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試戴

一手試戴:Tudor Black Bay Chrono

Tudor Black Bay Chrono剛剛才推出,據知市場對這「熊貓」及「反熊貓」表盤反應相當不俗,品牌這麼快借出新表讓我們試戴一周,證明總部捉緊潮流,香港亦反應迅速,值得一讚。

平價親近熊貓熱

做這行關係,每次我們把新表戴上,身邊同事及朋友很快便會發覺:「咦?又買新表?」這次倒有點意外,試戴這枚Black Bay Chrono頭一兩天,竟沒太多人為意(白面可會搶眼些?),直至第三天出席一個鐘表活動,行家好友瞄了一瞄便提起我手腕:「嘩,好sharp呀,好快入手喎!」我回看他的手腕,戴著的是近來炒上天價的白面熊貓地通拿116500LN,回應他只是試戴幾天,還開玩笑問:「不如大家交換幾日戴吖?」

沒錯,熊貓面的確在近年再掀熱潮,地通拿116500LN不用說,早前還有性價比很高的寶齊萊年曆表Heritage Bicompax Annual,以及年頭搶盡風頭的Zenith Chronomaster Sport,今次帝舵再推波助瀾,這股風行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熱潮,看來還會有其他品牌接力燒旺下去。論價錢,Tudor這款是最親民的,就算是最昂貴的鋼帶版,也不用港幣4萬元。另外跟朋友討論黑白面哪個好看也有趣,之前白面地通拿116500LN打破黑色長勝定律,這次來到帝舵,筆者還是投回黑色一票。雖然不能比較,但這枚Black Bay除了比Daytona便宜很多很多,其200米防水也比勞力士多一倍的。

之後眼光銳利的上司發現我戴著Black Bay Chrono,立即要求試戴一下,本身戴過無數Tudor及Rolex的他,只拋下一句:「鋼水果然不俗,不過我還是喜歡舊帶設計」。

「剛剛好」的比例

先講戴上手第一感覺,論霸氣比不上Daytona及Zenith Chronomaster,可能是沒採用倒品字三盤設計,亦可能是兩個小盤分得較開而且直徑偏小,不過整體41mm表殼尺寸就剛剛好,很符合我的心水。這裡想稍為多說一點,很多文章都愛這樣寫:「xx毫米的尺寸剛剛好」,遇到36mm說是剛剛好、38mm又是剛剛好,就算37.5mm也是剛剛好,好像甚麼尺寸也是剛剛好,究竟何謂最佳尺寸?相信不能一概而論,剛剛好就是一切平衡,講求表圈、表耳、表冠、計時按鈕的比例,最重要是包括跟佩戴者的手腕長短粗幼相襯,一個身高153cm的纖纖女子很難跟46mm的男裝表「剛剛好」的。至於比例這回事,亦是相當主觀,正如剛才說「兩個小盤分得較開而且直徑偏小」,也沒有絕對標準的;總之戴上這枚Black Bay Chrono後,手腕偏幼的自己戴得亦看得舒適、襯長短衣袖也好看、表耳沒特別豎起、凸出的三粒按鍵沒把手背弄得不舒服,我便覺得「剛剛好」了。不過不能否認的是41mm鋼殼配上鋼水十足的鏈帶,分量一點不輕,筆者要戴到第三天才稍稍適應;如果要買,應該會選擇bund帶版本,一來輕巧,二來多一份與別不同的視覺效果(而且便宜$2,400呢)。

表圈不一定要陶瓷

對著腕表大約一個星期,漸漸看熟了它的設計,個人而言,頗欣賞它兩項設計細節,一是左右兩個小副盤(小秒針及45分鐘累計)微徵凹陷下去,令表盤更有立體層次,不會流於太刻板;其二是兩夥計時鍵都設有保護螺絲,要旋開才能啟動,減少平日誤觸的機會。至於那個刻有速測計的表圈,並沒有採用近來很流行的陶瓷,而是配上經陽極氧化的鋁金屬材質,色澤看起來沒那麼光鮮反光,我反而喜愛這種微啞色的低調。至於不能不提的雪花針,是品牌的signature設計,大大支很是搶眼,不過筆者曾測試計時功能,雪花末端剛巧遮蓋著3:00位置的累計分鐘盤,實在看得人無奈。

特別「凸出」的表扣

作為一枚運動表,筆者也試試戴著它去健身室。平日我習慣戴智能表做運動以方便收集數據,這枚頗具分量的Black Bay Chrono毋疑有點不習慣,畢竟它是有點「分量」。戴著它做運動時格外留神,唯恐不小心碰到器材把它弄花;不過舉啞鈴時感覺更powerful(當然是心理上而已),因為對著鏡會看到剛陽味十足的腕表陪伴著。

之後做完gym完了汗也無有怕,把腕表除下來用清水沖一沖便行。提到除表,這枚Black Bay採用雙重保險式式摺扣,即是先向上拉起較小的表扣,再向下翻起另一節較長的鏈節,特別之處是表鏈上有一小角凸起了,好處是方便手指在向下翻時借力除表,但當戴上腕表時這凸起部分又容易弄花,甚至撞擊到其他物件,感覺總是有點奇怪。

3天動存過周末

腕表搭載的是由Breitling 01計時機芯作基礎改良而成的MT 5813自動機芯,內裡配以矽游絲,對生活上遇上如喇叭如手機的磁場影響會較小,另外也獲得COSC認證,準繩度更有保證。筆者沒有用儀器測量它的精準度,也沒有經常啟動它的計時功能,唯一較真切體會到機芯的實用功能,是它的70小時動力儲存。我平日比較多佩戴Rolex Explorer Ref. 14270,唯它的power reserve只有大約42小時(不足兩日),所以享受不到現代腕表經常標榜的「周末過後不用調校腕表上班」的方便。這次星期五放工回家把Black Bay Chrono除下,周未佩戴較輕盈的腕表,到星期一起床上班再戴,沒有操心上鏈及調校時間問題,出門口也尤其爽快。

總結:

Tudor實在是近年的「當頭起」(我們之前也寫過一篇有關「突破表現品牌」文章,可重溫https://bit.ly/3wewZnP ),當中Black Bay實在功不可沒,它們除了有外有實力,也有故事有歷史,而且還得到大量資源作宣傳活動,遠的碧咸和周杰倫不說,香港方面也找來當紅KOL甚至炙火可熱的Mirror成員加持,還記得這次Watches & Wonders品牌發布這表的香港宣傳短片,特別找來當紅的ViuTV旁白君作廣東話介紹,令眾人「耳」前一亮。

Tudor近幾年很喜歡跟Rolex合力締造熱潮,例如紅藍圈、金鋼表等等,這次熊貓面Black Bay Chrono雖不能跟Daytona相題並論,但挾餘威、引起話題仍是有的。以表論表,4萬元(不過近日看有關鐘表群組討論,已經不能再以正價買到了)一枚搭載獲COSC認證的自家機芯計時表、兼備流行設計元素、branding「當頭起」,有心入手的表迷,相信只是掙扎於白面「正熊貓」型,還是黑面「反熊貓」正。

相關文章