金,色澤比黃金較紅一點已經很不同,加上黑漆表盤堅實得來還很亮麗,與拉絲表殼和狗牙圈的閃爍十分配合。其實這枚 Ref. 1601 還吸引在日期視窗的白底已經變黃,使腕表整體用色更一致,位於時刻外圈的夜光圓點已老化,也沒搶去指針和刻度的鋒芒。這枚 Ref. 1601 於 1963...

Continue reading

24 五月
芯度專題

Omega Speedmaster 65周年 │細看經典超霸表前世今生 及 新一代Moonwatch和321機芯新品

  • 27/05/2022
  • 作者 author-avatar chronomen
對我來說,每年的1月4日都是值得慶祝的日子,皆因那天是家翁壽辰,但今年的1月4日份外特別,因為Omega以一款新的Omega Speedmaster為2022年打開序幕,慶祝這傳奇超霸表款誕生65周年。既然如此,就正好和大家回顧一下系列的歷史,追本溯源。 Omega Speedmaster始於賽車 成於登月 雖然一直都知道第一代Speedmaster "Broad Arrow "CK2915於1957年面世,但到寫引言時才想起,原來Speedmaster和家翁年紀也只差一歲,真是有夠巧合。對大部份人來說,提到Speedmaster就想起登月Moonwatch,對像家翁一樣於五十年代出生的人來說更甚,畢竟成長時親身經歷過太陽神11號登月這件震撼世界的大事,在他們心中,兩者之間可能是一個絕對的等號。不過,細心一想,從1957年到1969年之間相差達12年之多已可推斷,Speedmaster本身其實並非為登月而設,甚至和任何太空任務無關,而是一如其名字所示,以精準測量速度為初衷的一枚計時表,對象不是穿梭太空的火箭,而是風馳電掣的賽車。Speedmaster的發跡史很典型,但經典之所以能成為經典,就是因為其成功本就是順理成章,甚至理所當然的事,好表總是不愁寂寞的。簡單來說,就因Speedmaster的結構精巧,製作優良,既堅固又耐用,承受得住賽車時的劇烈震動和撞擊,計時又精準無比,加上表圈有測速計的創新設計,要作分圈計時比起其他表款輕鬆又簡便,集可靠和實用於一身,面世後馬上大受賽車手歡迎,因而建立了絕佳口碑。於是到了1964年,當美國太空總署(NASA)要物色一款計時表作為載人太空任務的裝備,很自然就把Speedmaster納入為測試對象之一。NASA一共向十個品牌發出邀請(但並未告知其目的為太空任務),最後只有四家回應,其中之一交來的是船鐘,馬上可以排除;另外兩家則在第一項測試——在真空環境下的極端溫度變化(正負250度華氏)測試——已不合格,只有一款表能通過合共11項測試,成功度過極端溫差、震盪、強烈撞擊和真空狀態的嚴苛考驗,它就是第三代Speedmaster,型號為ST105.003。順理成章地,Speedmaster自1965年起就成為太陽神計劃的指定腕表,成為一眾太空人的拍檔,並在1969年伴隨太陽神11號的兩位太空人進行舉世矚目的登月任務,那表是第四代的ST105.012。說到這裡也有個小插曲,話說當時登月艙的電子計時系統出現了毛病,於是首位踏足月球的太空人Neil Armstrong將Speedmaster作為後備計時工具留了在艙內,故佩戴Speedmaster登月的其實是第二位踏足月球的太空人Buzz Aldrin。上述故事,各位表迷可能或多或少曾有所聽聞,但較少人知道的是,Speedmaster其實早在1962年已衝出地球、遨遊太空,皆因美國太空人Walter "Wally" Schirra在執行水星計劃"Sigma 7"任務時佩戴的正是其私人的第二代Speedmaster,即採用Alpha式時分針的CK 2998。此外,太空人Ed White在1965年6月3日成為史上首位進行太空漫步的美國太空人時,亦已佩戴早期的第三代Speedmaster ST105.003。值得一提的是,不論是1962年率先上太空的第二代Speedmaster,還是1964年通過NASA測試和1965年Ed White佩戴的第三代Speedmaster,品牌事前都一無所知;換言之,非特製的普通Speedmaster也足以應付條件最嚴苛、最極端的太空任務,Omega的精湛工藝和超卓品質在此彰顯無遺。65年過去,經歷幾次機芯換代,時至今日Speedmaster依然是獲NASA認證可參與所有載人太空任務的腕表,也是國際太空站的永久裝備。 機芯進化史 真正的Omega Speedmaster表迷,又豈會僅僅滿足於表面上的蛻變?馬上來一同回顧其機芯進化史。資深表迷該有聽過Lemania這家機芯廠兼表廠的名字。話說1940年代時,Lemania與Omega份屬同門,是姊妹公司,兩者攜手開展了一項研發計劃,目的是製作一枚體積細小,且能提供12小時累計的機芯,以迎合當時席捲歐美的賽車運動之需要。這也解釋了機芯型號的由來:27指的是直徑27mm,CHRO是計時的縮寫,而C12則指12小時累計。27 CHRO C12又名Lemania 2310,由321件零件組成,亦因此Omega在1949年時將之命名為321機芯,搭載在Speedmaster之中。以直徑論,它是當時世上最小巧的計時機芯,厚度亦只有6.74mm。機芯搭載由星柱輪控制的水平離合計時機制,並以U型夾板固定計時秒輪和計時分鐘輪,配備萬八擺的螺絲擺,以快慢計調速。321機芯曾肩負過無數次太空任務,所有參與雙子星和太陽神任務的Speedmaster皆由它推動,足證其非凡實力。(左至右:Cal. 321的前身27 CHRO C12機芯、以零件數目命名的Cal. 321機芯、1968年接替Cal. 321的Cal. 861機芯、九十年代末應用於Speedmaster的Cal. 1861機芯)1968年,861機芯接力上任取代321機芯,搭載在ST145.022型號之中(早期的ST145.022是搭載321機芯的),即最深入民心的Moonwatch型號。861機芯改以凸輪取代星柱輪控制計時系統,整體構造亦較321機芯來得簡單,大方向是要令機芯更易生產和維修保養。當然了,兩者的精準度、耐用度和穩定性都是毋庸置疑的,畢竟搭載兩款機芯的Speedmaster都獲NASA選用。861機芯一直服役到1996年才由當代的1861機芯取代。