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男人

John拆機芯:Franck Muller Revolution 1 升高就能夠看真一點了

Chronomen_John-Ng

JOHN NG

資深鐘表收藏家、獨立製表師及維修師傅

franck muller
Revolution 1

表殼:鉑金
尺寸:35.3 x 48.7mm
機芯:手上鍊
功能:時、分鐘、按掣升降飛行陀飛輪連飛返指針

也許「Think outside the box」是不少人於職場上最討厭聽到的說話之一,但無可否認突破常規確實是創新的常見方法。製表一向我行我素的Franck Muller明顯也喜歡使用這個老新常談的套路,否則今天John所裝拆的Revolution 1也不會是一款能夠將陀飛輪升降的腕表。

驟眼看Revolution 1與一般酒桶形Cintrée Curvex系列沒有太大分別,細心留意就會發現6:00位飛行陀飛輪的設計有點與別不同。Franck Muller居然刻意在表盤預留陀飛輪左上角的空間,來展示那個負責驅動陀飛輪自轉的傳動齒輪,甚至還在它的橋板雕上花紋,使它也成為主角的一部份供大家欣賞。除此以外,鉑金表殼8:00位也多了一顆按鈕。難道Revolution 1是三問表?但在表底又看不到任何報時機制。那麼腕表特別在甚麼地方呢?

想知Revolution 1的設計精妙,按下表側按鈕就會知道。按壓按鈕的同時,陀飛輪就會徐徐向上升高。將按鈕按到底,陀飛輪甚至會升至比表盤表面還要高。這時候陀飛輪框架會非常貼近表鏡底部,金光閃閃的平衡擺輪會與表盤高度差不多呈同一水平,原本害羞躲在機芯內的整個陀飛輪結構會完全暴露於大家眼前。神奇的是,儘管陀飛輪升高了,它還是會繼續在轉,升高時也不會碰撞到兩支時分針,究竟Franck Muller又是如何做到?要維持陀飛輪的轉動,解決方法很簡單,就是將傳動齒輪做到如柱一般高,只要傳動齒輪的齒牙無論陀飛輪是高是低都連接著就會一直保持運作。

至於兩支時分針,假如正處於陀飛輪上方,會在大家按壓表側按鈕時分別以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移動至8和4:00位來避免與陀飛輪碰撞。為完成這個安全機制,Franck Muller借鏡了追針計時的離合和追針結構並隱藏於表盤底下的8至11:00位置。每次按壓表側按鈕,除了推動一系列槓杆和齒輪將陀飛輪墊高,也會啟動離合器將指針與走時輪系分離兼同時移離陀飛輪上空。放開按鈕則會鬆開離合器將指針與走時輪系重新連接,並如追針計時般使指針追返回至正確位置。也因此,表面上Revolution 1看似平凡,實則卻是一款結合了追針計時系統的高複雜腕表。

說了這麼多,究竟與「Think outside the box」有甚麼關係?就是Franck Muller跳出傳統製表師的框架,從表迷想看清楚陀飛輪結構的角度來想出將陀飛輪升高的點子,然後再以製表師的技術去完成升高的機制。假如沒有這種跳脫的想法,可能只會出現鏤通底板加透底的傳統做法。對了,這款表是Franck Muller於2002年推出,其突破性在廿年後的今天看仍然覺得很犀利!

機芯拆解過程

01.

拆走表殼後,可見表盤四角依據表殼形狀呈向下彎曲的美麗形態。另外8:00位的按鈕體積比外觀還要大。

02.

於平常狀態下,陀飛輪的位置比表盤低數毫米。

03.

按壓按鈕可將陀飛輪大幅升高使擺輪游絲與表盤呈同一水平,大家也就能看清楚它的結構和舞姿。

04.

拆除指針和表盤後,可見左邊夾板底下就是借鏡追針計時的指針離合裝置。

05.

細心觀察按鈕,發現原來只是靠頂部的小圖栓來推動整個陀飛輪的升降機制。

06.

按壓按鈕時,可通過夾板的鏤通看到時分針的離合裝置及如鐮刀狀的齒輪桿的運作。

07.

陀飛輪未升高時,可見其外圍齒輪處於柱狀連動齒輪的底部。

08.

陀飛輪升起後,外圍齒輪仍然與連動齒輪連接著,所以無礙陀飛輪的運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