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度專題

Indie Power 十枚獨立出塵作

近一年以來,
十位獨立表匠之中,
兩三位首發現實一點的入門型號;
三數位追逐鑽研和諧頻率、平均動力;
有些又不惜工本六年做一枚天文表、或全表95%手工生產。
結論是,不大可能歸納出一個潮流風向結論,
但這正是獨立表匠可愛之處,
百花齊放,各有特色。

計時中央特區
H. Moser & Cie.
Streamliner Flyback Chronograph Automatic

這個靈感向三十年代蒸氣火車取經的42.3mm不鏽鋼枕形表殼,師承了Moser一擊即中搶眼球哲學,煙熏面的色、Swiss Alp的趣、Concept的空,過目就是不忘。Streamliner中央計時模式請來高人指路,由Jean-Marc Wiederrecht領軍的Agenhor為Moser度身訂造,兩根時分針,以及計分和計秒指針,同聲同氣效忠中央,另外保留了煙熏表盤,但這種灰黑色調卻是品牌新穎之舉。腕表以計時掛帥,多餘的東西都被逐出家門,包括時標,時間憑感覺領會便好,相反分鐘刻度得到高度重視,「60」分鐘格外清晰,刻度環更是凹凸相間,劃分出五分之一區隔,方便閱讀計時。

鏈帶鋼表如日方中,此表可說是Moser順應潮流之作,手感相當不俗,配合防水120米效能,該是品牌首枚正正式式的運動表了。乍看HMC902機芯,誤會其為手上鍊模式不足為奇,皆因上鍊擺陀置身表盤之下、機芯之上,不會阻礙大家欣賞機芯風光。($332,000)

圓了又薄又平的夢
Urwerk
UR-100

平平常常的Urwerk,百萬身價只是等閒,但這次定價才41萬,一直對Urwerk傾慕不已的你,是不是很有衝動把這入門版娶入家門?

當H. Moser & Cie.推出10萬左右的Pioneer、Greubel Forsey推出110萬左右的Signature 1,隱約嗅到風聲,獨立表匠也不能把親民置身事外。原本UR-105是品牌最相宜款式,如今UR-100問世,憑41萬定價坐上最入門寶座。腕表最相宜也最薄,厚度僅有14mm,把身軀厚14.45mm、標榜為女裝款式的UR-106也比下去。49.7 x 41mm表殼以不鏽鋼和鈦金屬製成,備有黑色Black Edition或銀色Iron Edition版本,各限量25枚。

衛星轉碟顯示素來是品牌的家傳絕學,這趟更是光明正大,不設揭蓋或面罩,三塊衛星轉碟上的11個小時數字被遮蓋起來,只有當下小時的數字展露人前,透過連接著的指針,從右至左掠過6:00位置的分鐘刻度環。之後,指針更會滑向10:00和2:00位置,分別顯示地球自轉和公轉的距離。($410,000)

機械之液
HYT
H5

去年,HYT請來專造複雜機芯的鬼才Eric Coudray合作,Eric用上有規有矩的機械,管束著液態顯示,在最前衛的土地,灑下最傳統的種子。

來到HYT第六代弟子H5,48.8mm的不鏽鋼表殼,依然又像蛋糕又像紳士帽,中央表面極富機械感,上半部分的12:00位置是分鐘盤,左右相伴的分別是小秒針和動力儲備顯示。依附表盤外緣建構的導管,繼續由顏色液體和透明液體博奕,黑色液體代表流逝了的時間,透明液體則象徵未來時間,彼此的交匯點,就是當下小時。Eric Coudray替機芯設計了一組13格的恆定凸輪,以一條長勾臂連接著下半部分的風箱儲液槽,規範風箱一壓一縮的頻率。腕表也借用了H1.0型號開始的夜光模式,在液體管道下加裝夜光塗層,將雙色液體照得燈火通明,腕表白天已很有科幻感,如今更像是駕著發光飛碟的黑夜太空來客。生怕大家掌握不到液體時間,品牌再在表殼外圍增設立體夜光數字,全方位看得清清楚楚。($425,000)

和諧二合一
Rudis Sylva
RS 12

Rudis Sylva多年前研發了Harmonious Oscillator和諧振盪器,心目中它的抗地心吸力效果比陀飛輪更優勝,一用便是十載光景,去年便以這枚訂製特別版,慶祝這個媲美陀飛輪發明的設計十周年誕辰。