兩者的主要分別在於861機芯採用鍍銅或無鍍層的零件,而1861機芯則經鍍銠,因此機芯的色澤有所不同。1861機芯直到2021年才停產,取而代之的是在2019年已登場、採用同軸擒縱的3861機芯。此外,Omega在2019年亦帶來了另一驚喜,就是將321機芯重製,且不是以舊機芯重新打磨那種常見的做法,而是從各種意義上都是貨真價實的重製。有關3861機芯和重製的321機芯,下文會另開段落介紹。上述各代機芯一律都是人手上鍊的,原因在於太空並無重力,根本無法驅使擺陀上鍊。話雖如此,首款自動上鍊的Speedmaster也早在1971年已面世,就是Speedmaster Mark III,內置由861機芯改裝而成的1040機芯,配中置計時分針,因此3:00位不設小盤,加入了日期窗,而9:00位的小盤內亦添上了24小時日夜顯示。順帶一提,由1040機芯改良而成的1041機芯,是世上首枚獲天文台認證的自動上鍊計時機芯。 新一代Moonwatch登場 去年,也是在1月,Omega推出全新一代Moonwatch,搭載3861機芯,正式宣佈服役25年的1861機芯步入歷史(有沒有人和我一樣很好奇為何要跳過2861?)。相比其前輩,新一代Moonwatch主要有兩項新特色,第一是採用同軸擒縱,第二是獲Master Chronometer認證。雖然Speedmaster分別在2005年和2016年已開始採用同軸擒縱和獲Master Chronometer認證的機芯,但一直都未進一步應用在Moonwatch上。因此,新一代Moonwatch絕對是系列的一大里程碑。2019年為慶祝太陽神11號登月50周年而推出的3861機芯需時4年才完成研發,是首枚獲Master Chronometer認證的人手上鍊機芯。其大小、布局以至擺頻皆和上一代的1861相同,寶石數由18顆增加至26顆,動力儲存由48小時稍稍提高至50小時。日差由-1秒至+11秒大幅收窄至0秒至+5秒。不再採用快慢針設計,改以四顆設於擺輪的螺絲作微調,藉此加強穩定性。又加入了拉冠停秒功能,讓用家可以更精準地調校時間。多得採用了同軸擒縱和矽游絲,3861機芯能抵禦高達15,000高斯的磁力。新一代Moonwatch直徑為42mm,設計靈感來自1969年隨太陽神11號登月的第4代Moonwatch,充滿着收藏家喜愛的經典細節,包括不對稱表殼、梯級式表盤、雙倒角底蓋、經電鍍處理的鋁表圈,以及測速計上的“Dot Over Ninety”(簡稱為DON,是採用321機芯和早期採用861機芯的 Speedmaster的特色)刻度和與70成對角的圓點。腕表採用經拉絲打磨修飾的整合式鏈帶,配以全新設計的表扣,以拉絲護蓋襯托拋光的Omega標誌。 3…2…1…完美復活! 接續介紹機芯進化史中提及的321機芯重製。2019年是太陽神11號登月兼人類踏足月球50周年的盛大時刻,正是將321機芯重製的絕佳時機。一如前述,這機芯曾用在多款遠征太空的Speedmaster之中,意義重大。為了重現321機芯的原貌,品牌特別組成專家小組,由研發人員、歷史學家、頂級工匠和資深製表師聯手,深入研究其歷史資料和原型圖紙,並借助斷層掃描技術透視在1972年太陽神17號太空任務中由太空人Eugene Cernan在月球佩戴的ST105.003,務求完整復刻機芯的每一個細節,還原整枚機芯的規格,花了兩年才完成任務。有趣的是,為怕走漏風聲,專家小組更將此計劃取名為"Alaska 11",與Omega當年專為與NASA有關的項目而取的代號一樣。321機芯的整個製作流程均在特設的機芯工場完成,而且每枚機芯的裝嵌,以至表身和表帶的組裝都會由同一位製表師負責,製作極其嚴謹。至於首枚採用浴火重生的321機芯的Speedmaster Moonwatch 321 Platinum,顧名思義,其42mm表殼是以鉑金鑄造,以採用不對稱設計和扭狀表耳的第四代Speedmaster ST105.012為藍本,黑色陶瓷表圈上是以白琺瑯製作的測速計,採用"DON"設計。表盤以黑瑪瑙製作,其深邃的黑調正好襯托出表面上的其他物料,包括18K白金製的時標和時分針,以及三個奪目的隕石小盤。為向Speedmaster的登月歷史致敬,Omega特別以來自月球的隕石碎片裝飾表面。在透明寶石表背下可見鍍上Sedna Gold(原作是鍍銅)的紅金色321機芯,十分悅目。上段介紹的鉑金版索價達55,000瑞郎,對不少表迷來說屬可望而不可即的表款。幸好到了2020年初,Omega進一步推出採用重製321機芯的鋼殼Speedmaster,港幣定價為11萬多,與鉑金版相比親民得多。鋼殼版本直徑為39.7mm,是以前文提及、太空人Ed White在1965年的雙子星4號任務中成為首位在太空漫步的美國太空人時所佩戴的第三代Speedmaster為藍本,採用直身表耳,比以第四代為藍本、42mm的鉑金版小一點,但沿用了後者的黑陶瓷表圈和白琺瑯測速計(當年的第三代Speedmaster用的是電鍍鋁表圈),並同樣採用"DON"設計。對於喜歡古典韻味的表迷,這表"Pre-Professional"的梯級式表面、仿古色澤的夜光物料,加上舊版的立體Omega標誌實在十分吸引。還記得我在引言中提及Omega今年以一款新的Speedmaster為2022年打開序幕嗎?慶祝系列誕生65周年的正正是第三枚採用321機芯的Speedmaster。一見其闊身的箭頭時針,就知道這次Omega改以初代的CK2915為設計靈感,並以18K Canopus Gold鑄造直徑38.6mm的表殼和鏈帶。這種品牌獨家的白金合金既亮白又耀目,而且色澤歷久不衰。除了表殼,以18K白金製成的指針和立體條狀時標上亦電鍍了一層Canopus Gold,確保各項細節的色澤統一和諧。飾於表冠上的NAIAD符號可追溯至早期的CK2915上的防水深度顯示,更添復古韻味。新作的表圈緊跟CK2915以拉絲圓紋的鋼底襯黑字,黑字更是以大明火琺瑯燒製而成,不用多說自然也有“DON”這項收藏家十分重視的特色。翻到背面,會發現透明藍寶石水晶表背上刻有海馬圖案,海馬的眼睛更鑲有傳統上代表65周年紀念的藍寶石,十分有心思。此外,腕表的65周年紀念木表盒上飾有與花梨木相近的紋理,其形狀和設計與1957年原版Speedmaster的表盒異曲同工,極具紀念價值。

