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內瓦表展對對碰】Girard-Perregaux vs Jacob & Co.

一個像夜間觀星,一個更像衝出宇宙俯瞰銀河,兩者都是愛星之人的終極收藏。Girard-Perregaux Bridges Cosmos 芝柏今年的主題貫穿地球和宇宙,藍黑色的調子,很有神秘的外太空感。Cosmos有三大主角坐鎮,6:00位置有鈦金屬搭橋的陀飛輪,3:00和9:00位置各有一個三維球體,右邊是地球儀...

【日內瓦表展】:五萬已經好好使

日內瓦表展給人感覺多以貴價表為主,沒有六位數字預算休想有著落,但細心尋覓,拿著大約五萬港元預算,仍然可以入手好表靚表,尤其今年大熱的銅表,可以慢慢揀。說IWC新表,人人都會想起那枚全黑型爆的Top Gun Ceratianium。沒錯,很漂亮,只是12萬港元售價不便宜。但不用失望,整個飛行員表系列還有不少價錢相宜之選。...

【日內瓦表展對對碰】Jaeger-LeCoultre vs F.P. Journe

歷經15年進化,積家今年推出了第五代Gyrotourbillon多軸心球體陀飛輪。比起前幾代,新作整個陀飛輪框架經重新設計後得以修身減磅,可作360°全方位轉動的陀飛輪更見小巧精細。除陀飛輪外,此作亦配有萬年曆和西敏寺鐘聲三問報時,但全表仍維持在43mm寬和14.08mm厚的規格,可算是一款十分易於佩戴的大複雜作品。F...

【日內瓦表展對對碰】一按即變:Montblanc vs Vacheron Constantin

高級腕表最有趣的地方,在於一個微細的空間,展現不可思議的複雜結構,陀飛輪的動感、三問報時的妙韻,都是透過幾百塊幼細零件組合而成的「大製作」。以下兩枚腕表,更是鑽石級大製作,一個動一動拉把,不光表盤會變臉,也由一般功能變成進階複雜;一個只消按一下掣,便可轉換高頻或低頻,動力消耗用家作主。Montblanc Star L...

【日內瓦表展對對碰】A. Lange & Söhne vs Bvlgari

雖然大多數機械表都是以指針來顯示時間,但這絕不是唯一方法,跳時(jumping hour)就是另一種較常見的時間顯示方式。說起跳時功能,相信不少人都會想起Gerald Genta,他除了是不少大品牌著名表款背後的設計主腦,其自家跳時表,至今仍為表迷津津樂道。適逢今年大師創立品牌五十年,已將之收購的Bvlgari特別推出...

【日內瓦表展對對碰】Hublot vs IWC

自從陶瓷和藍寶石水晶表殼的出現,腕表世界並非金銀獨大,也再不是非黑即白,色譜逐漸進駐各大品牌,紅藍綠「已經」很一般了,最新革命是黃色藍寶石水晶和沙漠灰色陶瓷表殼。Hublot Spirit of Big Bang Yellow Sapphire 42mm Hublot是表壇調色專家,無論在藍寶石水晶或陶瓷兩大範...

【日內瓦表展對對碰】Cartier vs Ulysse Nardin

卡地亞的Santos系列鏤空款式,今年首度在羅馬數字表橋和指針上全飾以超級夜光物料,以此含蓄呼應1903年Santos-Dumont執行夜間飛行的事蹟。強勁的熒亮綠光在ADLC黑化鋼殼襯托下更顯突出,錯綜複雜的鏤空格局令腕表到了午夜恍如化身一張發光蜘蛛網,又神秘又有型。雅典表的Skeleton X採用圓內有方的設計,圓...

【日內瓦表展】:十大之最

2019日內瓦表展曲終人散,看過幾百枚表,有甚麼表令人印象最深?不妨再欣賞一下十款今年必定要識的矚目新作。這是今年最有意思的複雜表,具萬年曆功能,而且極長氣,可破天荒自選高低頻,選低頻standby mode的話能自行運作65天,是目前動力儲備最長的腕表。如何做得到?全靠機芯內有兩組不同速度的擺輪和齒輪組(Twin B...

【日內瓦表展對對碰】IWC vs Montblanc

青銅表雖然在近年大行其道,但過去品牌通常只會在其年度新品中推出一兩款青銅款式,不過今年表展我們看到,青銅表已完全獨當一面,在一個完整腕表系列中擔當大旗。今年的兩大「銅」道中人,有IWC的飛行軍陣營以及Montblanc的綠林軍陣營。前者的Spitfire系列共有四款作品以銅殼姿態登場,包括萬年曆、計時、兩地時間及三針日...

【日內瓦表展對對碰】MB&F vs Greubel Forsey

常說多美好的故事,都會有終須一別的結束之時,今年表展上就有兩款作品推出了與大家說再見的告別作。先有MB&F的HM6,這個以日本動畫《太空突擊隊》為靈感的系列,擁有太空船的外殼造型並配以飛行陀飛輪和球體時分顯示,2014年推出鈦金首版,之後品牌平均每年都會替其推出不同金屬款式,來到今年這款HM6 Final 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