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rge極度欣賞Max Busser的推銷技巧,大誇:「 He can sell you snow in winter」,用中文來說,就是口才了得極富說服力。
其實,George亦應給自己掌聲,MB&F素來不怎麼造unique piece,George卻有面子和牙力,使Max願意為他破例。
第一個接觸的Indie
經敝刊另一位專欄作家Eric So 介紹認識了MB&F 創辦人Max Busser,翌年SIHH 期間,彼此相約日內瓦見面,開啟了George 的獨立製表人體驗之旅。
「第一眼看MB&F,樣子甚為古怪,但很欣賞品牌think out of the box 的思維,其設計出來的『machine』,自己喜歡便行,才不管客人喜不喜歡。要是作為一個商業管理的案例,老師是會鬧的⋯⋯怎可能不做市場研究?怎可能不理會顧客的喜好?」

不是unique,但只有一枚
成功的生意人,扭盡六壬滿足客戶,但還是要有一條底線的,請看Max 高手示範。George 有他的堅持,儲腕表只看得上唯一孤品或第一號作品,當他向Max查問有沒可能給他一枚獨一無二的作品,那是最鋒利的矛遇上最堅固的盾的一場精采較量。「MB&F 盡量不造unique piece,怕順得哥情失嫂意,PP 得罪一個客沒所謂,後面大把人排隊,MB&F 犯不起這個險,因為客人可能彼此認識,傳開去可麻煩了。據我所知,歷來MB&F只造過11 枚獨一無二的作品,3 枚HM1、3枚HM2、3 枚Only Watch、1 枚英國代理商Marcus 周年紀念版,以及1 枚新加坡Hour Glass 特別版。」即使MB&F 默許提供獨特的那一枚,但「unique piece」這個字沒可能像攞正牌招搖的,所以腕表背部只刻上「No.1 /1」,它生產了一枚,這是一號作品⋯⋯

不愛comfort zone
George 這枚HM1,以黑色PVD 鈦金屬製成,讓他最另眼相看的,是左右兩組小時和分鐘的齒輪,齊心傳輸動力往中央的陀飛輪,動力均勻得多,結構新穎獨特。George 更欣賞Max 愛冒險、愛跳出comfort zone的精神。「從91 至98 年,Max 於積家已晉升至很高級的職位,但他毅然離開,接手Harry Winston 腕表部,將其由20 人提升至500 人的團隊規模。至品牌製表新廠落成之前,又於2005 年自立門戶創辦MB&F。」在成功之際離開,甚至近年從日內瓦舉家搬往杜拜,重新適應一個截然不同的地方,不是所有人都有這股勇氣。

George 再補充:「Max 有創意之餘, 更有串連很多叻人的能力, 以LM Thunder Dome 為例, 可以將一個不修邊幅, 一個紳士溫文的Eric Coudray 和Kari Voutilainen 拉攏在一起,性格迴異但為同一件事賣命。又例如為早期Legacy Machine 打磨機芯搭橋的Jacques-Adrien Rochat,出來的效果靚到不得了,原來某超級品牌三問表以上的款式也情商他操刀打磨。」如此猛人也為MB&F 效命,可見品牌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