Continue reading

24 五月
拍賣鎚筆

愛彼 Royal Oak 50周年丨10枚全球矚目皇家橡樹腕表拍賣成交

  • 24/05/2022
  • 作者 author-avatar ringo
Royal Oak 50周年之際,Audemars Piguet推出一系列新表以嚮表迷,周年版Jumbo全球一表難求。皇家橡樹金禧大壽之際,蘇富比結合NFT拍賣Gerald Genta手稿及其珍藏腕表,Phillips亦舉辦了「The Royal Oak 50th」專拍;今年橡樹遍地開花,以下10枚成交拍品,全球矚目!一)年度最震撼的拍品,它是不二之選,金鋼款式的39mm Royal Oak Jumbo,不算十分罕有,但它卻是Gerald Genta本尊的私人收藏,頓時升價十倍、千倍、萬倍,平常金鋼Ref. 5402可能四、五十萬交易,這次估價本來界乎30至50萬瑞郎,原來大家都小覷了它,在8位收藏家你爭我奪、劇戰足足6分鐘之下,最終以210萬瑞郎成交,折算港幣約1,660萬,成績驕人,刷新了古董Royal Oak的世界拍賣紀錄。二)5月6日在日內瓦Phillips拍賣會上,多達88枚Royal Oak同台較量,結果金榜題名的落在此枚編號「A2」的Ref. 5402身上。當愛彼於1972年巴塞爾世界鐘表博覽會推出Royal Oak的時候,開幕儀式上共有四枚Royal Oak予大眾觀賞,這是其中一枚,亦是史上第二枚生產的Royal Oak,極富收藏價值,最後成交價為105萬瑞郎(港幣約850萬),曾改寫了古董Royal Oak拍賣紀錄,只不過後來又被Gerald Genta本尊的藏品打破。三)明明這是型號Ref. 5402ST,本該是不鏽鋼表殼,為何轉化成黑色表殼?背後推手可能是時裝界殿堂級人物Karl Lagerfeld。根據拍賣行調查,此表於1973年售出之後,不久便經過黑色PVD塗層處理,眾所周知,Karl Lagerfeld酷愛黑和白色,在1974年更被拍攝到身處Chloe時裝騷時,手上佩戴一枚全黑Royal Oak,外貌跟此拍品極為相像,故此極大可能為老佛爺藏品,使其遠遠超越一般Ref. 5402的身價。四)由1977年開始,愛彼為經典的Ref. 5402注入白金款式,歷來大約生產了150枚,這是編號「29」的一枚。腕表首次進入拍賣市場,據考屬唯一搭載石字和tropical dial的Ref. 5402白金款式,表盤飽歷風霜後呈現金光閃閃的銅色,外緣逐漸變深,而且其石字更是1980年之前才出現的「Mark 1」款式,圓形鑽石以圓形托座鑲嵌,1980年之後已改用方形托座。另外腕表擁有只在早期Royal Oak出現的小型格紋,更添其獨特性。五)不是只有勞力士才有中東面的,愛彼也有;Royal Oak也不是只得格紋表盤的,像這枚阿曼蘇丹特別型號的平滑表盤。這枚隸屬Ref. 5402 A Series的拍品,原屬人所共知鍾愛腕表的阿曼蘇丹Qaboos bin Said al Said所有,表盤一改灰面或藍面傳統換上黑面,格子紋也鳴金收兵,並加入鑽石時標及6:00位置的阿曼國徽圖騰。資料顯示,愛彼曾於1973年接受客人訂製要求,製作了6枚這樣表盤布局的款式。六)30年前,Royal Oak慶祝二十歲壽辰,特別創作了限量系列Ref. 14802,當中鉑金表殼僅佔20枚,其中一部分搭載石字藍面,另一部份搭載這種錘擊粒狀紋理的藍面表盤,光線折射煞是好看,收藏家賦予這設計一個詩意的暱稱:Tuscan Dial,跟明亮的鉑金表殼非常登對。放眼愛彼腕表設計,Tuscan Dial大多入籍品牌旗下的萬年曆,這是唯一一枚time-only的Tuscan Dial Royal Oak款式。七)愛彼於1987年以Ref. 25654取代第一代Royal Oak萬年曆,產期一直維持至1998年,不鏽鋼版本共有315枚,而黃金、金鋼及鉑金款式分別約有430枚、68枚和38枚。腕表最吸睛之處,在於罕見的三文魚色面,另外表面6:00位置則刻有Mark I款式的細小「AUDEMARS PIGUET」字樣,同時不設閏年顯示,和現代所見的萬年曆賣相有所出入,增加了腕表的罕有性。八)是次Phillips拍賣不光Royal Oak拍品眾多,更打破了多項皇家橡樹的世界拍賣紀錄,包括此枚Ref. 25654PT,成為史上最昂貴的Royal Oak萬年曆。上文提及過,Ref. 25654只曾生產38枚鉑金型號,難得的是這枚掛上「1」號身份,表背更印上倫敦分銷商Asprey的名字。腕表搭載獨特的棕色表盤,飾以經典格紋,並呈現放射紋理,賣相極為吸引。看得多Royal Oak藍面萬年曆,棕色難免予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九)Royal Oak Green的款式,難以入手程度比天高,要不然,為何定價84萬的綠面Ref. 15202PT,成交價竟然高達約港幣357萬?腕表去年問世,只限愛彼專門店發售,產量稀少,此為首度亮相拍場的款式。表面換了綠色,也大膽換下經典格紋,讓漸變色彩更明顯搶眼。2022年愛彼加推了鋼版Ref. 16202PT,搭載專屬的五十周年上鍊擺陀,應該會進一步拉高綠面RO Jumbo的身價。十)此表製於1996年,傳承了兩大愛彼獨特因子:萬年曆和鏤通表盤。先說萬年曆,品牌於1955年推出首款萬年曆,八十年代在萬年曆不怎樣蓬勃的時候,他們都在默默耕耘這種複雜功能;品牌亦於1930年代發展鏤空工藝,並在1981年推出首枚鏤通Royal Oak,這枚Ref. 25636正正結合了兩大拿手好戲。根據拍賣行的資料,愛彼生產了264枚Ref. 25636,黃金款式約佔126枚,相當稀有。