要說明一點,Rudis Sylva不是一個人,而是一處曾經製表業非常興盛的瑞士小鎮。真正為Rudis Sylva研發Harmonious Oscillator的人名叫Mika Rissanen,構造仿如將陀飛輪和共振的優點二合為一,發揮最大抵抗地心吸力的作用。首先,這個Harmonious Oscillator設有兩個相鄰的平衡擺輪,它們中間並沒任何差動器,卻以齒牙互相連接、互相扶持,游絲的對稱性和能量長期處於相反狀態,產生共振效果消弭地心吸力。同時間,兩個擺輪處身一個每60秒旋轉360度的框架之內,原理和陀飛輪一樣,除掉特定方位對機芯所帶來的不穩定因素。理論上,陀飛輪在最穩定的狀態之下,通常也要一分鐘才能校正地心吸力的影響(假設陀飛輪旋轉一圈需時一分鐘),但Harmonious Oscillator卻沒這個問題,可即時消除機芯垂直擺放的影響。($2,215,000)

電視上沒有的巨輪III
MB&F
LM Thunderdome

MB&F絕對夠資格當表壇紅娘,多番拉攏英雄豪傑瞓身顯藝,這次,再牽線兩位從沒合作的單位,一動一靜,Eric Coudray操刀三軸陀飛輪,Kari Voutilainen包辦全表修飾。Eric Coudray所創製的陀飛輪,像閃電飛人保特般不斷突破自己,愈轉愈快。當年他離開積家後創立Cabestan,三陀飛輪框架的轉速分別是17秒、19秒和60秒,來到LM Thunderdome,內框每8秒自轉一圈,中間框架每12秒轉一圈,外框時間最長但也只是20秒轉畢一周,即使它未及Franck Muller Thunderbolt的5秒一圈神速,但以三軸結構衡量是所向披靡的了。Eric的三軸設計只有兩個框架,外露球形結構,又首創採用Potter 擒縱系統,擒縱輪固定不動,才能應付陀飛輪高速飛舞的需要,另外搭載筒形游絲的半球形擺輪,也是製表界的新鮮嘗試。

這方面Kari Voutilainen也把彎彎曲曲的搭橋固然打磨得美不勝收,表盤飾以淺藍色guilloche,最特別是三個發條鼓上的ratchet wheel,Kari使用了獨門絕活,打磨出S形的噴砂光澤,以往從沒在Kari自家腕表以外一露身手。($2,290,000)

孩子的天文學
F. P. Journe
Astronomic Sourveraine

腕表創作的背景故事是這樣的,大師無意間在廢紙箱後,找到一幅兒子Charles於15年前繪畫的腕表草圖,上面畫有一個又長又彎的視窗,讓太陽由一端走到另一端。兒子隨心所欲的念頭,深深觸動了大師,以這個橫向移動的太陽軌跡為基礎,造出大師第一枚天文腕表。花上六年時間,大師將概念變成現實,不過第一枚作品,兒子也沒情講不能率先擁有,而是特地為2019年Only Watch 預留了只此一枚的Astronomic Blue。慶幸的是,通常F.P. Journe在Only Watch之後,都會普渡眾生推出恆常版,不例外地,唯一的藍面蛻變量產的灰面。

腕表座擁18項功能,是歷來大師最複雜的作品,有一些,很明顯很直率的,像表面的兩地時間、月相、恆星時和平均時間等;亦有一些低調隱藏實力,像陀飛輪、年曆、時間等式等,都要翻到表背才可一睹風采。(885,000瑞郎)

手造良品
Greubel Forsey
Hand Made 1

Greubel Forsey的「人造好表」企劃,讓來自五湖四海的表匠,暫且把機器擱在一邊,純手工製造一枚陀飛輪,有獨立工作坊生產游絲,也有前員工代勞擒縱叉,團隊合共花費6,000個工時,橫跨3年時間,才能製成這枚Hand Made 1。

