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拆機芯:淺嚐RM 50-03追針計時

資深鐘表收藏家、獨立製表師及維修師傅表殼:Graph TPT石墨烯碳纖維 尺寸:44.5 x 49.65mm 機芯:Calibre RM50-03手上鍊 功能:小時、分鐘、追針計時、陀飛輪、動力儲備顯示、扭矩顯示、功能選擇顯示 表帶:橡膠 防水:50米 限量:75枚由於Richard Mille RM 50-03價值過千萬,加上這款表其中一個設計有別於其他型號,所以今次John只拆些少給大家淺嚐一口它的內部造工,有機會再拆散給大家看。 2017年,Richard Mille在SIHH推出全球最輕機械計時表RM 50-03 Tourbillon Split-Seconds Chronograph McLaren F1,整枚腕表連同布製彈性表帶的重量不多於40克,當中機芯重量更只有7克。儘管今次John手上的這一枚RM 50-03所配搭的是橡膠表帶,總重必然超過40克,但以其Graph TPT石墨烯碳纖維製酒桶形表殼並不算細小的44.5 x 49.65mm尺碼和16.1mm厚度計,即使重量多了10克8克,也依然改變不了腕表本身超乎想象的輕盈程度。 RM 50-03另一令人震驚的地方是它的實則街價。以其全球最輕機械計時表的身份、Graph TPT石墨烯碳纖維表殼的高科技、擁有雙秒追針計時、陀飛輪、70小時動力儲備、扭矩和動力儲備顯示、功能選擇器等複雜功能,以及只限於品牌專門店發售計,於2017年推出時定價約820萬港元其實算有點過低,或許因為它的產量達到75枚才會如此相宜。所以當腕表推出市場後,其實際叫價已瞬即向上攀升。事隔5年後的今天,全新RM 50-03在市場上絕對是一表難求,戴過屬於二手的叫價高達1,400萬港元也絕不為奇。據聞假如是全新未戴過的,叫價更超過1,700萬,比不少香港樓還要貴。 由於表殼是以石墨烯混合600層TPT碳纖維後再以傾斜45度角方式切割而成,每一枚RM 50-03的表殼紋理都不盡相同,除了令腕表更顯獨一無二,表殼的紋理走向也同樣沒有一部份是完全對稱的,再加上將三件式表殼拆下後,可更仔細觀察每一片表殼的正面和底部的紋理,單是研究這一部份已足夠玩上一整天。不要忘記的是,機芯是以TPT碳纖維和鈦金屬來製造,假如連同機芯TPT製零件的紋理也全看一片,花兩日時間應該算快了吧。 至於之前提過RM 50-03其中一個設計與其他型號不同,John指出是機芯專用螺絲的大小並非一般Richard Mille機芯的3種而是意料之外地有4種,John霎時間也找不到適合的螺絲批可用,所以今次只能簡單觀看機芯的造工而不能繼續拆下去。想再進一步,就要等他自製工具,或者嘗試在市場找找有否適合的螺絲批買才可以了。縱使如此,仔細看機芯還是可以看到Richard Mille所下的工夫是非常出色的,尤其整個機芯的結構所選用的材質都經過慎重考慮,在TPT碳纖維和鈦金屬製的夾板和搭橋之間有一個兼顧到強度與視覺對比的平衡選擇,令機芯有更豐富的層次,而不會只顧及輕量化而盲目採用全TPT碳纖製。另外所有鈦金屬部份都經過極細緻的人手倒角拋光打磨,只有極幼細的彈弓才因顧慮其脆弱程度只以極精準的機械打磨,其工藝之好,值得一讚。拆去表圈12顆螺絲拿走表圈和分鐘圈之後,就能進一步看清楚表殼和表盤的結構。表圈上下4顆螺絲是供裝拆表帶,其餘8顆螺絲則用來固定表殼。為防止螺絲鬆脫,所有螺絲都有採用俗稱戒指的墊圈來加強栓緊程度。由於底蓋的窗口面積十分大,通過藍寶石表鏡其實幾乎已可看清整個機芯背面的設計。拆去底蓋後,可見中殼兩邊供安裝螺絲的位置都加裝了鈦金屬製絲帽。如此設計,是為防止扭螺絲會扭爆TPT表殼。因為是追針計時,所以機芯總共有兩個導柱輪分置於機芯的上下部份。位於12:00位的導柱輪是供計時之用,另一個則供追針之用。6齒式導柱輪經過精細的鏡面拋光,既美觀也有助減低操作時的動力損耗。採用6齒而非8齒設計,是為了加強其堅固度。用來制停追針的夾鉗,由傳統單件式彈弓改為4件活動式,幾何造型充滿高科技感。仔細看可見夾口設有密麻麻的齒牙。