Continue reading

10 五月
拍賣鎚筆

佳士得拍賣:兩場最強拍賣 |多款首拍百達翡麗珍藏

  • 17/05/2022
  • 作者 author-avatar douglas sung
本月24日,腕表收藏家又要抖擻精神,作好銀彈或競投準備,免得錯過千載難逢的腕表收藏。 當日佳士得香港名表部將會呈獻兩場現場拍賣,包括臻極系列(第三部分):匠心藝韻和精緻名表,前者為佳士得香港與單一收藏家合作策劃的主題拍賣第三回,拍品數目達73件,總低估價約為80,000,000港元,陣容相當罕見;後者是佳士得的常規現場拍賣,這趙包含30枚專門收藏現代百達翡麗腕表的凱羅斯珍藏系列,雙劍合璧,肯定掀起2022年上半年拍場最激烈的龍爭虎鬥。 450件個人珍藏的臻極系列 以單一藏家名義舉行的專拍,已經不可多得,臻極系列是更加的難能可貴,整個系列網羅接近450件經典時計,由一位私人收藏家花近20年精心挑選,除了百達翡麗之外,亦擁有Audemars Piguet、IWC、Panerai、Rolex、Vacheron Constantin等頂級品牌的傑作。當然,不大可能一下子出拍450枚腕表,所以佳士得特別劃分了六場臻極系列拍賣,歷時橫跨12個月,去年11月打響頭炮,創下121,000,000港元總成交額的非凡佳績;第二場以「臻極系列(第二部份):運動時尚」為主題的拍賣,揭開了佳士得本年的拍賣序幕,合共120枚拍品錄得26,000,000港元的成交總額。 順帶一提,另外三場臻極系列將於本年內上演,包括兩場以Panerai掛帥名為「沛納海百科全書」的網上拍賣,以及年底舉行的「臻極系列(第六部份):工藝萃彩」現場拍賣,主力涵括百達翡麗和江詩丹頓的琺瑯腕表。 極罕複雜百達翡麗 資深的腕表收藏家,都會明白縱使個別現代運動表於拍賣場上取得不俗成績,然而,在金字塔頂的塔頂,一些複雜功能型號依然深受收藏家追捧,是鐘表知識和口味的象徵,也是精湛製表工藝的傳承精神。「臻極系列(第三部分):匠心藝韻」結集了不少從末現身拍場,又或鮮為人知的款式。當中估價最「高」不可測的是百達翡麗Ref. 5002天文陀飛輪,份屬市場上已知僅7枚紅金款式的其中之一,非常難得。Ref. 5002產於20021年至2012年,紅金版本於2002年面世,總產量僅為25枚,相對各有40枚的黃金和鉑金版本更為稀有。腕表備有雙面表盤,座擁12種複雜功能,包括教堂音簧三問報時、陀飛輪、逆跳萬年曆、恆星時、星空圖等,只有品牌最重視的超級客戶,才能抱得腕表歸,對於其他收藏家來說,這次絕對是最佳機會。(估價約港幣$10,000,000-20,000,000)拍賣最難能可貴之處,在於能夠擁有已停產的經典款式,例如此枚已於2010年完全停產的Ref. 5970萬年曆計時。據考,此拍品為市場上獨一無二的款式,紅金版本素來搭配銀色表盤,唯獨此表改用黑色表盤和紅金時標,而且紅金Ref. 5970早於2007年已逐步停產,此表卻於2016年在日內瓦百達翡麗專賣店出售,要不是最重要的客戶,品牌斷不會在最後時刻發出這獨一無二格局的款式。(估價約港幣$1,400,000-2,800,000)又一枚大概是市場唯一的款式,此枚Ref. 5059G自動萬年曆歷來首次亮相拍場,三文魚色表盤搭配凸起的金色羅馬數字,固然十分罕有,但再特別的是,它的機芯帶有「PP Seal」百達翡麗印記,並非其他同款型號常見的「Geneva Seal」日內瓦印記,使其成為唯一已知的PP印記Ref. 5059。(估價約港幣$600,000-1,200,000) 多元化精緻名表 同日另一場「精緻名表」拍賣,同樣陣容鼎盛,有蒐集30枚百達翡麗的凱羅斯珍藏系列,亦有難得一見的百達翡麗世界時間琺瑯懷表,更有多款獨立製表單位的精選,對收藏家而言絕對是尋寶樂園。放眼世界時間顯示腕表的發展歷程,Louis Cottier堪稱最重要的靈魂人物,從1939年至1964年,為百達翡麗操刀創作了95枚Ref. 605 HU懷表,搭載簡單易用的世界時間顯示機制,表盤中央的空白位置,亦成為品牌表演製表工藝的舞台,以掐絲琺瑯塑造出世界地圖,完美揉合機械功能與修飾工藝。目前為止,搭載琺瑯世界地圖的黃金Ref. 605 HU僅存3枚,一枚納入百達翡麗博物館館藏,另一枚為私人收藏,最後就是這枚第一次上拍香港佳士得的款式。(估價約港幣$5,000,000-10,000,000)多謝香港佳士得,讓我們第一次欣賞到這套一式三款的朗格Hourglass 20周年套裝。這個在市場上前所未見的系列,結合了三枚鑲嵌36顆長方形鑽石的鉑金朗格腕表,特別於1996年為慶祝日本零售商Hourglass專賣店創立20周年而設,每款腕表均有其獨立編號,當時必須整套購買,分別為Datograph Up/Down、Langematik Perpetual和Lange 1 Daymatic。(估價約港幣$1,600,000-3,200,000/Datograph Up/Down、$1,200,000-2,400,000/Langematik Perpetual、$1,200,000-2,400,000/Lange 1 Daymatic)眾所周知,F.P. Journe近年在拍賣會或二手市場聲勢凌厲,動輒刷新拍賣紀錄。這一趟,又是潛在的破紀錄機會,黑白格調的鉑金陀飛輪,可說一新收藏家的耳目,皆因此為日本F.P. Journe全球首間專門店的10周年紀念版,世上僅得10枚,莫說有幸親身接觸過腕表的人數不多,甚至知道它存在的人相信也只是鳳毛麟角。(估價約港幣$6,500,000-12,500,000)由私人收藏家建立的凱羅斯珍藏系列,雲集多款現代百達翡麗時計,第一批30枚於日內瓦拍賣先聲奪人,這次繼續獻上另外30枚作品,最後出動68枚於6月紐約拍賣會壓軸登場。圖中這枚Ref. 5078R-001採用紅金表殼,搭載琺瑯表盤及三問功能,設計簡約清新,據統計歷來只有13枚Ref. 5078現身拍賣會,這是第二枚出現的紅金款式。(估價約港幣$1,450,000-3,000,000)如此扣人心弦的腕表珍藏,當然值得現場觀摩一下。在5月24日正式拍賣之前,香港佳士得將舉行The House of Luxury拍賣預展,誠邀大家預約觀賞,詳情如下: 日期:2022年5月15日至18日 時間:上午10:30至下午5:30 地點:中環歷山大廈22樓 預約:https://invtdu.to/_3500d臻極系列(第三部分):匠心藝韻 5月24日 精緻名表及獨立表匠之崛起 | 特別呈獻:凱羅斯珍藏- 百達翡麗非凡當代時計(第二部分) 5月24日 地點: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Continue reading

04 五月
表壇動向

Ztage愈曆練愈進步

  • 04/05/2022
  • 作者 author-avatar douglas sung
看到像Ztage這樣的本土品牌,難免萌生一股自豪感、欣慰感。 以往還使用Stage這名字的時候,Depth One潛水表已試過採用水晶表殼中層,看齊不少表壇大牌; 如今正名Ztage之後,更有一份新世代新突破的形象。2022年大舉出擊,年初三款新表與WWF世界自然基金會合作,宣揚環保精神;早前則替「Earth Hour」地球一小時出一分力,推出超強夜光世界時間腕表,不論意念和工藝,都有極高水平。 逐步建立鮮明多邊形表殼的形象之後,Ztage最新涉獵鏈帶運動表,以不鏽鋼製成的Hybrid Original Calendar,搭配不鏽鋼鏈帶,內藏支援全曆顯示的Cal. 2000自動機芯,彰顯了品牌「曆」求進步的野心和決心。 追隨全曆的根源 雖然Ztage是新生代的香港品牌,設計哲學卻是充滿鐘表歷史的元素。追溯至1762年,英國製表師Thomas Mudge創作了史上首枚擁有全曆(complete calendar)顯示的萬年曆懷表,以星期和月份扇形視窗,以及外緣指針式日期顯示最重要的三大資訊。Ztage Hybrid Original Calendar沿用日期、星期和月份的傳統顯示模式,星期和月份視窗棲身12:00位置,配襯斜邊外緣上的指針式日期。為了透視全曆表的奧秘,品牌特別以七層防反光塗層處理表鏡,使其清澈澄明,突出open dial下的機芯通透感。上方的星期和月份轉碟,與下方月相轉碟構成平衡對稱的格局,受惠於開放式表盤,更見層次立體。不得不提6:00位置的月相盤,月亮以四層印刷塑造細膩的紋理,星空背景及月亮身上更塗抹綠色的瑞士超級夜光塗層,夜間光芒格外凌厲。 光芒四射多變 如何打磨多邊形表殼,藉此強化光線折射,絕對是一枚優秀多邊形腕表見真章的地方。Ztage採用316L不鏽鋼打造43mm表殼及鏈帶,並飾以超過300個拋光切面,完美演繹了何謂光芒四射,留意表圈上的拉絲直紋,跟斜邊的亮面拋光,也形成豐富的對比。腕表內藏以ETA 2892-A2為基礎、裝配Dubois-Depraz 90000模組的自動機芯,經過嚴格質量控制,每枚腕表均需通過240小時檢測,證實走時準確無誤才能出廠,走時誤差僅局限於每天正負6秒之內。Ztage預計今年之內生產150枚Hybrid Original Calendar,明年將加碼至年產300枚。品牌更準備了50枚腕表作優先預購,於5月6日至5月8日香港時間10:00pm,可用優惠價3,730瑞郎(原價為4,390瑞郎)購買,預計將於本年12月付運。

