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蕩中環歲月長 成家立業倚東方」
這 14 字大題不是筆者作的,而是劉師傅為這此訪問專誠創作的詩句頭半段。
「闖蕩」,在七八十年的香港搵食,紅褲子出身沒捷徑可走,每步路都如履薄冰,每啖飯都有血有汗;「歲月長」,一份工打了 45 年不言休不言退,夠長了吧?「成家立業」,一間公司讓你立業還能成家?浪漫故事容後再談;「倚東方」,除了倚仗東方之珠,也得靠屹立香港逾一甲子的東方表行設下大家庭氛圍。

爺爺是個大好人
劉師傅是真的紅褲子出身,沒接觸過任何正統鐘表維修教學,兒時在鄉下客家長大,跟著爺爺等家人住在郊區,過著簡單的生活。「爺爺從事鐘表買賣及維修生意,所以我從小就接觸到鐘表。爺爺是影響我最大的人,記得在我7、8歲時,未天光他便推我起身,叫我出外幫他一起鋪路。由於鄉下地方道路凹凸不平,阿爺是個大好人,會自發出去修橋補路;當年細個很貪睡當然很抗拒,但這無私精神卻不經意植入我心,他教曉我日後做人要有善心,要盡量幫人。」
是的,我讀書很叻的
1974年,劉師傅跟著爸爸來到香港,沒書本沒圖解下就跟著爸爸學裝拆機芯,慢慢掌握到機械腕表構造及抹油方法,維修鐘表的概念萌生起來:「經爸爸介紹去了香港金行始祖的謝利源金舖,在它們的鐘表部工作,可惜做了年多後它們取消了鐘表部,我便轉到國泰表行工作。後來國泰表行被東方表行收購,記得當年見我的是大老闆楊明標,他見到我的申請表讚我寫字很靚,我笑笑答他:『是的,我讀書很叻的。』」這個當年,一晃眼就是45年前了。
打開勞力士底蓋很不同
在謝利源接觸到的牌子比較單一,多數是一個來自瑞士叫世紀的品牌。去到東方,劉師傅開始接觸如Rolex、Longines、Tissot等品牌:「記得第一次打開勞力士表底蓋,感覺已經很不同,機芯零件很四正,材料又好,修理工作更顯容易。完全不用師傅教的,自己很快便摸索到了。在東方表行工作的好處,是日常有很多不同品牌不同功能的腕表可以練習,就算初接觸複雜腕表時處理不好,多試幾次累積到經驗總會成功的。」

山度士女子
縱橫鐘表維修界幾十年,有遇到修理不到的腕表嗎?「複雜不緊要,我們最怕就是無零件更換。以前我大伯有車床,可以自己製作零件,但今時今日大家講求原裝,就算做到零件也沒用了。所以我現時每個星期仍會跟行家茶聚,交流工作心得之餘,要找零件時便向他們打感情牌。」 腕表往往盛載人的故事、包含人情冷暖,多年來有哪些腕表故事最令劉師傅難忘?「當年有個女仔不斷拿隻山度士Sandoz表來找我修理,我奇怪這明明是一枚簡單不過的機械表,整了幾次都說仍有問題,她說腕表是媽媽的,所以一定要維修好。同事們開始笑我,說女孩子是專誠回來找我的,更慫恿我去追她。結果……結果這位山度士女子便成了我現在的太太。」回想起來,劉師傅說很感激當年那枚幾百元的山度士表「整極都壞」,也感謝公司帶給他「成家立業」的機會。
老闆好好人,全家都咁好人
東方表行除了帶給劉師傅幸福家庭,也給他帶來很大工作滿足感。「客人把腕表拿來,說外邊無人能維修。而我能找到零件、又順利維修到,客人一句多謝,就是我工作的最大滿足感。雖然現在公司的流程改變了,我們不再需要面對面接觸客人,但多年來的舊客人仍會上來找我們聚舊。」數十年來從沒想過轉行的劉師傅,倒是有人向他挖角:「朋友說加拿大那邊人工高易搵食,我心想太遠了,我是中國人嘛。也試過有幾間表行想我去幫手,但我實在捨不得這個大家庭,同事很好,徒弟也跟了我廿多年……」現年66歲的師傅,談到退休問題,他說永不言退:「只看公司還需不需要我。公司雖有規定退休年齡,但我知道是可以延長的。這裡曾有退休員工說不用出糧也可日日回來,閒聊一下幫吓手甚至幫同事買飯,結果公司也給他留下一個座位。」這個就是劉師傅口中的大家庭了。「老闆好好人,全家都咁好人。」
買不起地通拿
維修過無數腕表,見盡無數腕表,我們好奇劉師傅有沒有買表及收藏腕表習慣?在他心目中,怎樣才稱得上是一枚好腕表?「我比較喜歡勞力士,平日戴得最多是老婆送的金銀膶。我只買過兩三枚勞力士,都是三針表款,雖然也喜歡地通拿,但就買不起啦(笑)。對我個人來說,一枚好腕表的條件,依次序是美觀、功能及保值。」
腕表講求傳承,維修技術也需要一代傳一代,雖然已經有一位跟隨廿多年的徒弟,劉師傅還會鼓勵年輕人入行嗎?他坦言現今世代要入行比較辛苦,首先要面對沒有零件的問題,個人方面最緊要有恒心有耐力不怕悶:「現在的後生好似像沒這方便的興趣。試過有年輕人跟我說對鐘表維修很有興趣很想入行,結果學了沒有三數天,便放棄了……我自己有一個女兒,也沒想過把技術傳給她,始終她的興趣不大,這個行業也比較少女性。」
一生謹慎,如履薄冰
性格謙厚的劉師傅,問他可有甚麼工作座右銘,他表示「一生謹慎,如履薄冰」就是人生寫照。 我們行外人見鐘表維修師傅,心很靜、手很定地埋首工作檯,三爬兩撥便把機芯零件逐一拆卸及組裝,舉重若輕的手藝背後,可有甚麼方法訓練?平日又有甚麼生活習慣要留意?「我個人沒有甚麼生活上的禁忌。太太平日會煲魚湯,不知是否對我視力有幫助,但我的確感恩沒有近視,只有少許老花。也慶幸至今沒有手震問題,做這一行一手震便不行了。平日我也會打麻雀及耍太極,可能耍太極對我呼吸及定力有幫忙吧?閒時我也喜歡看書,會寫字,也會作詩。為了這次訪問,我興之所致寫了一首詩呢。」

一般打工仔,大多只能放工後拖著殘軀回家,很難豪言「願將殘軀拼餘力,四十年來不敢忘。」但從劉師傅的對談中,會感受到他早已把公司當作一個大家庭;大抵就是這份家庭動力,機芯內每一粒螺絲會上得更妥當,擒縱每一刻跳動調校也會更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