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男人

Gosselin Pocket Watch 古老擒縱和芝麻鏈

John Ng Gosselin Pocket Watch Thum

縱使現今製表技術一日千里,技術基礎始終是從前人而來。所以今次John揀了一枚古董兩問袋表拆解,看它所採用的擒縱系統和芝麻鏈究竟是何模樣。

無論是古老座鐘、袋表還是現今戴在手上最先進的高複雜腕表,其運作原理其實大致都一樣。簡單講是靠發條輸出動力,再利用擒縱系統來控制動力的一收一放,然後通過不同大小齒輪和與之連動的指針,來達到指示時間的目的。也因此,走時是準是差,幾乎全看擒縱系統這個負責調速的裝置究竟是怎樣設計。

Chronomen_John-Ng

JOHN NG

資深鐘表收藏家、獨立製表師及維修師傅

鐘表技術發展了這麼多年,擒縱系統的種類自然也千變萬化,不過如真的要比較,現今腕表幾乎一律採用瑞士槓桿式擒縱系統,就算有品牌研發新設計,背後理念其實也差不多,講種類,還是古老袋表的年代比較百花齊放。當然,這麼說對現今品牌不公平,因為瑞士槓桿式擒縱系統之所以能夠突圍而出,絕對是經過長年累月汰弱留強的結果,大家都選用最好的設計、從中改良甚至發展出新設計,確實是很正常不過的做法。

回正題看看John所拆的這一枚袋表究竟採用了甚麼擒縱系統。由於年代太久遠,單看夾板上的字樣,不敢講這枚袋表品牌是Gosselin還是Gosselin A Paris。不過從其機芯布局和擺輪蓋上的雕刻花紋,John表示這袋表至少有200年歷史,表盤沒有表鏡保護,而本身又有兩問報時功能,相信是為視障人士而設,因為可靠摸指針和聽報時來知曉時間。

打開底蓋及內蓋後,可看到兩問功能所需的兩條音簧和4、8點位置凸出的兩個音鎚,可報時和報刻。12點位不是動力儲備顯示而是調校走時的快慢針,下方雕滿花很漂亮的是用來保護和固定擺輪的擺輪夾板。

其實在未正式拆開機芯之前,John已經從機芯側的齒輪看出,此表採用了crown-wheel verge escapement這種源自十四世紀的古老冠狀輪擒縱系統。之所以如此命名,在於擒縱輪(圖5)的造型與皇冠相似,而這個冠狀輪的齒牙會與平衡擺輪軸的軸芯上兩個凸出的擒縱片(圖6)互相咬合而得來。這種擒縱系統過往多數用於大型座鐘,一般靠擺輪上掛兩個重物來調校走時速度。

這種擒縱系統的最大優點是結構簡單,擺輪需要擺動的幅度較細,因而耗用的動力也較少,對擒縱輪的製作精度要求也不特別高。但缺點是因為擺輪和擒縱輪呈90度角安裝,整個系統所佔的空間較大,不利於袋表的小型化;而且每次擒縱過程都需要經歷多一次recoil步驟,冠狀輪會因此逆行,所以走時精準度有限。至於應用此系統的袋表,則由於動力來自發條,在上滿鍊和快將沒鍊時的動力差太大的關係,所以必須加裝芝麻鏈傳動系統來幫助將動力輸出平均化,使袋表體積未能進一步因應時代發展而縮小。最終這種擒縱系統大約在1800年左右便完全消失,被更先進的設計所取代,不過前後也流行了差不多350年呢。

機芯拆解過程

01.

雖然已是200多年前的產物,但所有零件都經過悉心修飾,銀色不鏽鋼部件還經過鏡面拋光。

02.

John表示這種齒輪齒牙叫做mechanic teeth,是單純為推動齒輪走動而設,摩擦系數大,動力傳遞差。

03.

John憑相中的羅傘輪看出這袋表採用了十分古老的冠狀輪擒縱系統。

04.

當年袋表流行這種擺輪夾板鏤通雕花,而從花紋可看出袋表究竟是來自英國、法國、瑞士還是其他地方。

05.

這就是這種擒縱系統叫作冠狀輪的原因,命名方式簡單直接。

06.

平衡擺輪軸芯上兩塊凸出的三角形擒縱片,會輪流與冠狀輪進行impulse、 drop和recoil三個動作。

07.

因應袋表以發條作為動力來源,採用這種擒縱系統必須靠芝麻鏈來平均動力,提升走時精準度。

08.

200多年前已能夠憑人手製作如此精良的芝麻鏈傳動系統,實在很懷疑人類的巧手究竟有無極限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