Continue reading

29 四月
表壇動向

Mido Multifort Skeleton Vertigo 打開芯窗

  • 28/04/2022
  • 作者 author-avatar Sherman Wong
Mido 喜歡從建築擷取靈感,旗下系列都以著名建築物為繆斯,如 Multifort 取材自悉尼海港大橋,Commander 源自艾菲爾鐵塔,All Dial 參考了羅馬競技場。優秀建築與高端腕表一樣,皆是集美學與功能於一身,而 Mido 最新推出的 Multifort Skeleton Vertigo 是系列的鏤空新作,在表盤營造豐富視覺效果之餘,兼備具質素的機芯。新作就像在表盤開了一扇圓窗,由「窗框」至「窗內風景」都經精心安排,窗框實質是小時刻度圈,煙煤灰色圈盤以垂直日內瓦波紋修飾,此紋理常見於機芯,落於盤面帶是為了向悉尼海港大橋致意;鑲貼立體楔形小時刻度,與指針一樣塗有夜光,內圈是分鐘刻度圈,報時之餘也有突出中央視窗之效。窗內美景來自 Caliber 80 自動機芯,其板橋造型經重新設計,局部鏤空使發條鼓、擒縱系統、齒輪組等皆變得若隱若現,雖可見其擺動運作,但又未得全貌。機芯板橋飾有垂直日內瓦波紋,與外圈相呼應,主夾板則以魚鱗紋修飾,只能在擒縱輪旁看到,就像被齒輪的擺動翻起水波。當翻至表背,便可從另一角度觀賞這枚機芯,它的擺陀同樣以垂直日內瓦波紋修飾,貫徹整體的美學特色。這枚 Caliber 80 機芯不單帶來好風景,還帶來穩定的走時表現,它搭載 Nivachron 抗磁性游絲,有助減低日常磁場對機芯的影響,並可提供長達 80 小時的動力儲備。Mido Multifort Skeleton Vertigo 採用 42mm 不鏽鋼表殼,配鏡面拋光表圈,殼側及表耳經拉砂打磨,搭襯不鏽鋼鏈帶。防水深度為 100 米。腕表定價 HK$8,300,符合品牌的親民形象,只需付出不足一萬元,便能享機械表之樂。表殼:不鏽鋼 直徑:42mm 機芯:Caliber 80自動 功能:時、分、秒 動力儲備:80小時 防水:100米 約售:$8,300