Continue reading

10枚精選新舊裝二手勞力士 | 炒風緩和下的市場概況

勞力士新表尤其運動表款在近兩年炒賣得有幾瘋狂,幾乎連街邊從不買表的阿伯都知得一清二楚。當大家一窩蜂見表即買將價格一再推向高峰的時候,近月可能因為勞力士生產線逐漸回復正常而終於出現回塘現象。例如作為指標之一的陶瓷圈熊貓 Daytona,炒價便由「癲」峰 45 萬回落至 32 萬左右,跌幅差不多達 3 成。對於在這兩年來不斷追高的投機人士來講,價錢回落當然蝕到入肉,但不少業內人士均認為,現時炒價仍然高於未瘋狂前相對穩定約 28 萬的價位便未算真正跌價。 如今情況下說勞力士跌價其實並不足以反映真正市況,例如今年最新左手版綠黑 GMT 便炒至 40 萬兼且已有成交,這又代表甚麼呢?跌?升?1962 年是勞力士贊助 Daytona 24 小時耐力賽的第二年,也在這年推出專為賽車而設的 Cosmograph Ref. 6239。與上代計時表 Ref. 6238 的最大分別,是 Ref. 6239 首次將測速計從表盤移至表圈,和採用與表盤呈對比顏色的計時小盤。而這兩項改動,也大大增加了腕表的辨識度。最早期的 Ref. 6239 有幾項特徵,包括未有「Daytona」字樣,測速計以「300」起跳,第二格寫有「275」等。前者於 1963 年出現在表盤上,後者則於 1967 年改為「200」起跳。PnF 這一枚 Ref. 6239,於 1965 年出廠,可見 12:00 位已增加了「Daytona」字樣,測速計沒有「275」刻度。而最難得的,是表盤已經從銀白變成帶些少淡黃的奶白色,3 個黑色小盤亦變成很多人都喜愛的 Tropical 啡色,整體 vintage 味更濃。價錢連 7205 鏈帶,直徑 39mm。約售 $980,000。(PnF)雖然勞力士出名以不變應萬變,每次推出新表的改變都不大,但經過數十載幾代表型的演進,其實 Daytona 的改變也著實並不小。今次剛好有兩枚屬於新舊裝的 Daytona 放在一起,即使表盤上依舊有三個計時小盤,但直徑的加大、表冠護肩的增加、計時按鈕變粗兼增加上鎖的防水設計、表耳變粗等等,已令新裝 Daytona 變成了完全另一個樣。至於貴族名錶的這一枚 Ref. 116599 的改變更明顯,表盤、表圈、表耳冚都鑲上不同大小的鑽石,表盤更採用密鑲方式,加上小時刻度改為阿位伯數字,與 12:00 位皇冠標誌一起轉為藍色,整體的華麗程度可謂蓋過了 Daytona 本身作為計時運動表的強悍氣色,少了點剛陽味,反而還增添多幾分溫柔的感覺。對了,看相片可見表殼還包著原裝膠紙,因為這枚 Daytona 是 2010 年出廠的全新貨,未戴過的。約售 $1,100,000。(貴族名錶珠寶)雖說黑色襯金色容易令人感覺俗氣,但正如金色有黃金、玫瑰金、粉紅金等多種黃金色,黑也一樣可以有深有淺,不一定黑襯金就必定是老土,還要看腕表本身的設計和顏色的深淺配搭。例如這枚 Datejust Ref. 1601,先不理物料是甚麼,單看造型和顏色的配搭已有很古典的感覺,尤其鑽石形指針配以十足鋼筆筆嘴造型的刻度,典雅得來還多幾分書卷味道。至於材質,表殼是紅金,色澤比黃金較紅一點已經很不同,加上黑漆表盤堅實得來還很亮麗,與拉絲表殼和狗牙圈的閃爍十分配合。其實這枚 Ref. 1601 還吸引在日期視窗的白底已經變黃,使腕表整體用色更一致,位於時刻外圈的夜光圓點已老化,也沒搶去指針和刻度的鋒芒。這枚 Ref. 1601 於 1963 年出廠,有齊紙盒和說明書,腕表和紙盒的狀態都很好,經歷多年還保存良好,極之難得。約售 $120,000。(PnF)一連兩枚黑金Datejust,這一枚是...

