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們對敝刊專欄作家之一Eric So應該不會陌生吧。本身是表迷,又創辦過鐘表雜誌,這幾年他轉戰經營自家品牌,追尋自己夢想。創立H.I.D以來不經不覺已三年多了,最近又參與經營另一新品牌,愈做愈勇,在此之際突然遇上新冠肺炎,生意少不免受到影響。「單是今年頭三個月,生意至少跌了七、八成。不過這趟疫情對我影響有壞亦有好。」

Eric說過去數月零售市道氣氛極差,與他合作的零售商普遍生意都大減八成,他甚至相信疫情對消費市道的打擊不會在短期內消失,始終經濟受重創後要復甦需要長時間,人們的消費信心、對非必需品的需求未必會一下子大升,但他仍樂觀面對一切。「我自己的做事方式一向喜歡按部就班慢慢來,公司發展得太快很容易會快落,所以打好根基非常重要,寧願銷售放慢一些。雖然目前的發展跟我當初估計是有少許出入,銷售速度不似預期,也許我高估了香港市場對本地micro-brand的接受能力,但我仍很有信心,只要交足功課保持腕表質素,努力做好售後服務,在市場建立到良好聲譽,假以時日大眾對本地品牌的接受程度是會逐漸提高的。

「疫情這段期間其實正好給我有機會靜下來,好好思考未來路向。現在我正研究如何改善網絡平台,跟客戶有多些直接溝通。宣傳方面更不能完全依賴零售商,我自己亦要下多些工夫。至於腕表設計方面,也許第一批腕表走的路線比較少眾,不容易被接受,未來可能會來一次大轉變,設計在保留個人特色的大前提下,味道會偏向傳統一些。」他說售後服務正如之前所說,是H.I.D其中一樣希望能建立口碑的環節,所以他會向客戶保證,腕表維修的話三日內必能取回,即使人為損壞亦不收費,務求令客戶開心又買得放心。

雖說目前零售市場慘不忍睹,但Eric說也視乎個別情況,例如由他協助打理香港事務的獨立品牌MB&F,這一兩年銷售持續增長,即使疫情期間也沒有受太大影響。「可以看得到,香港專買貴價貨品的一群,消費能力完全沒有減退,只是這段期間無事無幹他們不會外出四處逛,有新事物刺激到他們的好奇或慾望,還是樂意到舖頭看看甚至掏腰包購買。」
他目前正經營另一本地新品牌Behrens Original,市場反應亦令人鼓舞,過去一個月(四月)銷售增長不錯,沒有太受疫情影響。尤其當大家都盡量足不出戶,總會以為大部份腕表都經網上銷售,現實卻是網上和實店銷售比例很平均。

「仍然有不少腕表經傳統店舖售出,我自己也有點意外,相信是因為Behrens的設計有新意,特別是對鐘表有認識的話,會發現這類設計過往售價至少十多萬或廿多萬,現在竟然是萬多元,而且全是限量製作,自然覺得相當抵買。目前Behrens只有兩個款式,已賣得不錯,今年內將按計劃逐步增加至六款設計,加上貨源將逐步穩定,相信未來的銷售增長會更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