Continue reading

Breitling Navitimer-website
12 四月
芯度專題

Breitling Navitimer 70年無止境

  • 12/04/2022
  • 作者 author-avatar Sam
去年末,Breitling與AOPA再度聯手成立「百年靈航空獎學金」,已預告今年Navitimer 70周年紀念將有大件事。話口未完,一個重磅的Navitimer系列2.0已蓄勢待發,連同全新任務小隊「Navitimer Squad」,包括被稱為#GreekFreak「字母哥」的籃球巨星Giannis Antetokounmpo、美國芭蕾舞史上第一個非裔女首席Misty Copeland及曾駕駛「Solar Impulse」環遊世界的飛行探險家兼精神科醫生Bertrand Piccard,一門三傑,火速登上「駕駛艙」,無止境一直飛。老老實實,會追捧Navitimer的表迷又怎會不知道這枚表與美國「航空業者和飛行員協會」(AOPA)的關係?問題是,世上表牌那麼多,為甚麼AOPA當年偏偏會向Breitling招手,委請時任的品牌大佬Willy Breitling為協會成員創作專屬的計時表?1952年是一個甚麼年代相信不用多說。AOPA此時想為旗下會員引入一枚實用腕表,要求也肯定不會低。 AOPA這個成立於1939年的非牟利機構,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飛行員俱樂部,屬下會員幾乎涵蓋所有美國飛行員。然則,儘管瑞士當時仍然中立,AOPA的會員不會不知道Breitling曾在戰時為英國皇家空軍(Royal Air Force)提供專利飛行儀器協力擊敗納粹軍,也不會不知道Breitling早在四十年代初已有推出厲害的陸空專用計時dresser watch。在人人渴求休養生息卻又敏感不安的五十年代,這些大抵都成為AOPA向Breitling招手(1952年)的最有力關鍵因素。歷史當然不是無緣無故,但說實用設計,怎樣的計時表才合符AOPA的要求呢?Willy Breitling劈頭便想到設計一款腕戴式飛行「儀器」來滿足AOPA的要求。他先以Chronomat機械表原版(在1940年取得專利)的對數滑尺調整為航空用途,然後再整合到旋轉表圈裡面,如此一來,飛行員只需要一步簡單操作便可進行包括平均速度、行進距離、耗油量、爬升率等所有必要的飛行運算。 作為Breitling旗下最重要的靈魂腕表之二,Chronomat與Navitimer兩者均以滑尺對數的方式,成功將涉及數理工程學等複雜機械運算功能集於一身。不同的是,後者無論在外觀或實際功能上都以「導航」(navigation)和「計時器」(timer)兩大準則為設計方向。諸如以小顆圓珠環繞表圈增加手感;又或以當時罕有的41mm大尺寸、超大型的鍍鐳阿拉伯數字及全黑面反白字的正副表盤示人,在視覺上形成鮮明對比,全都有別於Chronomat的正裝表風格。正因這種以飛行員為主體考慮的設計,Navitimer終在1954年正式署名為「AOPA官方腕表」,往後更經常出現在收藏家評選的「最值得擁有的10款腕表」的名單之上。這枚編號806的Navitimer是Breitling首個帶有AOPA「飛翼」標誌而未有協會簽名的歐洲常規版本。由於Navitimer最初只是受AOPA委託設計,僅限會員使用,表盤在12:00位置本來就不帶Breitling品牌名稱,只刻有AOPA署名的「飛翼」標誌而已。直到1955年,Navitimer航空計時表公開上市,僅保留了沒有署名的「飛翼」標誌,同時在上方召回品牌名號,於底蓋編號806。往後幾年,就在大多數航空公司競相提供跨大西洋航班之際,Navitimer Ref. 806成為了所有駕駛艙的中流砥柱。 翻查Breitling資料庫,會發現在1955-60年間,在Navitimer「飛翼」頭上的「Breitling」標記及字款原來也改動過幾次,當中又以後者於1959年面世的款式最經典、最受歡迎。2019年,品牌首次將這一款表復刻發行,帶來Navitimer Ref. 806 1959 Re-Edition,搭載自家B09手上鍊機芯,兼獲COSC認證,定價港幣6萬5。踏入1960年代,Breitling沿用SuperOcean系列的美學修飾,為Navitimer計時表增添了不少現代元素,除了加入對比鮮明的白色小表盤外,還破格將原來的圓珠表圈變身成鋸齒狀,而且更推出具有「雙噴射機」標記的款式。此表正是第一枚刻有「雙噴射機」標記的 Navitimer;1965年面世,箇中標記由兩架飛機重疊而成。據稱這一嶄新設計當時亦將「飛行員最鍾愛的計時腕表」提升到全新層次,除了飛行員之外,名人用家不計其數,像著名爵士音樂家Miles Davis和一級方程式冠軍Jim Clark、Graham Hill、Jo Siffert等更是頭號擁躉,令這枚「雙噴射機」一度成為年代曝光率最高的海陸空專業計時表。主旋律底下,大概沒有多少人對「Breitling in Space」有印象,可不少資料也顯示,在未有任何官方確認腕表之前,Navitimer(又名Cosmonaut)曾偕太空人Scott Carpenter進行「水星任務」,算是有紀錄以來的第一枚太空表。 「水星任務」(1958-63年)一共有6次載人太空任務紀錄。其中,Scott Carpenter佩戴了經過特殊改裝的Navitimer腕表駕駛Atlas7(1962年)進行任務。根據Carpenter在訪問中口述,當時腕表不但將測速儀(Tachymeter)改成了24小時刻度,有利太空飛行;表盤上的「Navitimer」也換上了「Cosmonaut」字樣,法譯為「太空人」。2012年即「宇宙神7號」升空後50年,Breitling為紀念此一重大成就,便先後發表了兩枚直徑43mm的Navitimer Cosmonaut 1962 Scott Carpenter和Navitimer Cosmonaut Blacksteel限量版表款。搭載Caliber 11 Chrono- Matic機芯,此表既是全球第一批具有計時功能的自動機械表,也是Breitling首度推出具有48mm超大表徑的Navitimer。 在1960年代後期,石英突襲,潮流更替,一眾年輕顧客對機械表熱情不再。Breitling不但沒有坐以待斃,反而聯手Dubois Depraz、Heuer-Leonidas和Buren-Hamilton研發全球首台具有計時功能的自動機芯。1969年3月3日,Chrono-Matic自動計時機芯面世;同年,品牌將Navitimer原來41mm的表殼尺寸增大至48mm,推出革命性的Navitimer Chrono-Matic Ref. 1806。腕表的表冠刻意置於9:00位,6:00位加日期視窗,其餘兩個計時按鈕則繼續留守原位。與自動機芯版本一樣,經重新編號的Ref. 816手上鍊版本及經典的41mm Navitimer計時表此時仍在生產中,而且都配備了全新的專利防水旋轉表圈,在功能上不斷升級。時光荏苒70年,為了打造全新的Navitimer常規系列,Breitling一方面保留腕表最易識別的飛行設計元素,並加以潤飾,另一方面卻通過大膽的表盤配色,把Navitimer變得時尚兼夾個人化。 從遠處看,一些基本設計如環形飛行滑尺、巴頓式刻度、熊貓表盤及鋸齒狀表圈在此統統不缺。然而魔鬼在細節。最明顯不過的,是腕表的表圈、表耳及滑尺均採用了扁平式設計,配合圓拱形水晶表鏡,其空間與輪廓的錯視感亦比之前任何一款Navitimer都更為豐富、有趣和輕盈;把視線再拉近一點,甚至會留意到箇中以拋光和拉絲混合處理的金屬效果相當具層次,富有光澤同時卻又很低調。誠然,是次redesign最令人驚喜的,必然是在12:00位召回未經署名的AOPA「飛翼」標記,相對於現時系列沿用的「B」字標記,更符合Navitimer的歷史源起。 搭載Breitling自製的B01自動機芯,腕表防水深度30米,可提供約70小時的動力儲備;表盤主要以1960年代流行的對比色設計為基調;日期視窗首次被整合到6:00位置的小表盤內,使得表盤布局看來工整對稱。常規系列備有46、43或41mm三個不同尺寸選擇,腕表除了經典的不鏽鋼表殼外,每個尺寸亦會額外推出一個18K紅金款式。其中,藍色、綠色和銅色以不同深淺色澤配對定義了更新版的表盤選擇。特別推介46mm的深綠面及43mm的冰藍面Navitimer,兩者同樣配置黑色計時盤,風格截然不同。長篇大論過後,究竟Navitimer(1952年)的「飛行滑尺」如何操作運算?事實上,Navitimer的「飛行滑尺」是通過倒置外圈刻度的旋轉方向,再對應內圈刻度數字而得出「兩數相乘」、「兩數相除」或「下降速率計算」等等不同計算。將外圈的「被乘數」旋轉對準內圈刻度「10」,此時對應內圈「乘數」的外圈數值即為運算結果。 例如圖中要計算7 x 12,先把外圈的「12」旋轉到內圈「10」,這時內圈的「7」便對應著答案「84」了。(同一圖同時顯示著9 x 12等如108等算式)將外圈的「除數」旋轉對準內圈的「被除數」,此時內圈刻度「10」對應的外圈數值即為運算結果。 例如圖中要計算120 / 4,先把外圈的「12」(即120)旋轉到內圈「40」(即4),這時答案「30」便會出現於內圈「10」對應的位置。(同樣也顯示著150/5等等算式)如要將英里轉換為海里,只要將外圈的英里旋轉到內圈的「STAT」,這時內圈「NAUT」所指示的外圈數值,便是英里了。 例如圖中要轉換60海里,只要把外圈的「60」轉到內圈「STAT」位置,再對應一下內圈「NAUT」紅色三角指示的,便是52海里了。假設英鎊跟瑞士法郎的匯率為1:1.5。我們想將40英鎊兌換瑞士法郎,方法是先將外圈刻度兌換率「15」旋轉到內圈「10」。這時內圈刻度的數值代表英鎊,外圈則是瑞士法郎,即時看到40英鎊能兌換60瑞士法郎。環形「飛行滑尺」除可進行上述簡單的乘除運算外,透過內圈刻度上各種航空學常用單位的標識,也可即時進行平均速度、下降速率計算、飛行距離、油耗或不同單位的換算。正如較早前提到,Breitling早於1940年已初嘗在計時腕表上設置環形滑尺,以協助數學家及工程師利用單一腕表進行複雜運算。最終,具有多項計算功能包括測速儀、測距儀及脈搏計的Chronomat專利計時表應運而生,為Navitimer的「飛行滑尺」工具埋一伏筆。

