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芯聲

專訪CeeCan.com主理人──Nic Chung

《名錶論壇》在香港鐘表雜誌界地位超然,兒子鍾梓泰Nic把大師鍾泳麟的棒接得緊緊,多年來秉承著推廣鐘表藝術欣賞的使命。今年Nic把雜誌全面改版,帶來更年輕更有活力的新內容新layout;與此同時,Nic又宣布推出名為CeeCan的二手表交易網站,由寫表到賣表,大家都好奇這位年輕主腦人看準了甚麼時機?(C:《Chronomen》/N:Nic)

C:當初為何有CeeCan.com計劃?

N:計劃在2018年尾開始。我覺得香港一直沒一個well known的腕表交易網站,外國有很多的,例如《Chrono24》等,香港沒理由容不下一個……

我認為二手表是新手接觸腕表的最佳途徑,與其沒頭緒地買一枚新表,倒不如買一枚高質素的二手表,同一價錢可能找到更符合要求的心水款式,而且更容易引起新手興趣。這引申的問題是,一般新手未必懂得分辨真假、優劣,所以信譽是很重要的關鍵,現時市面也未出現公認最好的二手店,大家還是會怕買到老鼠貨、翻寫面等等。

記得法拉利某高層曾說過:為甚麼我們沒有生產入門車款?其實我們的二手車就是入門款了。我就是抱著類似理念去創立全新二手表交易網站。

 

C:為何取名CeeCan?有特別意思嗎?

N:CeeCan就是「時間」的諧音。草擬時的目標是要易記、簡單、年輕,最好能跟時間有關係,那怕是自己造字。

C:籌辦時最大困難是甚麼?

N:有人認為入貨貨源是關鍵,但《名錶論壇》有很好的根基,我們跟很多愛表的讀者及收藏家是好朋友,也跟不少牌子合作辦VIP飯局,他們經常換表戴,那麼便同時成為潛在的賣表及買表顧客了。

網站遇上最大的困難應該是時機。去年先有社運,再遇上疫情,打亂了我們推出網站的步伐。我們是網上平台,推出時自然要靠網上宣傳,但在運動期間所有社交平台都分享著那類新聞,我們怎出post也不會有反應;就算賣廣告,讀者也無心機看、無心機買。

 

C:如你所說,《名錶論壇》是很好的基礎。你會如何融合雜誌與網站產生更大的優勢?

N:我覺得兩者可以是互利的。例如藉著雜誌的公信力,可以給網站的二手表作深入評論,讓讀者成為網站的潛在客人;網站又可以在雜誌賣廣告,或者給客人免費訂閱,讓顧客吸收更多腕表資訊,甚至教育新手如何認識腕表。有人會擔心在雜誌鼓勵二手表買賣,不怕得失品牌嗎?這方面我倒沒憂心,因為腕表的二手市場價值,也正反映牌子本身的價值。你看Patek Philippe,它的二手市場屹立不倒,也造就它成為皇者地位一大因素。

C:比起市面其他二手腕表網站,CeeCan最大特色為何?

N:相信是認受性。我們有替產品作認證,保證每件產品都是真貨,也會提供售後服務。另外我們也提供預約看表服務,雖說現時網民購物已接受到幾萬元交易,但買十萬的貨品還是最好看看實物,尤其是腕表,Online看表總看不準,簡單如每個人的屏幕都不同啦,偏色又是另一問題。

說到底,我們只擔當中介角色,如果你是二手店舖,也歡迎把貨品交給我們,讓我們替你找到好買家。

 

C:網站正式運作數個月,有沒有你預期的成績?經濟及鐘表市場皆不濟下,你覺得對二手腕表買賣網站是危還是機?

N:當然未做到預期效果。如剛才所說,因為社運及疫情令我們起步慢了,環球經濟亦不似預期。「危」就一定了,但「機」亦不細,我始終認為二手市場在香港未開發成熟,說不定大家不想出街的情況下,會用更多時間上網看表。

我們的期望是,當做到「正常」的生意後,可以從線上拉到線下,多舉辦活動如找Tim哥主持二手表分享會,形成一個買賣分享小社群。另外也可搞網上拍賣,老實說我們早已準備好相關配套技術。

後記:不要嚇怕他們

認識Nic Chung的,都會覺得他想頭多多拼幹多多,口裡常掛著「變革」,身體也付諸實行。問CeeCan有沒有給他帶來改變?他表示最大的轉變是要「面向大眾」。他不諱言雜誌的讀者很hardcore,甚或是年紀較大的資深表迷,遇上金融經濟危機或劇變時,奢侈品往往首當其衝,就是因為傳統太傾側某族群消費,大家為何不培養多點年輕人?Nic最後點出:「現時後生仔得閒無事不會走入表行逛,可能覺得門面裝修格局太高,也有可能是售貨員太白鴿眼,我們建構網站第一件要做到的,是不要嚇倒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