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年前,Robert Greubel、Stephen Forsey和Philippe Dufour三位大師抱著薪火相傳的任重道遠理念,傾囊相授新晉表匠Michel Boulanger,一手一腳、從頭到尾製作Naissance d’une Montre計劃的時分秒顯示腕表,第一枚Montre Ecole結果在香港佳士得拍賣以146萬美元交易,說明了一件事:手工無價,特別是瀕臨失傳的人手製表工藝。

計劃的延續篇,是限量11枚的Hand Made 1,相比Montre Ecole更為複雜,除時分和小秒顯示,還裝載了陀飛輪,單憑個人力量,不是沒可能的,但可能要等上30年⋯⋯這次Hand Made 1由一個團隊合力炮製,有Greubel Forsey入室弟子,也有外援精英,你造齒輪,我造表殼,縱使如此,還是耗費了6,000個工時才能完成,過程歷時3年。

甚麼腕表需要大夥兒磨礪3年?因為Hand Made 1表如其名,百分之九十五由人手製作,僅有例外的百分之五,包括藍寶石水晶表鏡、表殼墊片、彈簧條、寶石軸承和主發條。大家可能不太明白6,000個製表工時是甚麼概念,看看其他大師的手工製品便可知端倪,George Daniels大約花上2,500至3,000小時手造腕表,Philippe Dufour的自鳴懷袋則大概需時1,000小時,由此可見,Hand Made 1是如何不惜工本,達至傳承製表工藝的夢想。
先旨聲明,人手製作不是說只用雙手,難道拿著一把刀,便可削出一個表殼?95%純手工製作,是指用人手,或以人手操作車床製造腕表部件。到底人手製作和現代機械成品所消耗的時間相差多遠?Hand Made 1機芯有272個零件,表殼有36個部件,但人工出品不可能完美,品牌足足做了800多個部件,才能完成符合標準的數量。小至一顆螺絲,便要以人手操作車床達8小時製成,一個陀飛輪框架多花35倍時間,齒輪更要花費600倍時間完成。
白金表殼的直徑為43.5mm,厚度為13.5mm,表盤6:00位置刻上「Hand Made」而非常見的「Swiss Made」,優越感的確不同凡享。由於製作需時,暫時品牌預計每年只能生產兩至三枚,定價645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