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81年入行,見慣世面的老行尊口中吐出這句:「入行39年最差今次!」心底涼了豈止半截;
還好,這位香港鐘表業總會前主席、人稱華哥的梁青華補充了一句:「香港未來不會太差!」心頭才回暖一些。
華哥由喜運佳到創立天寶鐘表,歷盡中國改革開放、97年金融風暴、03年沙士肆虐、08年雷曼事件等,看慣風浪,由他以歷史為鑑預測未來,最有說服力不過。

剩10%鎖售也沒有
華哥為Corum開設的專門店,位處西九龍圓方,經過社會運動和肺炎疫情打擊,生意大幅下跌:「入行39年最差今次,生意剩下不到10%,現在國內遊客完全絕跡,只能依靠本地客人支撐,但最近於賽馬場合遇上朋友閒聊數句,都感覺當下沒有太熱烈的買表心情,除非是朋友生日送禮,或者新款非買不可。我們亦不敢像平常主動出擊打電話聯絡客人,唯有被動地等待他們上門。」
在華哥心目中,同樣是疫情籠罩,肺炎對零售的殺傷力比沙士來得更重。「沙士感覺壓力沒那麼大,生意照做,亦不乏walk-in的客人,我們也會將新表送到客人指定的地方給他選購。不過經歷沙士的教訓,加上封城措施,大家更了解疫情的嚴重性,生命可貴,寧將健康放在第一位,變得緊張、保守。」

奇跡反彈不容易
華哥憶述,97年金融風暴之後,鐘表行情慢慢回升,千禧年左右已回復平穩,殊不知沙士一役,卻令華哥猶如坐上過山車高低跌宕。「2003年沙士當時喜運佳有7間門市,開首數月生意極差,虧損嚴重,本以為要壯士斷臂捨棄個別分店,但疫情緩和之後,加上開放自由行之助,生意急速反彈,03至04年度的銷售業績結算下來,竟可平反敗局兼獲得盈利。」
然而華哥語重深長提醒大家,沙士式奇跡反彈的日子,不太可能好夢重溫。「今次不一定再現這種優勢了,當年零售、酒店、旅遊業等受惠於自由行帶動,才出現百花齊放的局面,即使預計6月疫情平靜下來,年尾有可能逐步靠穩,但遊客因社會運動和疫情離開了,要他們回來還是要想想辦法。」

雨過天青兩大玄機
談論了很久的本土和遊客消費平衡,肺炎像一個訊號,逼大家認真看待,不能停留嘴上關注階段。華哥說以後很難再出現自由行神話,唯有寄望本地消費再次強大起來。「以往有些零售行業過份偏重自由行,近乎孤注一擲,疫情一到,化妝品店、鐘表店等逼不得已關掉過剩的店舖。不過我相信香港人的消費能力仍在,只要市況回復平靜,大家安心出外購物,本土消費還是甚有潛力,香港未來不會太差,你看看有些正在炒賣的型號根本不受影響便知道了。」華哥補充說,疫情過去,他們會主動出擊,跟本地客戶群增加溝通,例如安排約10多人的小型飯局,看新表之餘也維繫感情,不能像沙士之後『撓埋手』等自由行送上門的了。
另一方面,華哥相信國內依然是香港的重要依靠,期望高鐵能夠真正發揮作用。「高鐵運作之初適逢社會運動,現在又受疫情影響,還沒發揮最大效果,將來社會全面正常下來,高鐵會是重要的交通橋樑,帶來很多國內客人。」當初華哥在圓方開設Corum專門店,就是瞄準那裡的高消費潛力,雲集世界名牌,環境比大眾化的廣東道更高一級,而事實上,在社會運動和疫情之前,圓方店舖的成績一直有長足的進步,未來仍然值得期待。
網購還要走一段路
在肺炎疫情的鍛練下,人們開始習慣網上搜購衛生和日常用品,下一步,有機會拓展至高級腕表嗎?「我們也曾在深圳嘗試開設網店,但只限於三數千的款式比較成功。或許,國內有些城市沒有某品牌的專門店,客人有機會網上購買,但不會是數十至數百萬的款式。一般價值高的腕表,消費者會希望戴上手親身觸摸,看看尺寸是否適合、表帶顏色是否滿意,香港地方不大,點到點大部分不用一個鐘,暫時看不到網購可以佔據一個很大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