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度專題

Breguet 陀飛輪 220周年 從過去至未來

Breguet Tourbillon_Feature

1801年6月26日,是歷史上首枚陀飛輪取得專利的日子,至此,6月26日亦被稱為「陀飛輪日」(Tourbillon Day)。其實這個有著「旋風」之名的複雜裝置,是由鐘表大師Abraham-Louis Breguet於1795年構思繪製而成,6年之後才正式完成並面世,至今仍深刻地影響著製表產業。在過去220年來,Breguet曾推出無數枚精采的陀飛輪時計,融入品牌獨到的工藝與技術,呈現豐富多樣的面貌。

抵銷地心引力

早在懷表時代,由於擺輪游絲會受到地心引力的影響,形狀因重力拉扯而產生變形,影響到走時的精準性,因此寶璣先生構思出將擺輪、擒縱裝置放在一個框架內的方式,透過旋轉的方式,平衡游絲受單一方向的力量影響所造成的走時誤差,並以「Tourbillon」來命名。而「Tourbillon」一詞的本意經常被人誤解,其實在19世紀,法國哲學家與物理學家笛卡兒和《百科全書》皆指出,「Tourbillon」意為圍繞單一軸線旋轉的行星體系,或驅動行星圍繞太陽旋轉的能量。與如今表示「猛烈旋轉」或「失控風暴」的詞義相去甚遠。寶璣先生當時選擇「Tourbillon」一詞,體現了啟蒙時代的世界觀,與18世紀將鐘表視為微縮宇宙的哲學理念相互呼應。

Breguet Tourbillon Regulator illustration

寶璣先生為了專利申請於1801年繪製出這幅陀飛輪調節器水彩插圖。

granting Breguet the patent for the Tourbillon © INPI Paris

陀飛輪專利證書。

到了1801年6月26日,亦即是法蘭西共和曆第9年穫月7日(Brevet du 7 Messidor An 9),陀飛輪正式取得法國國家工業專利局頒發的專利證書,而要等到獲得專利六年後,寶璣先生才開始出售第一批陀飛輪時計。最大的挑戰是由於陀飛輪裝置所包含的調節器、框架零件的製作、以及配重都要進行測試,因此又花費許多時間做調整。陀飛輪的製作過程極為漫長,當時每一枚的製作時間都需要5至10年。

Abraham-Louis Breguet

Abraham-Louis Breguet(1747-1823年)。

不同的用途及客戶

寶璣先生與員工於1796至1829的35年間推出了40款陀飛輪時計,有35枚流傳至今,其中一半配備每4分鐘或每6分鐘旋轉一周的框架,而在專利描述中,陀飛輪框架每1分鐘旋轉一周。根據品牌的深入研究,這批陀飛輪有四分之一是用於航海用途,換言之,它們由船主或船員購買,用於海上導航和計算經度。一位非洲探險家也將其用於相同用途。托馬斯•布里斯本(Thomas Brisbane)也曾攜帶自己的寶璣時計抵達澳洲。其中一些時計曾在五十多年時間裡遨遊全球各大洋。此外,不少寶璣時計還曾為頂尖科學家所有。

根據寶璣先生自己的分類,陀飛輪時計屬於與民用鐘表截然不同的科學用途鐘表。購買者深明這一點,並充分利用此裝置能精準計時的優勢。而在購買紀錄中,可以找到許多獨特的珍品,包含No. 2567及No. 2522一分鐘陀飛輪懷表;搭配筒狀游絲的No.1252兩分鐘陀飛輪桌鐘,具備更能抵抗地心引力的三維立體結構;出售給西班牙王子Don Antonio de Bourbon的No.1188,以及具備恆定動力系統(芝麻鏈與寶塔輪)的No. 1176四分鐘陀飛輪懷表,另外還有搭配陀飛輪裝置的子母鐘(Sympathique Clock)、航海精密儀器和旅行座鐘。

Breguet No.1188 Four-minute tourbillon pocket watch

寶璣先生於1808年以3,600法郎售出給西班牙王子Don Antonio de Bourbon的No.1188的四分鐘陀飛輪懷表。

Breguet No.1188 Four-minute tourbillon pocket watch open

No.1188的四分鐘陀飛輪懷表。

王室貴族買家更是比比皆是,如英國國王佐治三世和佐治四世、西班牙國王費迪南七世、俄國貴族(伊爾莫羅夫親王、加加林親王、列普寧親王、德米多夫親王),來自波蘭(波托茨基伯爵)、普魯士(哈登貝格親王)、意大利(阿秦度伯爵、喬瓦尼·巴蒂斯塔·索馬里瓦)、匈牙利(Podmaniczky男爵)和葡萄牙(布里托騎士)等歐洲國家的名流。如今這30幾枚陀飛輪時計,其中12枚珍藏於世界各大博物館(3枚於寶璣博物館、5枚在大英博物館、英國、義大利、耶路撒冷與紐約等地博物館)、15枚經由私人收藏,也有幾枚出現在拍賣會上,皆具有傳奇色彩。

