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好的心情,擁抱最壞的事情」,在訪問Claro團隊的時候,他們讓我想起了這句話。疫情之下,社會氣氛灰沉,Claro於愚人節發文,戲稱推出一款以抗疫為主題的腕表,旨在跟大家開個玩笑,發放正能量,怎料反應大好,意外地為品牌帶來機遇。
網購興旺 化危為機

Claro董事總經理George J. von Burg III是瑞士人,家族四代皆從事製表業,1967年移師香港發展,Claro正是由他爺爺一手創立。「Claro於1961年成立,在六十年代末盛極一時,曾銷售過百萬枚腕表,至七十年代漸走下坡,故公司把重心放回製表業務,主力設計及生產腕表。Claro雖未有停擺,但只在特定的巿場銷售。」George說。
鑑於疫情嚴峻,各地封城兼停工,使George的製表業務大幅下滑,但同時卻為Claro帶來契機。George說:「近年我們有意復興Claro,礙於資源有限,只能緩步發展,集中在網上銷售。近來人人留家避疫,改於網上購物,這反而使我們的腕表銷售數字上升。我相信這段期間所有網購公司的銷售額均會有所增長。疫情就像一個警示,點出網上銷售的重要性。」
抗疫腕表 弄假成真

製表業務放緩,也讓George的團隊有更多時間思考Claro的發展可能,抗疫表Power of Resilience正是醞釀於疫症蔓延時。電子商務市場數碼營銷經理Kon Chan表示,最初只是想借腕表提醒大家留意社交隔離及戴口罩,由構思、設計至發佈只花了三個星期,怎料反應熱烈,他們跟George商量後,便決定弄假成真,於Kickstarter進行眾籌,讓更多人可以擁有這枚腕表。


由於Claro的原有型號款式並不適合,品牌設計經理Jacky Chan便重新構思了這個充滿幽默感及玩味的設計:表盤左方的半圓蓋子以口罩為靈感演變而來,獨立的同心三圓盤象徵社交距離,表盤文字「WHO KNOWS」和「PRC」,以及中央的病毒轉盤更是充滿戲謔意味。

雖然創作原意是開玩笑,但Jacky的設計倒是認真可行,加上公司有豐富的製表經驗,故在決定推出腕表後,整個團隊也能快速應對。然而,故事也不是一帆風順,策劃經理Kim Kaur指出Kickstarter要求實物樣辦作審批之用,但其時不少廠房因防疫而停工關閉,結果整個計劃被拖遲了一個月。無可否認的是,Claro已因為這項目提高了知名度,促使品牌改變一貫的保守策略,正考慮作更積極的發展。

這是疫境下一個小型腕表品牌的故事,Claro遇上了「危」與「機」這對雙生兒,也憑著小型品牌特有的彈性和膽識走在兩者之間,甚至勇敢地跳出框框,尋找新的機遇。「Power of Resilience腕表的誕生不是出於商業決定,而是創意的體現。」George說:「它不單是用於報時,更是一種情感連繫,代表著對未來的希望。」
最後,我希望Claro,以及鐘表界的每位,也能在逆境中化危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