Continue reading

Vintage精選:最經濟的複雜功能

眾多複雜功能中,最經濟就是計時功能。莫說二手表,就算是新表,價錢一樣平至數千元便買得到,價錢比月相、全曆等相對複雜的功能還要便宜。計時之所以如此實惠,全因為它賣得夠多,尤其當Valjoux在六十年代中期推出採用製作容易得多兼成本便宜的凸輪代替導柱輪的7730手上鍊計時機芯(後期發展成7750自動機芯),並大量供應予不同品牌,促使了計時功能的普及化,最終發展成為現今無論平貴品牌都有計時表推出M的局面。好了,歷史不講那麼多,總之計時表就是最容易買得到的複雜功能,所以今次就找來10枚平至數千、貴至過百萬的二手表給大家參考一下。 Tag Heuer Carrera Jack Heuer 80th Birthday Edition 喜歡這款Carrera計時表的設計,較一般Carrera有更濃厚的復古氣息,左右雙小盤格局加上黑白色設計,再以表盤外圈的黑色測速計包圍,是很正宗又好看的熊貓面,也能突出所有點綴了紅色的計時功能。尤其3:00和9:00位沒有勉強加入小時刻度,6:00位日期視窗四周又有一定空間,12:00位復古Heuer標誌又能夠與日期視窗帶來均稱的視覺效果。細心看,9點位測速計的80字樣也變成了紅色,原來這表是品牌在2012年為慶祝Jack Heuer 80歲生日而設計,限量3,000枚。Jack Heuer是誰?Carrera系列的始作俑者,表底就印有他的簽名式樣和家族徽章。此表難得是未用品,全套齊,約售$24,800。(My Watch Co.) Omega Speedmaster Moonwatch Omega最多人喜愛的Speedmaster不是甚麼複雜型號,既不是同軸自動上鍊款式,也不是甚麼金殼陶瓷殼型號,而是最基本也幾乎是最便宜的手上鍊Moonwatch,更是搭配膠鏡的密底款式,甚麼配用藍寶石表鏡兼有透明底蓋的都不要,就是喜歡膠鏡那款最能展現1969年跟隨美國太空人Buzz Aldrin一起登月的那枚Speedmaster Ref. 105.012的風範。不過,由於Omega已推出了搭載Cal. 3861手上鍊機芯的全新Moonwatch,所有搭載Cal. 1861機芯的舊款的身價隨即水漲船高,這一枚叫價都超過3萬元,早幾年最平不用2萬就買到已成絕響了。約售$31,800。(My Watch Co.) Zenith El Primero Stratos Flyback Chronograph Tribute To Aviation 對這枚Zenith計時表似乎沒甚麼印象,全表幾乎為全黑色,表殼、表圈、表盤和計時小盤都是黑色,連品牌標誌、計時刻度都居然是黑色,最搶眼的不是灰色時分針和時刻,反而是表圈上的螢光橙紅漸變色刻度、表盤外圈的測距儀、6點位的日期和Flyback字樣。翻查資料,原來這是Zenith專為墨西哥、南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推出的限量版,只有50枚。至於表殼物料也是非一般的Ti-Alum,是混合了鋁的鈦金屬,加上ADLC塗層處理,就是又輕又硬又耐刮又不反光。機芯是Zenith自家出品405B自動,少數36,000高頻而又具備飛返功能的計時機芯,動力儲備50小時。全套齊,約售$43,800。