Breguet No.1176 Tourbillon gold pocket watch

這款1802年製、No.1176陀飛輪黃金懷表,於1809年以4,500法郎的價格售予波蘭貴族Stanislas Kostka Potocki。

Breguet No.986 Tourbillon pocket watch

Breguet於1926年以20,000法郎售出的No.986陀飛輪懷表。

復興陀飛輪

陀飛輪的誕生,啟發了其他鐘表製作者的創意,當中包括巴納•邦尼克森(Bahne Bonniksen),他以寶璣先生的理論為基礎,發明了卡羅素裝置(Carrousel)。而其他眾多製表品牌也在寶璣提交陀飛輪專利僅十年後,相繼採用此高級複雜功能。作為原創品牌,自寶璣先生離世後,Breguet亦不斷地製作出這些經典時計,儘管確保計時精準未必是現今搭載陀飛輪的首要目標,然而愛表者仍然傾心於這種具有獨特美感的傑作。

現代的陀飛輪裝置,經過長 220年的悠久發展,無論結構、材質都變化萬千,而Breguet亦非常擅長於在經典中展現出其精湛的製表工藝。例如Classique Tourbillon Extra-Plat 5367大明火琺瑯陀飛輪腕表。品牌製表師先細心地打磨金質表盤,均勻塗上琺瑯釉料,經攝氏800度左右的溫度反覆燒製,最終製作出潔淨的大明火琺瑯;製作過程中必需控制好火候與時間,免得纖薄的表盤因受熱不均,產生龜裂的情形。內部搭載581超薄自動機芯,具有80小時動能,但厚度僅有3mm,加上表盤與表殼也才厚7.45mm,展露Breguet獨到的纖薄技術。

Breguet Classique Tourbillon Extra-Plat 5367

另外一款同樣纖薄的Classique Tourbillon Extra-Plat Squelette 5395,其玫瑰金表殼只厚7.7mm,還加入鏤空設計,能從不同視角欣賞581自動機芯的擺陀、陀飛輪,加上經過倒角、拋光,以及機刻雕花的金質夾板與橋板,宛如一件戴在腕上的微型藝術作品。其陀飛輪框架以鈦金屬材質製作、重量僅0.29公克,搭配矽質寶璣游絲與矽擒縱叉,抗磁性能更佳,讓腕表走時更為精準。

而以陀飛輪框架整合時間等式凸輪的Marine Tourbillon Equation Marchante 5887 ,可說是呼應了200多年前被應用於航海事業中的陀飛輪時計,將海洋與複雜功能結合。腕表同樣是以581機芯為基礎,所搭載的581DPE自動機芯由多達563枚零件組成,具備陀飛輪、萬年曆、時間等式三大複雜功能,是品牌現行腕表中最複雜表款之一。陀飛輪裝置透過差動齒輪整合一般走時齒輪以及時間等式齒輪組,因此可看到4:00位置的鏡面下方除了擺輪以及陀飛輪框架之外,還有一個線條特殊、外觀如腎形的凸輪,用以與驅動槓桿來顯示民用時間與太陽時間之間的差異。

最後還有一款Tradition Tourbillon Fusee 7047芝麻鏈陀飛輪腕表亦非常獨特,這款腕表具有現代與經典的交錯感,所搭載的569手上鍊機芯,於腕表上半部呈現大型陀飛輪,並有著鈦金屬擺輪及矽材質雙層游絲。此外,腕表還有另一位主角,是來自懷表的芝麻鏈恆定動力系統,由數百枚零件組成的芝麻鏈在上滿鍊時會纏繞於上窄下寬的圓錐狀寶塔輪,鏈結隨動力釋放而漸漸向上移動,並透過寶塔輪直徑的差異,能均衡滿鍊與動力耗盡前走時速度不同的情形,使發條的動力穩定輸出。

今年是陀飛輪面世220周年,Breguet特別與K11 MUSEA合作,由即日起至7月13日期間,在極具建築藝術感的Gold Ball舉行「寶璣.陀飛輪的發明者」Pop-Up。這裡有著有關寶璣先生的介紹、陀飛輪的源起,以及多款品牌經典陀飛輪時計,值得大家一一細賞。

相關腕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