Greubel Forsey表示,準確來說由表殼到機芯,95%交由人手製作,亦非百分百徒手處理,只要不牽涉機器程式,以人手操作機械來輔助是沒問題的。格外開恩的5%,只有藍寶石水晶、表殼墊片、彈簧條、寶石軸承及主發條,透過機械設備生產。到底6,000小時花在甚麼地方?腕表約有272個機芯部件和36個表殼組件,生產過程合共製造了800個以上部件,從中精挑細選而成,一顆螺絲耗時8個鐘,一個陀飛輪框架更比平常多花35倍時間。白金表殼直徑為43.5mm,限量11枚,表面6:00位置刻上「Hand Made」字樣,是比Swiss Made矜貴得多的無上光環。($6,450,000)

撞陀可以很美
Moritz Grossman
Hamatic

上鍊擺陀,到底有多五花八門?袖珍擺陀、外緣擺陀、前置擺陀,以後記住了,還有Moritz Grossmann現代化的撞陀。甚麼是撞陀?擺陀分類名稱都是很直接的,袖珍就是微型,外緣就是在周邊,撞陀就真的會左撞右撞……撞陀起源甚早,遠古寶璣的懷表、John Harwood發明的第一台自動機芯,甚至Omega或Jaeger-LeCoutlre的古董腕表,皆可見撞陀身影。一般的撞陀設計,都是一塊不規則形狀的金屬片在左右搖擺,到達特定位置便會被反彈回去,兼且發出強烈的金屬碰撞聲音。力量形的撞陀,威猛是威猛了,但就是缺少了腕表應有的優雅。Cal. 106.0機芯份屬品牌首台自動機芯,鵝蛋形設計一改舊式撞陀粗獷氣息,中間全面鏤通,和外緣式擺陀異曲同工,不會阻礙機芯綺麗風光。撞陀呈偏心式格局,框架兩邊各有一條緩震彈簧,新設計之下更只用旋轉5度,便足夠替機芯上鍊,滿鍊之時更有高達72小時動力儲備。玫瑰金表殼直徑為41mm,小三針布局,備有品牌簽名式的紫色指針,闊度僅有1mm。($357,000)

球之不得的時間藝術
Hautlence
HL Spherical 01

欣賞Hautlence的創作,像坐在公仔箱面前,驚嘆那些出奇不意的機械奇蹟,而這一次,屏幕還出現了子母畫面,一邊整點等看球體魔法,一邊觀賞逆跳分鐘倒行重來。46 x 39mm的白金表殼,搭載Kinetic One手上鍊機芯,即使又球體旋轉又指針逆跳,動力還是很飽滿的連續走上3天。表面右邊是比較「平常」的逆跳分鐘,幅度高度180度;左邊教人大開眼界,拱形藍寶石水晶表鏡之下有一個球體小時顯示,由兩塊PVD藍色鈦金屬片組成,次序看似隨機而行,但每當到達整點,球體便會瞬跳出正確小時數字,想起了Opus 11,大家都是整點才見真章,翻出正確小時,大家都讓表迷不敢眨一下眼錯過精采的移形換影。要準確地把小時數字跳往正上方,品牌設計了兩根互相交叉擺放並呈21度傾斜的軸心,再以4個錐形齒輪四面環繞,構成一個差動輪裝置控制球體運轉。($850,000)

穩守動力的堡壘
Armin Strom
Gravity Equal Force

往日,要體驗Armin Strom的工藝,富豪級可選Dual Time Resonance Sapphire,盛惠250萬;中產精英,可向Pre Resonace埋手,代價約40萬。隨著Armin Strom愈來愈入世,門檻再不是姚明才能跨過……凡夫俗子,只要喜歡創意機械,尤其是獨立表匠誠意出品,都可以把握機會了。

去年品牌以兩位創辦人Serge Michel和Claude Gresier的出生年份(1978年),開闢了全新系列System 78,適逢品牌首台自家機芯誕生10周年,雙喜臨門,出手勁度十足,Gravity Equal Force裡裡外外都超乎「入門」的價值。先說表面,秉承共鳴表平衡對稱的格局,表盤左面是偏心式時分盤,右面是三道連繫袖珍上鍊擺陀和發條鼓的搭橋,美學修為登峰造極。然後是藏身41mm鋼殼的ASB19自動機芯,著墨等式動力,取經自懷表動能傳輸的stop work機制,在發條鼓上加裝一個star wheel,限制發條鼓的旋轉圈數,由最多的12.5圈控制於9圈之內,一直維持於最穩定一致的72%扭力曲度,動力自然不會忽高忽低。($13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