(Ken's Watches) Longines Cal. 72 Chronograph 由於習慣使然,我們慣了將古董表稱作「二手表」,其實略帶眨意,就如跟人講「二手貨」一樣,二手二手,總感覺沒有價值,不值一提。所以,有些人會改叫「易手表」,代表易手的意思,用詞中性,但習慣就是改不了,我們還是叫二手表。正如Longines一樣,以為現今Longines走比較大眾化的路線,就一廂情願以為古董Longines就一定不值一看。事實卻告訴大家,古董表除了品牌緊要,機芯更重要,看這枚不太清楚年份的Longines古董計時表,叫價6萬可比不少全新Longines貴,皆因它搭載著名Valjoux 72手上鍊機芯,也就是早期勞力士Daytona所搭載的同款機芯呢。約售$60,000。(PnF) Audemars Piguet Royal Oak Offshore Chronograph Ref. 26406FR.OO.A002CA.01 基本上,只要是愛彼出品,無論是Royal Oak皇家橡樹還是Royal Oak Offshore皇家橡樹離岸型,就必定會成為表迷爭奪的目標。至於最搶手,自不然是Royal Oak中最基本的藍面兩針款,因為造型最有1972年的元祖韻味,否則,也不會成為今屆GPHG日內瓦製表大獎最標誌性腕表大獎的得主。至於其他表款,例如今次這枚ROO計時表,縱使已經是2016年為香港愛彼女皇杯而推出的款式,但品牌標誌性的鍛造碳表殼配玫瑰金表圈的黑金型格造型,加上限量只有200枚,已足以令它的二手價在多年來都屹立不倒。5年過去了,49萬叫價,沒記錯依然比當年定價高上不少。全套齊。約售$490,000。(Ken's Watches) Rolex Jean-Claude Killy Chronograph, Ref. 4767 不講為甚麼勞力士這枚四十年代全曆計時表叫做Jean-Claude Killy,先講此表在拍賣會的成績記錄,只計不鏽鋼版,黃金和玫瑰金版都不計在內。2017年佳士得日內瓦拍賣會以93,750瑞郎成交,2016年Phillips日內瓦拍賣會的成交價為187,500瑞郎,2014年蘇富比日內瓦拍賣會的成交價則為100,000瑞郎,再早一年的佳士得日內瓦拍賣成交價則高達387,750瑞郎,而2010年在另一拍賣成交價則只是46,250瑞郎。根據記錄,此表的成交價十分飄忽,為何成交價前後可以相差8倍以上,由於沒能親眼看這些表的狀態,實在沒能判斷Ref. 4767的真實價值。或者,還是交回勞力士專家來評評吧。約售$900,000。(PnF) Tudor Chronograph Oysterdate, Ref. 7031 綽號「Monte-Carlo」或「花面貓」的Ref. 7031,相信玩開Tudor的無人不識,是Tudor於1970年推出的品牌首款計時表,搭載的Valjoux 7734手上鍊機芯是7730的變奏版,採用左右雙小盤格局,日期在6點位。很喜歡香港表迷稱它為花面貓,因為表盤圖案真的很像一隻花面貓,顏色豐富,指針、時刻以至整個表盤設計都充滿幾何風格,非常可愛,就算撇除它的歷史背景,單純論設計,都是一款很成功的計時表。這枚花面貓叫價非比尋常的高,驟眼看又找不到甚麼特別,原來是顏色,可能因為黑面復刻版見得多,才忘記原來元祖幾乎只有灰面,黑面是極罕有的。約售$1,200,000。(PnF)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