Continue reading

30 三月
Watches & Wonders

W&W 2022:Montblanc 1858 盤上閱冰

  • 29/03/2022
  • 作者 author-avatar Sherman Wong
為了創作新款 1858 潛水表,Montblanc 沒有往海岸線走,也沒有下潛深海床,反而走上了白朗峰,並從 Mer de Glace(Sea of Ice)找到了靈感。吸引設計師的是水的另一種形態 —— 冰,但要讓「冰川」呈現在表盤之上,成為了一大難題。經多次試驗後,品牌終於找到了方法,創作出 Montblanc 1858 Iced Sea Automatic Date 。 Montblanc 一心要在表盤呈現冰晶質地,展示冰川的深度與亮度,印刷當然不在品牌的考慮之列,結果表盤製作工匠用上了「gratte boise」技術,那是一種祖傳製作技術,已久未使用,工匠也差點忘記了它。在該技術基礎上再加工夫,成功使表盤出現粗糙自然的交錯刮痕,同時覆有一層透白,就像看到藏在冰內的裂痕。系列備有三種表盤顏色:藍色、綠色與黑色,正好呼應三種冰川色彩。當冰中有氣泡便會出現藍色,就如在 Mer de Glace 所見到的冰;當冰川出現雪藻時便會呈現綠色;假若冰內不含雜質或氣泡,又或是冰的結構中含有火山灰沉積,則會變成黑色的冰。顏色表盤上, 除了塗有白色 Super Luminova 夜光物料的指針及刻度外,還有「1858 Iced Sea」標誌,標示其靈感所在。三款色彩型號皆採用 41mm 不鏽鋼表殼,搭配同色調的雙色陶瓷單向旋轉表圈,底蓋刻有立體浮雕冰山及冰海潛水員,可選配不鏽鋼鏈帶或橡膠帶,更可透過快拆系統輕鬆自行替換表帶。值得一提的是其鏈帶用上逐漸收窄的梯形設計,佩戴起來更為貼合舒適。Montblanc 1858 Iced Sea Automatic Date 由 MB 24.17 自動機芯驅動, 除了通過 Montblanc 實驗室 500 小時測試認證外, 還經過 ISO 6425 標準認證,防水深度為 300 米。(橡膠帶 $22,900、不鏽鋼鏈帶 $24,600) 了解更多:https://www.montblanc.com/discover/campaign/watches-and-wonders

Continue reading

Vacheron Constantin website
18 三月
芯度專題

Vacheron Constantin 全曆透視

  • 18/03/2022
  • 作者 author-avatar Sherman Wong
沒有人會懷疑Vacheron Constantin的製表技術,Ref. 57260懷表坐擁57項複雜功能,Twin Beat萬年曆腕表開創快慢擒縱轉換先河,旗下陀飛輪、萬年曆表多的是。在如此輝煌的戰績下,很多人沒留意,原來Vacheron Constantin在2016年才推出首款採用自家機芯的全曆腕表,然後在短短5年間陸續出現於Traditionnelle、Historiques及Fiftysix系列,去年底還有全新的Traditionnelle Complete Calendar Openface透視版本,讓品牌全曆表提升了一個層次。全曆腕表,即同時備有日期、星期及月份顯示功能,對擅製萬年曆的Vacheron Constantin而言當然沒有難度,但即使不算是複雜功能,品牌對它亦甚為重視。回想2016年,Harmony系列一次過推出10款腕表,便是由Harmony Complete Calendar站在焦點,在眾星拱照的情況下隆重登場。其時腕表搭載自家研製的2460 QCL全曆自動機芯,以品牌首款自製的2450自動機芯改裝而成,採用雙視窗顯示星期及月份,中軸指針指示日期,此外還加入月相視窗,更取得日內瓦印記認證。2018年,Traditionnelle Complete Calendar及Fiftysix Complete Calendar先後登場,並換上新一代的2460 QCL/1機芯。三曆同樣由雙窗一針指示,但按系列風格營造兩種布局,Traditionnelle的視窗距離較遠,置於2:30及9:30位置,身處時標之間,而Fiftysix的雙視窗則並列於品牌標誌之下,兩者擺陀設計亦有不同。來到最新力作Traditionnelle Complete Calendar Openface,換上全新的2460 QCL/2機芯,即2460 QCL/1的鏤空版本,零件微增至312件,把操控三曆運轉的輪系組件一一呈現眼前。不要小看開放式設計,做得好,便能夠把腕表提升至另一個層次。Traditionnelle Complete Calendar予人正裝斯文的感覺,Traditionnelle Complete Calendar Openface則是前衞而富機械感,甚至令人聯想到具突破性的Traditionnelle Twin Beat萬年曆腕表,其通透畫面居功不少。 新作的表盤呈局部透視,盤邊是暗灰色的日期刻度圈及軌道式分鐘刻度圈,配金質棒狀時標,內盤上半是機刻放射紋的灰色盤,正好襯托品牌標誌,餘下位置統統留白,再覆上藍寶石水晶,保護內裡的2460 QCL/2機芯。說到底,機芯才是主角,自然是精雕細琢,供人觀賞。機芯主夾板經NAC電鍍成煤灰色,與盤色相襯,再以垂直拉砂打磨。星期及月份刻度圓碟就在眼前,特別用上藍寶石水晶製,以防遮擋碟下的齒輪組件,一對白面長磚位於標誌下方,標示當下的星期及月份,而日期則由月牙指針標示。月相窗位於6:00位置,過去款型只見上方的月相部分,這次換上半透明藍寶石水晶鏡,讓人看到月相盤上印有兩個月球圖案,其實月相碟是兩個月才完成一圈自轉,而品牌所用的是精密級月相,每122年才需要調校一次。反轉至背部,風格一轉,看到的是傳統機芯打磨工藝,煤灰色NAC電鍍主夾板及板橋分別飾以珍珠紋及日內瓦波紋,板橋經倒角修飾,擒縱夾板刻有日內瓦印記。22K金質擺陀鏤雕馬耳他十字,機芯滿鍊後可走40小時。 表殼直徑41mm,沿用Traditionnelle造型,配階梯式圓形表殼和表耳、凹槽底蓋及纖細表圈,備有粉紅金及白金款,配有小牛皮內襯的灰色鱷魚皮表帶。(粉紅金及白金款各$375,000)4年前,Vacheron Constantin Traditionnelle Complete Calendar甫面世便展現出一身高貴氣派,品牌直接把它放到Collection Excellence Platine系列之中,這意味著腕表的41mm表殼及表盤皆以鉑金製作,用料矜貴,自然價值不菲,並且只有100人能擁有。同年還有玫瑰金版本,搭配銀白色表盤亦見優雅。 事隔幾年,白金款終於在去年末現身,腕表貫徹系列造型,如採用階梯式圓形表殼和表耳,襯以纖細表圈及凹槽底蓋,表盤配上軌道式分鐘刻度圈及棒狀時標,以太妃式指針指示時間,傳承來自1920年代的製表規範。天鵝絨質感的暗灰色表盤被白金表殼環抱,高對比色調帶來鮮明的現代氣息。盤面延續系列全曆表的一貫布局,日曆刻度圈設於邊綠,由中軸指針指示,暗灰的針桿低調地滑過盤面,視線直接落於銀白的月牙針端。月份及星期窗位於3:00及9:00位時標的上端,印有月齡顯示的月相窗則在表盤下方,就像由5:00及7:00位的時標托起,三窗距離對稱平衡,拉闊了視線,營造出寬裕的空間感。 Traditionnelle全日曆腕表搭載2460 QCL/1機芯,由308件零件組成,配備停秒裝置,4Hz擺頻,40小時動力儲備,備有三項日曆及精密月相顯示,主夾板及板橋皆經過精緻修飾,如珍珠紋、日內瓦波紋及倒角打磨等,可透過透視表背一一清楚看到。腕表搭襯黑色密西西比鱷魚皮表帶。($327,000)。

