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七十年代,高級運動表好比雨後春筍,開遍鐘表大地,其中一個重要的名字,是Piaget Polo,1979年問世,黃金表殼,以交錯的光面和霧面打磨條紋點綴,強悍之餘,不失高雅。那個年代上流社會崇尚馬球運動,伯爵直截了當稱呼腕表為Piaget Polo,連Andy Warhol也是該腕表的擁躉。
世界循環不息,高手總會搶先別人探測得到潮流脈搏,伯爵又是較早嗅到當下運動熱的一人,2016年大規模重整Polo鋼表陣營,比蕭邦Alpine Eagle或朗格Odysseus等也來得早。先頭部隊為三針加日期或計時款式,鋼殼鏈帶,備有藍面或灰面;翌年加推DLC黑鋼表圈黑面款式;第三年重投貴金屬懷抱,玫瑰金殼配襯皮帶;之後輪到綠面登場,皮帶版本沿用銀色指針和時標,鏈帶版本添上華麗筆觸,使用玫瑰金色指針和刻度。交代了Piaget Polo的發展歷程,其實又再次突顯了伯爵的前瞻眼光。總不可能永遠都是大三針鋼表,入門兩個字也不能長賣長有,如何替系列升格,豐富系列內涵才是系列當務之急。
思前想後,伯爵手執兩面皇牌,為Piaget Polo改頭換面,一個是鏤通表面,一個是源遠流長的纖薄機芯,雙管齊下,孕育Polo Skeleton橫空降世。這是繼三針加日期,以及計時型號之後,Piaget Polo第三個變奏款式。
可能你會不以為然,誤會它只是原有款式的鏤通版,就像系列從藍面一直轉變灰面、銀面、綠面的套路。實情是,它的機芯編號可不是1110S,不是從三針加日期的1110P鏤通而來;而是取材自當年Altiplano身上的1200S超薄鏤通機芯,加以改良為1200S1,晉身Piaget Polo Skeleton瘦身的幕後軍師。沒錯近年Bvlgari在纖薄表範疇造得不錯,屢次刷新紀錄,但伯爵也非省油的燈,製作Ultra-Thin腕表歷史深厚(薄?!),1957年,品牌發起薄表第一擊,創製名聞遐邇的9P手上錬機芯,薄得匪夷所思,厚度只有2mm;3年之後的1960年,再進擊自動機芯的腹地,創製僅厚2.3mm的12P自動機芯,囊括當時手上鍊和自動機芯兩大陣營的最纖薄寶座。生產超薄腕表逾一甲子,伯爵纖薄子民數量不少,曾為品牌寫下十多項纖薄紀錄,最重要是2018年,問鼎世界腕表之巔,Altiplano Ultimate Concept的表殼和機芯加起來只有2mm,成為世上終極纖薄的腕表。如此戰績彪炳,Piaget Polo Skeleton深慶得人,想厚也難……剛才說過伯爵曾刷新多項纖薄紀錄,其中一項時為2012年,推出當時全球最薄的1200S自動鏤通機芯,只有2.4mm厚。機芯從Altiplano移植至Piaget Polo,身形鍛鍊得很好,十年如一日(迄今共9年勉強算上10年吧),仍是維持2.4mm的厚度。正因為機芯減磅成功,沒必要再用上厚重表殼,昔日三針加日期款式的9.4mm表殼,如今驟減30%,變成僅厚6.5mm,當然和超薄Altiplano還有一些距離,但已可扭轉Piaget Polo的整體觀感。
伯爵早於七十年代開始生產鏤通表,如上文所述2012年也推出過最纖薄的自動鏤通表,功力不用懷疑。今回以1200S機芯為創作藍本,注入兩種大熱色彩,一款是方興未艾的PVD藍色機芯搭橋,一款是明日之星灰色搭橋,伯爵對於潮流的洞察力,果然不同凡享。腕表採用42mm不鏽鋼表殼,動力儲備達44小時,並新增快拆換帶系統,隨意更換H-link鏈帶或鱷魚皮帶。($226,000)。在兩枚鋼殼版本之外,伯爵也露一露兩手他們的冶金和鑲鑽造詣,表達了品牌的理念:高級運動表可以剛柔並重,鋼殼和金殼也可以和平共處。
Piaget Polo Skeleton配備四款18K金殼款式,要知道,伯爵是少數擁有自家冶金廠房的品牌之一,生產金表近80年歷史。金表四大才子之一為玫瑰金殼款式,搭配和鋼殼一樣的伯爵藍鏤通機芯,鋼殼朝氣勃勃,金殼則格調華麗,風格悉隨尊便。另一款為白金表殼搭配鑲鑽表圈,合共鑲嵌1.59克拉的56顆鑽石。最後兩款為密鑲鑽石型號,表殼依舊為直徑42mm,但厚度略為提高至7.9mm(標準版厚6.5mm),遷就鑲鑽表殼和機芯。白金表殼鑲嵌281顆鑽石,共重6.68克拉。機芯更特別易名為1200D1,可想而知「Diamond」的份量多麼舉足輕重,上面的303顆鑽石共重1.05克拉;若然追求更極致的鑽石陣容,可選加配鑲鑽鏈帶的款式,鏈帶擁有1,442顆鑽石,合計共重15.6克拉。表殼:不鏽鋼
直徑:42mm(厚6.5mm)
機芯:1200S自動(厚2.4mm)
功能:時、分
動力儲備:44小時
表帶:鱷魚皮及不鏽鋼鏈帶
防水:30米
年份:2021
約售:$226,000表殼:玫瑰金
直徑:42mm(厚6.5mm)
機芯:1200S1自動(厚2.4mm)
功能:時、分
表帶:鱷魚皮帶
防水:30米
年份:2021
約售:$348,000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