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部份收藏愛好者來說,普遍都會得一想二,試問誰會甘願一生只擁有一件珍品!「收藏」吸引之處,並不單單在於擁有,搜尋過程中的體驗渴望追求和樂趣,遠勝筆墨所能形容。人生歷程中,管它收藏不收藏,鎖定目標後,那種思念與冀盼,若即與若離,果真是百般滋味。太多太多的例子告訴我們要理性一點,絕不可過份沉迷而大灑金錢滿足慾望;但是,從另一角度看,整個狩獵過程,收藏始終是一種健康嗜好,絕對值得推崇。
奇怪地,人棄我取一直是我的個人習慣,繫於一個極簡單的理由——價值。爭取一些普遍受喜愛的東西,必然相對地需提高金錢花費,尤其是今天互聯網資訊製造了「地球村」,以至熱門項目如勞力士等,已趨向頗為瘋狂的價格。相反地,一些需求量較少的品種,往往價錢相差比率達數倍或以上,只要願意花時間搜尋,不難找到價廉物美的貨色。
以我鍾情的Omega Speedmaster計時腕表為例, 二十多年前父母送贈了我第一枚Moonwatch Speedmaster,當時還未對Speedmaster有太深入了解,喜歡原因主要是那獨特的外殼線條、剛柔並濟的外形,以及實用的計時功能。早期,這款861機芯在我心中未能稱得上是頂級品種,誰知經了解後才發現它大有來頭。有關Speedmaster與美國太空總署的淵源、以及321和861機芯的演變過程暫且不說。Speedmaster之所以能夠在眾測試機芯中脫穎而出,實非僥倖。它的整體質素、設計製作、耐用程度、歷史背景及零售價格,一直贏得我喜愛,成為了多年來的主要搜尋目標。

我更曾下定決心要集齊1990年前生產的所有舊款Speedmaster,在最瘋狂時期,曾擁有28 款不同的Speedmaster,滿以為距離集齊圓滿一套的階段不遠,但看罷一本約1998年日本出版的Speedmaster特輯後,發現原來還差很遠⋯⋯這本書內含多達近50枚90年或以前生產的品種,所以最後不得不打消這個Speedmaster Collection心願,轉為隨緣精簡,揀選一些真正值得收藏的項目。根據經驗,我認為收藏Speedmaster大致可分成三大類別 : 歷史背景、罕有程度和獨特設計。
歷史告訴我們,世上首枚Speedmaster腕表(編號CK-2915)於1957年誕生,歷史價值絕對獨佔鰲頭。二十多年前, 我曾以大約1,000美元購入CK-2915-1第一代Speedmaster(最尾端的「1」字代表第一批製作的產品)。據知當年產量不多,至今存世的更少之又少。那時,一枚普通69年登月版Speedmaster只是約一萬港元左右。時至今日,一枚69年登月版已漲至三萬多元左右,而一枚1957-59年生產的第一代Speedmaster,更已達數十萬美元。剔除投資角度,Speedmaster系列本身擁有著珍貴的太空歴史背景,另外多次實地太空任務,證明它的耐用程度,所以無論收藏或日常佩戴均合適。

早幾年廠方為紀念誕生五十周年, 曾推出過一款跟原裝版本極為相似的復刻版,可以說像真度跟原來第一代版本近乎一樣,個人認為絕對值得收藏。購買復刻版腕表的重點,在於新版本意識形態上一定要保留原有版本的外貌,就算不是以原來樣貌複製而成,也必須有能力令人馬上聯想到原裝版本。再加上為了增強實用性,必須配備水晶玻璃,以及最少30米的防水深度。今次這款Speedmaster五十周年復刻版,正好集齊以上所有條件,除了全新的金屬鏈帶之外,這枚復刻版的確跟原裝版本差不多一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