Continue reading

11 三月
表壇動向

Ztage 讓星光照亮夜空

  • 11/03/2022
  • 作者 author-avatar delia
繼年初推出三款以環保為主題、並將部分收入捐予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表款後,香港鐘表品牌Ztage再次以保育作為設計重點,更特意挑選一年一度的「Earth Hour」(地球一小時) 活動為靈感,打造出全新的Hybrid Original Worldtimer 腕表,讓大家在漆黑中欣賞到星空的美景。今年一月份所推出的三款腕表之中,200枚全白色的Hybrid Original 南極冰川全曆腕表,據聞只花了42小時,便已全數售罄。今次,Ztage便以黑色作為設計重點,並且加入具有實際功能的世界時間功能,就算短期內無法出遊,都可以即時閱讀24個不同國家地區的主要城市時間,隨時知道身處他方的親友與自己所處地區時間。 腕表結構仍是採用品牌自家研發的四邊組合式,將腕表的線條及層次顯現得更為型格鮮明。品牌標誌性的皇冠表圈及表殼主體以黑色電鍍方式處理,整體以銀色及黑色有序地分隔出鮮明間距,突出對比效果。為了加強熄燈一小時,達至環保的意念,Ztage這枚腕表表盤中心的北半球圖案以雙層結構組成 ,配以Super-LumiNova塗層,讓北半球具有立體的層次,於晚上散發出柔和的亮光。除此之外,品牌還在表冠位置鑲有一顆品牌特色設計的「夜明珠」,同樣會在夜間散發光彩。今次腕表同樣限量200枚,直徑為43mm,搭載瑞士製作的Cal.1100自動機芯,其精準度達每日+/-6秒內,並具有停秒功能,可儲能42小時。搭配的表帶以雙層材質製成,表面以碳纖維尼龍覆蓋,底層則是高科技FKM氟橡膠,舒適並具有柔韌性。 腕表在扣除成本後部分利潤將捐贈至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並且當中有100枚會以預購優惠價錢作公開訂購。 四天優先預購期於2022年3月11日(香港時間22:00)至3月15日為止,預購價是1,910瑞郎。預購期之後,價格會改為2,250瑞郎。預計會在今年八月份正式發貨。 想了解更多,可到:www.ztagewatch.com表殼:不鏽鋼(陶瓷表圈) 直徑:43mm(厚13.5mm) 機芯:Cal. 1100自動 功能:時、分、秒、世界時間、日期 動力儲備:42小時 表帶:碳纖維尼龍及橡膠 防水:50米 限量:200枚 約售:2,250瑞郎

Continue reading

03 三月
星期五男人

電子表也有收藏價值

  • 03/03/2022
  • 作者 author-avatar chronomen
香港鐘表品牌 H.I.D主理人站在鐘表收藏角度,一直以來慣常收藏的鐘表產品,大眾一般視線只會集中在機械制式的腕表身上;至於電子制式腕表,很多時候都會被人忽略、不被列入考慮之列。原因很簡單,一來是維修問題,二來電子表一般都是大量生產,以罕有度衡量,便少了一份收藏誘因,再加上電子表本身被認定缺乏了人手打磨裝嵌等傳統工藝,更加令它們的收藏價值下降。但實情是,由電子表首次於上世紀中面世以來,也曾經有一些具備收藏價值和條件的款式,值得我們多加留意,甚至考慮作為收藏品清單之列。個人認為,在七、八十年代生產的一些Omega型號最值得注意,皆因在這短短十多二十年間,正值電子表最興旺的年代,款式不單新穎,機芯設計也以突破性的方向研發,故此不少款式無論機芯設計或功能皆極具獨特之處,相比近代的電子表產品,絕對多了一份代表性;亦即是說,一些來自這個年代的電子表款式,除了是今天電子表的始祖,也可說是獨一無二、有著自家特色的收藏品。先以Omega於七十年代首次發表的MegaQuartz系列為例,其時正值電子表開始在鐘表市場崛起的年代,各大品牌包括Rolex、Patek Philippe等都爭相研發能夠提供更精準報時的電子表,其中Omega的Cal. 1500系列機芯就是一個最具代表性的系列,作品包括最為人熟悉的星座Constellation Marine Chronometer 款式,腕表配備極高頻率的機芯,不光擁有甚具代表性的外形,而且它迄今仍然是Omega 最精準手表的紀錄保持者。這個Cal. 1500系列機芯,當年主要安裝於不同型號的星座系列腕表身上,主要以長方形為主,也推出過少量另類形狀款式,據了解也有一些極少量的prototype 流入了民間收藏家手中。此外,同期亦有另一台MegaQuartz的Cal. 1300高頻率機芯,準確度優化至每月誤差不多於5秒,一般裝配到海霸Seamaster系列身上。技術上,這系列機芯透過電流令石英材料產生高頻率震動,取代機械表的擒縱系統劃分機芯指針行程,可非常精準地細畫出每一秒時間內的的震動次數,藉此提高機芯運行的細緻度。相比機械機芯最高的5Hz震頻(每秒震動10次),MegaQuartz機芯的2.4MHz能夠大大改善每一秒行程的精準度,從而改善整體腕表的準確程度;相反,基於機械機芯因為結構上無法在高頻狀態下持久耐用,怎樣改變也無法突破高頻率的界限。 收藏這一類電子腕表,其實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情,首先是維修問題,由於生產日子久遠,零件欠缺,購買時先要確保機芯處於良好運作狀態;其次是電池問題,但這些Omega款式的優勢,在於他們的電池屬常見款式型,比較容易買到,而為了保障機芯可以良好保存,必須定期更換電池,或在長時間不佩戴的情況下將電池取出。另外就是這個年代的電子表,由於內含機械組件,所以亦需定期保養確保機芯能夠處於最佳狀態。

Continue reading

© 2021 Chronomen.com

Chronomen.com Logo

有計時職人,才有揀搜好表!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刊登廣告 |  訂閱雜誌

  • 主頁
  • 揀搜好表
  • 評論鐘芯
    • 芯度專題
    • 時計片場
    • 拍賣鎚筆
    • 表壇動向
    • 一手試戴
    • 專家芯聲
    • BASELWORLD
    • SIHH
  • CHRONOSHOP
  • Wishlist
  • 比較
我們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在我們網站上的體驗。 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Accept
請輸入腕表牌子或型號等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