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度專題

一到十,回望2018

一統天下的薄

2018年已成為歷史,但以下十件大事,我們仍會深印腦海。

在纖薄競賽裡,Piaget於2018年絕對要風得風、要薄得薄,Altiplano Ultimate 910P憑藉4.3mm的厚度,刷新全球最薄自動表記錄;繼而又有Altiplano Ultimate Concept概念表,身厚只有2mm,表殼同樣輕得出奇,假若將來正式投產,戴表務必謹慎一點,給大風吹走可慘了……

二位巨人功成身退

一位是曾帶領Blancpain、Omega、Hublolt等品牌攀上高峰的Jean-Claude Biver,今年GPHG特地向他頒發評審大獎,可見這位年中從LVMH鐘表部總裁位置退下來的一代巨人如何貢獻良多;另一位是永遠的Panerai之父Angelo Bonati,不是他,Panerai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廿年功勳無悔榮休。

三月再沒Basel時

2018年表壇最震撼的消息,分階段流出卻又千絲萬縷,年中Swatch Group宣布旗下品牌翌年全面撒出Baselworld,漣漪效應下部分獨立品牌也拉隊離場。但原來年底才是高潮,不光Audemars PIguet和Richard Mille鐵定2020年告別SIHH,Baselworld和SIHH也一同發表聲明,2020年兩展將會故劍重逢,緊接於4月30日至5月5日內舉行,三月Baselworld或許成為歷史了。

四十毫米以下新氣象

男裝表最理想的尺碼是多少?過往最多人向40mm投下心水一票,2018年可見微妙down size轉向,首先由Tudor發功,Black Bay Fifty-Eight從系列慣常的41mm減磅至39mm;然後Breitling和Panerai兩大壯男火上加油,一起推出38mm新表,經常說細表早晚回歸,這次三大品牌合謀衝破了第一道心理關口。

五穀豐收GMT之年

只計鐘表界,GMT三個字很大機會排在2018年熱門搜尋榜之首,最夢寐以求的勞力士紅藍圈、最高性價比的帝舵Black Bay GMT已經搶盡收視,還有Tag Heuer的自家機芯藍黑圈GMT、百達翡麗Ref. 5524玫瑰金殼啡面新款、Grand Seiko藍陶瓷Hi-Beat GMT等幫上一把,沒一個功能夠它陣容鼎盛。

六國封相爭賣二手表

以前,只有F.P. Journe打開二手表回收方便之門,又或江詩丹頓自行復修舊表再賣之舉;一個2018年,局面完全扭轉,愛彼、百年靈最早放風自家經營二手表買賣、H. Moser & Cie.和MB&F開始在網站推行pre-owned watch計劃、Richemont集團更直接收購英國二手腕表交易網站Watchfinder,二手市場驟變兵家必爭之地。

七彩表殼紅藍綠

眼見藍寶石水晶表殼色澤愈益花枝招展,陶瓷派不能坐井觀天了,黑陶瓷白陶瓷再沒絕對吸睛的魔力,唯有「色」者生存,Hublot造了世上唯一的鮮紅色陶瓷表殼,Rado設計出表殼連鏈帶同樣翠綠的款式,Grand Seiko亦不甘後人創造品牌首枚藍色陶瓷腕表,這樣才夠實力和sapphire爭一日之長短。

八面玲瓏換帶on your own

2018年是快拆表帶發展非常成熟的一年,最應該感謝的是卡地亞,Santos de Cartier改頭換面也換帶,可以忘記輔助工具了,自己動手更換鏈帶或皮帶,還可調節鏈帶長短,真正做到換帶不求人。當然,也要感激Panerai、Vacheron Constantin、Hublot、Tag Heuer等品牌群策群力奠定這股風潮。

九五之尊拍賣最貴

年度身價最貴的拍賣腕表,落入配上鏈帶的勞力士Ref. 6265身上,成交價為593萬瑞郎(約4,750萬港幣),成為史上第二貴的勞力士腕表,敗給Paul Newman本尊的Paul Newman Daytona很正常的……此外,朗格和Omega也各自刷新個人拍賣記錄,原屬貓王Elvis Presley的小三針Omega以1,450萬成交,向Walter Lange致敬的1815 “Homage to Walter Lange”則拍得680萬高價。

十級颶風線上吹

線上和實體大戰持續,Omega第二度網上開賣Speedy Tuesday款式,咸蛋超人保衛地球也捍衛了極速售罄的招牌;Hublot一方面推出只限Bitcoin交易的腕表,也開設嶄新digital boutique,可和銷售顧問直接視象對話然後網上下單,不用費時失事前往專門店;名士副線Baume同樣不設實體店,奢侈品online shopping漸漸成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