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瞬新冠肺炎持續已近半年,香港疫情似有衰減之勢,巿民開始出街聚會,彷彿脫罩的日子就在可待之期。然而這段經歷豈是輕易能忘,期間各種變動所遺下的影響更是難料,往後日子要怎樣走下去,更是值得深思。Carson Chan,著名獨立表評人兼瑞士高級製表基金會(FHH)首席華人教授,指出大眾的心態及行為模式已經有所改變,要關心的已不單是表展能否舉行、零售是否低迷,「高端製表業必須審視未來的發展路向,方可持續下去。」Carson說。
首個網上表展登場

因為疫情,原定於日內瓦舉行的Watches & Wonders取消,取而代之是首個網上版的Watches & Wonders。相信不少人曾幻想有天表展會搬到互聯網,齊齊online睇新表,只是沒想過會在毫無預警下突然發生,實際上,它亦不過是一個急就章,難及昔日表展的精彩。「疫情最先在亞洲出現,至2月出現爆發潮,FHH大概只有6至8星期去決定取消表展並移師網上,網上表展籌組時間太短,的確有很多改進空間,尤其是虛擬技術方面。」對於約1/3參展品牌未有於網上表展中展示新作,Carson解釋除了時間倉促之故,也因為一些品牌調整了發佈策略,個別品牌表廠停運,亦導致生產線無法配合於4月發佈新品;但整體而言,Carson表示大部分品牌還是很高興推出了這個網上平台。
出走巴塞爾 投奔日內瓦
要論疫情對表壇的最大影響,我們曾經以為是今年無表展,但原來真正的影響是我們根本無法預計明年的表展會如何發生。Rolex、Tudor、Patek Philippe、Chopard、Chanel及LVMH集團已先後宣佈退出Baselworld,改與FHH合作,定於明年4月在日內瓦作新表發佈,但究竟一眾重量級品牌的發佈會與Watches & Wonders是聯手、合併還是並行?至今是個謎團。
「Baselworld的問題非一朝一夕,疫情如催化劑般激化了一眾品牌與Baselworld之間的矛盾,繼而導致聯合退展。這些品牌與FHH合作絕非預謀,更不是FHH作主動,最後會如何合作,只能說甚麼也有可能。」Carson笑言現在唯一肯定的是展覽會場很大,定能容納更多品牌。另外,Carson特別指出Watches & Wonders是高端腕表展,要成為參展商也得符合「HH」(Haute Horlogerie)之名,而Baselworld不單是腕表展,也是珠寶展,所以兩個表展的定位完全不同。Carson相信這次變動會使Baselworld的表展模式轉變,並同時指出Watches & Wonders亦將有別於SIHH的B to B模式,改行B to C,更有利於參展品牌分配資源,接觸多元客戶,對收藏家而言也是好事。
高端腕表的價值在於工藝

疫情期間,人與人的距離拉遠,生活及消費模式改變,相比商業影響,Carson更在意人們對高端腕表的心態轉變。「機械腕表經歷了由實用品轉化為奢侈品的過程,現在已被視作配飾,沒有奢侈品是不會影響人的生活。」Carson續指出很多年輕人對高端腕表興趣缺缺,無法理解其價值,疫情將加固這些想法,所以高端腕表必須認清其角色所在。
「名畫的價值從來不在於所用顏料或尺寸,而是背後的故事以及畫面所表達的感受;高端腕表也該如名畫一樣,焦點不要放在功能規格,而是強調其工藝及故事。」而最令Carson感嘆的是,「腕表製表師的技術極其精湛,但有些品牌卻無法把腕表的技術性及精神傳遞至旗下的銷售員及公關,更無法讓傳媒及用家知道,很多時候,買的賣時,也不了解腕表的價值所在。」
調整路向續前行

高端機械腕表定價動輒五、六位數字,經常有人問:那究竟有甚麼價值?有甚麼用途?Carson坦言是沒有用的,但買一輛700匹馬力的超跑同樣沒有實用,「當一個人提出這個問題,就代表他根本不明白。」Carson認為選購一件高端奢侈品,相當於認同其背後理念,但人要具相關的知識才能真正理解。
「要學會欣賞高端腕表,你不需要懂得製表,但要多看多接觸以培養眼光,不要追求保值,要了解究竟所買為何。品牌也應該多看重腕表的工藝價值,並想方法有效地把背後故事及意義傳遞開去。」Carson相信疫情使發展步伐倒退,現在是腕表品牌重新思考路向的好時候:「說不定這是blessing in the s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