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uis Vuitton稱得上表壇獨行俠,腕表只在專門店發售、日內瓦設有自家表廠,過往也幾乎不參加任何表展,就算在巴塞爾表展期間,也只是隔「河」觀火,在萊茵河上或古堡大宅舉行獨立發布會。近年品牌比較打開心扉了,2018年開始連續兩年成為Watches & Wonders Miami的一員,本性有點變得合群的跡象,但專造陀飛輪的決心,卻從一而終長年不變。



早在2016年,Louis Vuitton已發表過鏤通飛行陀飛輪,那一年,我們有幸造訪他們位於日內瓦的La Fabrique du Temps廠房,見識由Enrico Barbazini和Michel Navas所創立的複雜機芯堡壘。兩位大師師承Gerald Genta,亦曾効力Patek Philippe和Franck Muller,履歷表非常好看。於2004年,再拍住上建立BNB Concept,當年聽到BNB Concept這個名字,便會意味到那是獨樹一幟的複雜設計,名字極其響亮。可能外國人的思維比較相近,MB&F代表Max Busser及朋友,BNB Concept亦是結合Barbazini和Navas兩位姓氏的第一位個字母。及後BNB Concept拆夥,兩位生死之交再於2007年另起爐灶,創建La Fabrique du Temps,做出成績之後,獲Louis Vuitton垂青於2011年全面收購,直至2014年,便全體遷往日內瓦作為製表橋頭堡。

進駐日內瓦的目的,是為了生產首枚日內瓦印記的鏤空陀飛輪,機芯集中垂直排列,上面是時分盤,下面是V形搭橋的陀飛輪,兩旁卻是一片海闊天空,通透形象相當吸引。自此,陀飛輪彷彿成為Louis Vuitton的拿手好戲,有過Escale Spin Time Central Tourbillon Blue中置陀飛輪,有過Tambour Moon Flying Tourbillon Poincon de Geneve飛行陀飛輪,有過Tambour Moon Mysterious Flying Tourbillon神秘陀飛輪,有過Voyager Minute Repeater Flying Tourbillon三問陀飛輪,和趣意盎然的旋轉骰仔Spin Time,堪稱品牌兩大技術印象。




最新2020年的陀飛輪,同樣是鏤通設計,但結構錯綜複雜得多,像面罩的NAC處理基板,「LV」兩個大字融合得天衣無縫,呼應周邊的斜紋或橫紋,造型別出心裁。9:00位置的陀飛輪置身品牌Monogram花卉圖案的框架之內,每分鐘旋轉一圈,即使又是飛行陀飛輪又是鏤通結構,絲毫沒犧牲動力水平,和2016年那一枚看齊,具備80小時動力儲備。


以往Louis Vuitton陀飛輪不是鉑金也是貴金屬表殼,這次拿出不少的勇氣,改用專利CarboStratum碳纖維表殼,以100多層碳纖維片疊製而成,表面呈現不規則波浪飾紋,為腕表添上獨特魅力。表殼上下兩端再會加上鈦金屬表耳,連接格調陽光的橡膠表帶。要留意的是,46mm表殼並非純粹的圓形,而是參照Mobius Strip的扭曲概念,表殼稍稍拉長,正面看是圓形,側面看卻帶有獨特的弧線,和碳纖維波浪紋都有點隨性的線條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