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最後一集勞力士369專題,繼之前解構了Explorer七大時期,以及古董勞力士專家及腕表雜誌主編跟大家分享,這次我們找來Vintage Concept店長Albert Leung,還有Phillips的香港鐘表部門拍賣主管何子永先生,一起看看二手Explorer的市況,以及市場的拍賣情況如何。
Vintage Concept:膠鏡選粉面Ref. 1016,玻璃鏡揀T25

停產的東西特別多人問、多人炒,隨著全新36mm的Explorer Ref. 124270推出,究竟上一代的39mm Ref. 214270會不會停產?價格有沒有水漲船高?我們找來二手古董勞力士店舖Vintage Concept的店長Albert,跟我們談談新表的走勢、哪些型號較受買家歡迎,當然也順道推介一些值得收藏的舊Explorer……

在二手勞力士運動表中,Explorer受歡迎程度有多高?
老實說,Explorer是多人喜歡,但未必是勞迷首選;它的3、6、9 DNA很強,但始終size是它的限制,例如早陣子興大尺碼直徑腕表,Explorer便無緣分一杯羹。同樣是潛水表,可能比較多用家會選GMT-Master款式。
今年勞力士重推36mm的Explorer Ref. 124270,對39mm的Ref. 214270的行情有沒有影響?
又沒有太多人問Ref. 214270,可能本身39mm也不算太受歡迎吧。當年勞力士可能覺得市場興大尺碼腕表,所以也在Explorer試試水溫;事實上,當36mm回歸,品牌也不會說明39mm會停產。反而有顧客問今年另一枚金鋼版Explorer Ref. 124273,可能跟近年的金鋼熱潮有關,也可能是覺得混金款式較有趣。據說有人以約10萬元成交,但跟原價$84,500也差不了多少。
個人來說,我不太喜歡新設計的Explorer,因為除了表盤正中央的大皇冠,還有6:00位置SWISS跟MADE中間的小小皇冠標記,有點重覆的感覺。
近年哪些Explorer型號較受買家歡迎?
我們可先分膠鏡及玻璃鏡吧。膠鏡以Ref. 1016為主,一般粉面matte較受追捧,俗稱「肥仔字」(即3、6、9 三個字特別粗厚)的是可遇不可求,就算沒紙也叫價十多萬;還有後期一點的L及R Series。
至於現代版的玻璃鏡,以Ref. 14270較多人問津,當中又以T25面比SWISS面受歡迎,因為T25面有機會變色。一般來說,T25面跟單SWISS面的價格可相差1萬元。
Ref. 1016生產期長達26年,當中哪些款式最值得收藏?
大概是六十年代尾七十年代初暱稱為frog leg的款式,那時的勞力士皇冠標記猶如青蛙腳因而得名,這個時間的Ref. 1016也包含了肥仔字呢。
有沒有遇過一些買或賣Explorer的有趣故事?
曾遇過一位女士想找一枚Ref. 1016,問她想要甚麼年期、甚麼特質,她統統也答不出,只知道她會經常來店舖看看。我們知道她對勞力士是有認識的,不過就如揀「男朋友」般,永遠說不出自己的要求……她可能只是戴慣了玻璃鏡,想找一枚膠鏡試戴。最後,她失驚無神買了一款我也記不起有何特質的Ref. 1016,總之我們形容她是找到「一見鍾情的男朋友」。
Vintage Concept店長Explorer推介
Big Bubble Explorer Gilt Dial Ref. 6298:腕表生產於1953-54年,這麼早期的Explorer未必一定有 3、6、9數字,這枚無數字的賣相較斯文優雅,是Ref. 6098後推出的,內搭大棺材肉。($255,000)

Ref. 6610:這枚Ref. 6610也是早期作品,產於1957年,已經不再是Big Bubble,改用了1030機芯,當年仍是採用Radium(鐳)面,當嚦架面慢慢揮發,更有懷舊味道。($275,000)

Ref. 1016:這些內搭1560或1570機芯的Ref. 1016,如果保養得好又齊件的,可以值30萬,這枚氧化得較厲害的,大概是水氣經由膠面入侵。這表很有歷史,亦有chronometer認證紙,屬六十年代產品。($169,000)

Ref. 1016:同樣是Ref. 1016,這枚產於七十年代中期,保存得更好,勞力士logo是長皇冠形,比較高身,有齊出世紙,價格也較高。(約$20萬)

Ref. 14270:此表產於1997年,保存良好,要留意6:00位置下寫上「T SWISS T<25」,屬於T面的它自然較矜貴。此表有紙。($75,000)

Ref. 14270:較後期的Ref. 14270不再採用Tritium,6:00位置換上「SWISS」一字,這表為1998-99年出品。($56,000)

Phillips:拍賣家最愛五十年代Honeycomb
比起Daytona不斷擦新拍賣紀綠消息,勞力士的Explorer雖不經常登上頭條新聞,但Explorer其實是新晉藏家的入門首選,也屬拍賣行常客。究竟Explorer的拍賣價值如何?哪些年期及型號最受追捧?我們有請富藝斯(Phillips)香港鐘表部門拍賣主管何子永先生為大家解說。

以勞力士來計,Explorer是否不算拍賣常客?
Explorer其實在拍賣上算是常見的表款,因為有許多喜愛勞力士運動表的新晉藏家視Explorer為勞力士運動表入門首選。不論是古董或是現代Explorer都是最受歡迎的勞力士運動表之一。
哪個時期的Rolex Explorer最受歡迎?
1950年代的Rolex Explorer最受歡迎,例如五十年代的Ref. 6350配「Honeycomb(蜂巢)」表盤,專為抵禦極端環境而設計,機芯經過精密天文台認證,這個型號在拍場上較少見,但也是因為其珍稀所以受到追捧。另外一款Ref. 6610也是於五十年代初期推出,同樣是勞力士運動表迷的至愛。
舉例說,今年6月我們的香港春拍有一枚約生產於1957年的Ref. 6610,金字備亮漆面,估價是24-34萬港元,最終以50萬4千成交。
另一枚於5月日內瓦春拍亮相的Ref. 6350更厲害,1953年出品配有蜂巢面,最終成交價達88,200瑞士法郎。
還有一枚Ref. 6350於2020年12月在紐約「Racing Pulse」拍賣會上出拍,估價5-9萬美元,最終以12.6萬美元成交,接近100萬港元。

比較多人喜歡在Ref. 1016裡尋寶,當中哪些較有欣賞價值?
型號1016有著很長的生產期。我認為六十年代為日本市場推出的限定「SPACE DWELLER」Ref. 1016最具收藏價值,因為極其稀有,加上背後的故事有趣,因此也被鍾愛勞力士的資深藏家們視為最佳收藏表款之一。
今年勞力士推出Ref. 124270及金鋼款Ref. 124273,尺寸回到36mm,那有沒有令39mm的Ref. 214270停產及更受追捧?
我個人比較偏好36mm版本的Explorer,所以我非常樂見這個經典尺寸回到市場,36mm版本是受到更多勞力士資深表迷追捧的款式。至於39mm版本是否會因為停產而受到追捧,我認為這個可能性是很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