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試戴

一手試戴:Montblanc Summit Lite

奢華品牌走進智能表不是新事,大家很容易就會想起TAG Heuer、Hublot、Montblanc、LV,甚或Frederique Constant、Alpina、Emporio Armani等等。但最早投進電子智能懷抱的瑞士鐘表品牌,不是Hublot也不是TAG,而是Montblanc;它們早於2015年推出e-Strap,雖然只是一個繫於表帶的小小智能裝置,但高矚遠足的眼光快了同業一步,那時Apple watch還未面世呢。

智能先鋒

後來真正搭戴Android Wear OS的腕表,是TAG Heuer的Connected watch,而Montblanc的首枚Summit智能表,則在2017年才推出,尺寸是較大較難handle的46mm。品牌於翌年再推出改良版Summit 2,表殼直徑大幅減至42mm,對亞洲人來說更易carry。記得當時它有一個很有趣的app叫Timeshifter,只要輸入旅程的日期及目的地,它便會設計一個理想的睡眠時間表,讓你慢慢調節生理時鐘以減少jet lag機會,相當體貼。Summit 2推出時的定價,是$8,200起,比TAG Heuer來得便宜。

關顧身及心

今天Summit再進化,迎來Lite版本。

看到名字就知道它的體態更輕盈,因為它的43mm表殼以回收鋁及不鏽鋼混合製成,配搭的是運動型織布帶或橡膠帶,佩戴起來的重量感界乎Apple watch與一般機械鋼殼腕表之間。由於它輕,所以戴來做運動便沒有累贅感,這亦是腕表所標榜的,因為新一代腕表的賣點是大大增強體能鍛鍊與健康管理功能。除了身,也有心,Summit Lite透過內置感應器、心率監測器、GPS等,能全面監測使用者的心肺訓練(Cardio Coach)、體能(Body Energy)、壓力(Stress)及睡眠狀況;而且除了冷冰冰的數據,亦會有溫馨貼心的改善建議,提醒你如何舒壓、如何增強體能、如何睡得好一點等,也算窩心。當然,智能腕表不能充當你的私人教練或醫生,它只有提醒作用,你有沒有改善還得靠自己本身。筆者試戴了數天,每項健康功能也體驗過,最大氧氣吸量VO2 max及壓力指數等等數據是頗新鮮的,不過它分析到我的體能狀況只屬「一般」,我就覺得不太合理囉(笑)。

價格取勝

市面上的奢華智能表,Hublot第二代Big Bang e鈦金屬版賣差不多$4萬元,不斷轉款的TAG Heuer Connected Watch,第三代Sports版最便宜的精鋼殼配橡膠帶大約售$1.4萬。而這枚同樣搭載Wear OS by Google系統的Montblanc Summit Lite,定價來得十分進取,只售$6,400,足足便宜了一半以上;要知道,機械腕表機芯的質素及工藝可以相距千里,但智能表的作業系統基本上沒差別,所以功能也大同小異。不過,一分錢一分貨準是市場定律,Montblanc Summit Lite並沒有開發專屬應用程式,所有跟手機的連繫只能靠最基本的Wear OS app,尊貴感及專屬感自然減了一截。

動靜皆宜

正常上班工作,我會揀選Montblanc的傳統1858表盤,就是留戀品牌的奢華味道,但如要出外運動及行山,便會換上非常搶眼的「Activity」dial,貪其色彩繽紛動感十足;另外還有一款叫「Summit」的面盤,大大個品牌logo配上傳統的計時小盤設計,也是不俗選擇。說到行山運動,Summit Lite的輕巧身形的確有優勢,透過快拆裝置無論換上運動型織布帶或橡膠帶,都不怕汗水弄污;加上腕表具50米防水功能,所以戴它出海暢泳也沒問題。筆者試戴著Summit Lite行山,撳一撳表面的「workout」,再揀選「開始鍛鍊」,腕表便開始記錄我行走的距離、步速、卡路里消耗、心率等等數據;當活動完成後,還會提示我「恢復時間」以及之前「運動負荷」的級別等等,資料相當充足。不過可能是測試版本關係,筆者試戴的Summit Lite的耗電量相當驚人,行了不足3小時山電量便由90多降至0再自動熄機(按道理400mAh的電池量能操作大約1整天)。

性價比高的奢華智能腕表

總的來說,我認為以6千多元的價錢,就能買到一枚瑞士名貴品牌的smartwatch是划算的,表殼造功精細(有黑及銀色選擇,表冠刻有品牌signature的六角星)、1.19吋AMOLED 390 x 390解像度螢幕顯示清晰亮麗,雖不是配上藍寶石水晶表鏡而是大猩猩防護玻璃(Gorilla Cover Glass),但日常生活或行山出海也沒問題。個人認為,要改進的除了是電池續航力問題,就是能多配(送)一條皮帶配襯正裝,以及開發一個專屬的Summit Lite app,那麼便能開發更多專屬的軟件功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